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30905010X ·条形码:97873090501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 去商家看看
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 去商家看看

 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30905010X
·条形码:97873090501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A PR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内容简介 《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首次选编国外三十多位公共关系专家和学者关于危机管理的权威论述及经典案例,全面阐释危机传播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涉及危机管理原理、危机防范与预警机制、危机处理与传播沟通等,对我们深入研究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管理,领悟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适用于国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危机管理课程教学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危机管理培训。读者对象为大学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市场管理、公关广告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市场营销、公关宣传等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管理咨询研究人士。
作者简介 郭惠民,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副会长,危机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内最早投身公关事业的学者之一,曾荣获中国公共关系教育二十年成就“十大杰出人士”称号。二十年来在国际公共关系、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企业形象与品牌管理等研究领域有较多成果,主要著作有: 《国际公共关系》、 《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五册)、 《公关员职业培训和鉴定教材》等,曾主持编译国内第一本《危机管理》著作,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述颇丰。1990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成为担任“世界最佳公关案例金奖大赛”的第一位亚洲评委。近年来,积极参与中外企业形象宣传及品牌推广的咨询活动,先后担任国内外多家著名公关咨询机构顾问,并曾为数十家中外知名企业进行品牌、公关、媒介和危机管理培训。多次出访欧美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港台地区,参与海外公关学术交流,出席国际公关界会议,应邀发表专题演讲,在中外企业界、公关界有颇高的知名度。
编辑推荐 本书首次选编国外三十多位公共关系专家和学者关于危机管理的权威论述及经典案例,全面阐释危机传播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涉及危机管理原理、危机防范与预警机制、危机处理与传播沟通等,对我们深入研究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管理,领悟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本书适用于国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危机管理课程教学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危机管理培训。读者对象为大学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市场管理、公关广告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市场营销、公关宣传等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管理咨询研究人士。
目录
战略性的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代序)

第一编 危机管理概论
企业危机损失知多少
何种企业最易遭遇危机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危机管理三部曲
危机管理:一种关系视野的优势
公共事务与风险传播沟通

第二编 危机防范与预警机制
如何避免公关灾难
危机防范:避免灾难的关键
防范危机三步骤
如何对危机展开提前战
危机反应计划的十大要素
危机应急方案演习的几大原则
危机应急预案:设计最佳方案应对实际情况
媒体会导致危机吗
危机应急计划中的媒体关系管理
危机管理:从国际角度予以规划和应对
品牌意识与危机预防

第三编 危机处理与传播沟通
何谓危机沟通
危机处理与传播沟通
因特网与危机管理
网上危机传播管理
危机处理十大准则
危机时期的应对策略
危机处理:在后方战线上
产品召回与危机处理
如何与有敌意的公众沟通
如何应对负面报道
危机管理中律师作用之审视
危机反应:危机中形象管理的内幕
CEO面对企业危机的思考
危机管理中CEO在维护企业声誉上的角色
危机管理中的效果评估

第四编 国外危机管理经典案例选
“泰诺”事件始末
“瓦尔德斯”悲剧的教训
奥得哇拉公司应对果汁饮料危机
日本雪印乳业公司的诚信危机
耐克毒衫事件与可口可乐比利时危机处理之比较
“9·11”恐怖事件对企业应变机制的考验

后记
……
序言 最近,公共关系应该具有战略性的观点在公关从业人员中变得非常流行。国际公关协会、美国公关协会和国际商业传播者协会已经召开研讨会,并发表了关于战略性公关的文章。多数关于战略性公关的讨论,包含了对以下观点的赞同:公共关系需要计划、进行目标管理并予以评估,且以某种方式与组织的目标相联系。
在卓越公共关系的研究中,通过审视战略管理的学术研究和公共关系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对战略性公关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探讨。进入战略管理的组织,能看到环境提供给它的机遇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它有能力抓住这样的机遇。
任务和环境这两个词使战略管理有了各种理论和研究。它们揭示着企业必须作出符合环境的长期性战略选择。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战略管理理论中,关于环境的观点是总体和模糊的。公共关系理论帮助管理人员感受企业的环境,因为环境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关经理们熟悉的利益相关公众构成的。
文摘 传播沟通学前沿思想家、美国公关协会成员帕特里克·杰克逊将风险传播沟通列为公共关系的15种主要发展趋势中的一种。杰克逊相信,所有的传播沟通挑战都会涉及风险传播沟通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人们在传播沟通时只运用了大约10%的逻辑(脑子),而运用了90%的直觉(内脏)和情感(心脏)。令人惊讶的是,众多组织在与对立方、受众等进行重要的传播沟通时,完全依靠逻辑推理,讲大道理。当这样的沟通与本能的反应相遇时,自然铩羽而归,根据杰克逊的比例,这并不出人意料。
显然,风险传播沟通远比传达依照风险评估得到的统计数据复杂得多。有效的风险传播沟通,必须符合传播理论与研究涉及的社会和行为科学,再与具体的表达能力和技巧结合,就可以使得传播沟通者能够与对科学、统计以及风险评估持不开放态度的受众,建立起有效的传播沟通来。
这也说明了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个论断“媒介是消息”。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受众宁可感受传播者,而不是洗耳恭听。在关系沟通中灌输的,是感觉而不是事实。
化工生产厂商协会的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的规则用以指导从业人员进行风险传播沟通:风险沟通的七个主要规则
·将公众作为合理的伙伴予以接纳;
·仔细计划并评估你的努力;
·倾听受众的意见;
·做到诚实、坦率和开放;
·与其他可信赖的来源协同合作。
后记 199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将美国强生公司成功处理“泰诺”中毒事件和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巨型油轮“瓦尔德斯”号原油泄漏事故,评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佳和最差的公关案例。当时我和好友张心宏先生(曾任职多家跨国公共关系咨询机构,系中国第一代职业公关人士),分别为《中国经营报》和公共关系报刊撰写了介绍和评析这两个案例的长文,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危机管理的个案研究。
1995年6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海外公关译丛”的第一本书--迈克尔·里杰斯特(Miclaael Regester)的《危机公关》。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论述危机管理的书。当时在该书的译后记中,我谈到了接触该书英文版的过程。那是我1990年作为公共关系访问学者去英国后不久,最早研读的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学者撰写的几本书之一,由此也使我开始较深入地探研公共关系学的一个专门领域:危机管理。1992年10月,经英国公共关系协会和我在英国进修时的导师萨姆·布莱克教授(Sam:Black)推荐,在英国驻华使馆的协助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邀请《危机公关》的作者里杰斯特先生来华进行学术访问。作为他在华学术演讲活动的翻译和助理,我有了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国外的知名危机管理专家,领悟危机管理的奥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