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8469038/9787508469034 ·条形码:9787508469034 ·版本:第2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 去商家看看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 去商家看看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8469038/9787508469034
·条形码:978750846903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在保持第一版编写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并参考读者反馈信息,对各章节内容、结构等进行了修订、调整、完善和补充。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工厂电气控制初步、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论、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应用指令、编程软件、顺序控制梯形图的程序设计、应用设计等。和第一版相比,本版中加大了PLC程序设计部分内容的比重,增加了S7-200系列PLC仿真程序的使用介绍,并提供了丰富的习题。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以培养实际能力为目的,并引用大量现行不同工业领域中的PLC控制系统实例或较大控制系统中精选的典型控制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工程实际,以便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从事PLC及相关工业控制系统的维护和设计开发工作。实例在保持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短小精悍、分析透彻,便于学生理解且灵活掌握。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电类、机电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提供电子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读者可以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网站或万水书苑上免费下载,网址:http://www.waterpub.com.cn/softdown/或http://www.wsbookshow.com。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的学校也可以与作者联系(zhang.mingbo@gc.ustb.edu.cn),索取更多相关教学资源。
编辑推荐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版)》特色:
遵循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理论以够用为度、着重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
以培养实际能力为目的,引用大量现行不同工业领域中PLC控制系统实例或较大控制系统中精选的典型控制部分
实例在保持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短小精悍、分析透彻,便于学生理解且灵活掌握
提供免费电子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工厂电气控制初步
1.1 工厂常用电器
1.1.1 工厂电器基本知识
1.1.2 工厂常用电器
1.1.3 电气图形
1.2 基本控制电路
1.2.1 直接起动控制电路
1.2.2 降压起动
1.2.3 电机的制动
1.2.4 电机的调速
1.2.5 顺序控制
1.3 数学辅助分析法
1.4 控制系统实例
1.4.1 主轴和进给电动机的控制
1.4.2 快速移动
1.4.3 工作台或主轴箱与主轴机动进给联锁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论
2.1 PLC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2.1.1 产生
2.1.2 发展
2.1.3 特点
2.1.4 分类
2.1.5 应用
2.2 结构和工作原理
2.2.1 结构
2.2.2 工作方式及特点
2.3 技术性能指标
2.4 编程语言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
3.1 S系列PLC发展概述
3.2 S7-200 PLC系统组成
3.2.1 系统基本构成
3.2.2 主机结构
3.2.3 工作方式
3.2.4 特殊功能模块
3.2.5 输入输出扩展
3.2.6 CPU的输入输出组态设置
3.3 编程元件及程序知识
3.3.1 数据类型
3.3.2 编程元件介绍
3.3.3 编程元件寻址
3.3.4 指令系统和编程语言
3.3.5 程序结构
3.4 相关设备
3.4.1 手编器
3.4.2 计算机
3.4.3 人机界面
3.5 工业软件
3.5.1 应用和特点
3.5.2 工业软件的类型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基本指令
4.1 位操作类指令
4.1.1 指令使用概述
4.1.2 基本逻辑指令
4.1.3 复杂逻辑指令
4.1.4 定时器指令
4.1.5 计数器指令
4.1.6 比较指令
4.2 运算指令
4.2.1 加法
4.2.2 减法
4.2.3 乘法
4.2.4 除法
4.2.5 数学函数指令
4.2.6 增减
4.2.7 逻辑运算
4.3 其他数据处理指令
4.3.1 传送类指令
4.3.2 移位指令
4.3.3 字节交换指令
4.3.4 填充指令
4.4 表功能指令
4.4.1 表存数指令
4.4.2 表取数指令
4.4.3 表查指令
4.5 转换指令
4.5.1 数据类型转换
4.5.2 编码和译码
4.5.3 七段码
4.5.4 字符串转换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应用指令
5.1 程序控制类指令
5.1.1 顺序控制继电器
5.1.2 结束及暂停
5.1.3 看门狗
5.1.4 跳转
5.1.5 子程序指令
5.1.6 程序循环
5.2 特殊指令
5.2.1 时钟指令
5.2.2 中J断
5.2.3 通信
5.2.4 高速计数器
5.2.5 高速脉冲输出
5.2.6 PID回路指令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编程软件
6.1 编程软件安装
6.1.1 系统要求
6.1.2 软件安装
6.1.3 硬件连接
6.1.4 参数设置
6.1.5 在线联系
6.1.6 设置修改PLC通信参数
6.2 功能
6.2.1 基本功能
6.2.2 外观
6.2.3 各部分功能
6.2.4 系统组态
6.3 编程
6.3.1 程序的打开和新建
6.3.2 编辑程序
6.4 调试及运行监控
6.4.1 选择扫描次数
6.4.2 状态图表监控
6.4.3 运行模式下编辑
6.4.4 程序监视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顺序控制梯形图的程序设计
7.1 经验设计法
7.2 功能流程图法
7.2.1 功能流程图概述
7.2.2 由功能流程图到梯形图程序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应用设计
8.1 系统设计
8.1.1 系统设计的原则
8.1.2 系统设计的步骤
8.2 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通信及网络
9.1 通信及网络概述
9.1.1 通信方式
9.1.2 网络概述
9.1.3 S7-200通信及网络
9.2 通信实现
9.2.1 确立通信方案
9.2.2 参数组态
9.3 点对点网络通信
9.3.1 控制寄存器和传送数据表
9.3.2 网络指令
9.3.3 应用实例
9.4 自由口通信
9.4.1 相关寄存器及标志
9.4.2 自由口指令
9.4.3 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9
附录1 错误代码和信息
附录2 特殊存储器标志位
附录3 PLC仿真程序使用介绍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
序言 根据1999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以下简称《培养规格》)的精神,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万水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精心策划,聘请我国长期从事高职高专教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执笔,在充分汲取了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探索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此套《2l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规划教材》。
为了编写本套教材,出版社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全国百余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高等院校以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在广泛了解情况、探讨课程设置、研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申报、征求意见、专家评选等方式,确定了本套书的主编,并成立了编委会。每本书的编委会聘请了多所学校主要学术带头人或主要从事该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学大纲的确定以及教材风格的定位均经过编委会多次认真讨论。
本套《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规划教材》有如下特点:
(1)面向2l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特点,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本套教材的作者都是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骨干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特点和认识规律等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说,每一本书都是教师们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
(2)以《基本要求》和《培养规格》为编写依据,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文字简练,实用性强。在编写过程中,作者严格依据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力求从实际应用的需要(实例)出发,尽量减少枯燥、实用性不强的理论概念,加强了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强的内容。
文摘 插图:


集中输出:在用户程序中如果对输出结果多次赋值,则最后一次有效。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只在输出处理阶段才将输出状态从输出映像寄存器中输出,对输出接口进行刷新。在其他阶段里输出状态一直保存在输出映像寄存器中。
集中采样和集中输出的循环扫描工作方式使得PLC工作时大多数时间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隔离,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但同时也会导致PLC输入输出响应滞后,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产生响应滞后的原因主要包括:
电路固有惯性。
输入模块的滤波时间:输入模块的Rc滤波电路在消除输入端干扰噪声的同时,也导致了输入信号的滞后。
输出模块的滞后时间:输出模块的滞后时间与输出模块的类型有关,继电器型滞后约为10ms,晶闸管型滞后约1ms,晶体管型小于lms。
扫描工作方式:因扫描导致的滞后时间最长可达两个多扫描周期。
程序的设计。
对于响应滞后不超过一个扫描周期的变化较慢的控制过程而言,滞后时间是可以忽略的,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但对控制时间要求较严格、响应速度要求较快的系统,就必须考虑滞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设计中尽量缩短和优化程序代码以尽量缩短扫描周期,或者采用中断的方式处理高速的任务请求。对于小型PLC,由于I/O点数较少且用户程序通常较短,可以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工作方式;而对于I/O点数较多且用户程序较长的大中型PLc,为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则通常采用定期采样、定期输出方式或中断输入、输出方式以及采用智能I/O接口等多种工作方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