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家庭 >

高血压中医自诊自疗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122029174/9787122029171 ·条形码:978712202917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高血压中医自诊自疗 去商家看看
高血压中医自诊自疗 去商家看看

 高血压中医自诊自疗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122029174/9787122029171
·条形码:97871220291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富贵病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医防治高血压为中心,全面介绍了中医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中医角度对高血压进行解析,记录了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以及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及辨证分型;第二章则以较大的篇幅详细讲述了如何运用中医方法治疗高血压,其中不乏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中成药,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病方法;第三章侧重于从中医角度讲解如何预防高血压,并谈了与预防高血压有关的中医养生法则;第四章则介绍了高血压的小常识、检查与诊断及临床治疗。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适合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关心自身健康的人士阅读。
编辑推荐 一部从传统医学视角,全面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指导手册!
传统中医药帮助您轻松摆脱高血压。
自诊自疗高血压,轻松治疗效果佳。
目录
第一章中医解析高血压
第一节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一、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范畴
二、历代医家关于高血压的论述
三、中医对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一、七情不调导致高血压
二、劳逸失度是发病原因之一
三、先天禀赋不足与高血压
四、日常饮食不节是常见病因
五、早期高血压的病机转归
六、中期高血压的病机转归
七、晚期高血压的病机转归
第三节高血压的辨证分型
一、中医治病辨证是首要原则
二、高血压辨证分型的要点
三、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四、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五、肝旺脾虚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六、阳亢风动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七、阳盛阴虚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八、阴阳俱虚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九、气血两虚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十、血瘀阻络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十一、冲任失调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十二、痰浊内阻型高血压的辨证要点
第四节高血压的治疗法则
一、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
二、讲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三、高血压的治疗应注意整体性
四、治疗高血压要调肝和健脾
五、滋阴潜阳有助于高血压治疗
六、补虚与补肾需要恰当应用
七、祛瘀利水与治疗高血压

第二章中医治疗高血压
第一节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
1.佛手
2.胖大海
3.黄精
4.甘草
5.仙灵脾
6.三七
7.红花
8.紫苏
9.车前子
10.地龙
11.牡丹皮
12.沙苑子
13.桑白皮
14.贝母
15.天麻
16.钩藤
17.白芍
18.莱菔子
19.木香
20.稀莶草
21.刺蒺藜
22.龟甲
23.夏枯草
24.益母草
25.罗布麻
26.黄芩
27.青葙子
28.石决明
29.葛根
第二节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
1.脑力清丸
2.牛黄降压丸
3.七十味珍珠丸
4.安宫降压丸
5.杞菊地黄丸
6.归芍地黄丸
7.首乌丸
8.山楂降压丸
9.速效牛黄丸
10.降压丸
11.龙胆泻肝丸
12.当归龙荟丸
13.脑得生丸
14.芎菊上清丸
15.牛黄上清丸
16.高血压速降丸
17.醒脑降压丸
18.磁朱丸
19.清眩治瘫丸
20.天麻头痛片
21.复方杜仲片
22.菊明降压片
23.镇心降压片
24.中风片
25.葛藤降压片
26.心脑静片
27.降压延寿片
28.复方钩藤降压片
29.天麻定眩片
30.愈风宁心片
31.复方罗布麻片
32.天麻首乌片
33.舒心降压片
34.复方羚角降压片
35.钩藤总碱片
36.山绿茶降压片
37.降压平片
38.罗黄降压片

第三章中医预防高血压
第四章西医治疗高血压
……
序言 高血压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有着极高的发病率。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达1亿,且发病人数还在逐年递增。同时,高血压还是引起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医学调查发现,高血压具有患病率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而与之相反的是,人们对这种病的态度和了解程度却处在控制率低、用药率低、了解普及率低的层面。面对这一尴尬现象,尽快普及高血压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实属当务之急。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心脑血管疾病。它的出现与人们错误的饮食观念、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改变这些固有的、错误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同时注意早期防治此病,又能使其严重并发症再减少5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我们了解高血压的的有关知识,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被预防、被控制的。
目前,一提到高血压,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现代病、西方病,所以只有通过西医治疗手段才能对其起到…更好的防治作用。其实不然,高血压只是现代医学病名。虽然在中医典籍中没有这个病名,但是关于本病的症状一描述与治疗方法,早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近年来,随着中医知识的逐渐普及,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中医防治高血压以其独特的防治方法、显著的疗效及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的重视。
文摘 三、高血压的治疗应注意整体性
传统中医学认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要把人体各个部位脏腑器官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疾病发生时,常会出现全身症状和局部感觉,通常情况下,在辨证和辨病的过程中,要结合整体论治,同时重视局部治疗。
整体论治法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高血压虽然以头晕、头痛为最主要的感觉,但是由于人体五脏六腑都是通过经络与头部连接,五脏六腑之气血均上注于头目,所以,高血压所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不仅仅是头部的病变,同时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故在辨证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才能得到更好的收效。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此可见,高血压所引起的眩晕,与肝脏功能失调密不可分。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头目,均会导致眩晕。古代医家朱震亨曾经说过“无痰不作眩”,但是深究痰的形成,其实与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又密切相关。又有医家指出,髓海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所引起的眩晕,也无不与脾、’肾功能失调及脏腑气血不足有关。
由此可见,高血压的眩晕、头痛等头部症状的出现,并不是孤立、单一的,它是脏腑失调的结果,也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而且,在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的同时,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并常伴有失眠、乏力等全身症状。故在治疗高血压时,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整体为治疗基础,找出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结所在,全面地对机体进行调养,这才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方法,即治本之法。
当然,提倡立足于整体并不代表忽视局部。高血压之所以以头晕、头痛为主要感觉,是因为多种因素作用于头部,引起血管功能障碍的结果。在整体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局部症状的调治。
例如,高血压眩晕若是由于肝阳上亢所致,在治疗时就应该配合祛风阳、清头目的药物;若眩晕症状是因气血不足、脑失所养引起的,在益气养血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气血上行,以充养脑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