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生命的意义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2235200/9787802235205 ·条形码:978780223520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生命的意义 去商家看看
生命的意义 去商家看看

 生命的意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2235200/9787802235205
·条形码:9787802235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感悟人生·大家文丛

内容简介 《生命的意义》选取了北大导师张世英、厉以宁、林非的短文精品。他们都是年届八秩的老者,他们都是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泰山北斗,他们都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和守望者。所选文章短小精悍,深刻隽永。让我们宁静片刻,追寻大师的足迹,聆听智者的心声,体悟先生们悲天悯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 林非,1931出生,江苏海门人,汉族,1955年冬季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等。
学术论著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散文创作有《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话说知音》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迄求共出版30余部著作。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
编辑推荐 《生命的意义》:当今最有影响的鲁迅研究大家、散文大师林非。人生感悟——本色人生、岁月如歌,回味传奇而充满诗意的生命旅程,诠释浪漫人生的文化情怀。
目录
人生感悟
音乐的启迪
令人神往
青春的祝愿
三峡放歌
隗为学者
生命的意义
话说知音
询问司马迁
浩气长存
小乔墓畔的思索
汨罗江边
灵魂的震撼
《长恨歌》里的谜
浏览二十四史
追求美丽
古代美女息妫的悲剧
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
“五四”前夕的一点感想
对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思索

散文纪事
大哉茅盾
记赵树理——零碎的记忆
悼念散文家吴伯箫
王瑶的“自传”
吴世昌小记
秋日访冰心
文学史家刘大杰
怀念方令孺老师
萧军二三事
许世旭印象
汉城邂逅张晓风
我心中的秦牧
记丸尾常喜
荒煤祭
充闾先生:永远的追求

夫子自道
记忆中的小河
童年琐记
我的青少年时代
渡过长江去
火似的激情
大学里的读书生活
在河北省偏僻的山村里
我和牛
在农家做客记
儿子的生日
离别
研究鲁迅的历程
与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化评说
思想者的澎湃心声 王充闾
思想者的创作咀华 沈斯享
从“林非现象”到“林非理论” 曾绍义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钱理群
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 张梦阳
论林非散文的个性特征 秦弓
“我写故我在” 李晓虹
林非其人其文 王兆胜
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 苏伟
林非先生 江力
……
文摘 几十年来,无论是在欢乐或忧患之中,劳碌或闲散之时,我都从未离开过音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被不断地派往乡下去种地,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真是筋疲力竭,困顿不堪,不过当我匍匐在田野里,迎着清凉的微风,擦去额头的汗水,哼起贝多芬和斯美塔那的不少乐曲时,就觉得任何阴郁与忧伤的情绪,都无法来扰乱自己了,觉得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生存下去。
70年代初,我奉命去鄂豫边界的“五七干校”,每当在殷红的晨曦和晚霞底下,迎着朝阳和落日,挥起手里的皮鞭,吆喝着几头倔强的水牛时,就回忆起无数打动过自己心灵的旋律。从巴赫到拉赫玛尼诺夫,竟像闪电似的在脑海里出现,一会儿使我悲怆欲泣,一会儿却又充满了无限的欢愉。这些难忘的往事,都已在自己的散文《我和牛》《我在“干校”当牛倌》中描述过了。
80年代初,我在美国的西海岸漫游时,曾住在一位美国汉学家的府上。每天深夜,我都要打开床前那台老式的收音机,聆听着莫扎特或鲍罗丁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曲子,想着人类艰辛的命运和崇高的追求,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最近这10年中间,我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枯坐在斗室里写书。音乐始终陪伴着我,催促我写完了十多部书稿。我的读书和写作,总是在音乐声中度过。
不过在这样的时刻,我只听优雅、柔美与和谐的乐曲,列那尔、约翰?斯特劳斯和雷哈尔的不少旋律,像是在为我的写作充当伴奏,还常常给我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可以海阔天空地翱翔;至于那些雄伟深湛和激昂悲凉的曲子,忧心如焚和哀伤欲绝的主题,这时是不太敢听的,因为我怕它会打乱自己的思路。
我既不钻研乐理,也不探究作曲的奥秘,为什么在一生中都对音乐充满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这是因为从那里进发出多少诚挚和圣洁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真像《礼记?乐记》里所说的,“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也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那出自内心的欢乐或忧伤,安宁或焦虑,那奋进或彷徨的感情,那神往追求或失落绝望的思绪,简直让人们听了之后难以排遣,无法抗拒。
音乐使我懂得了,如果没有渗透和蕴藏着这样的情感,那就无法成为触动人们心弦的艺术作品,情感的流露与表达无疑是审美的灵魂。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下过这样著名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作为一个定义来说,它肯定是表达得不够全面的,然而又不能不承认这位文学大师抓住了问题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