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补阳还五汤

2010-04-07 
基本信息·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739658/9787506739658 ·条形码:97875067396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丛书名:难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补阳还五汤 去商家看看
补阳还五汤 去商家看看

 补阳还五汤


基本信息·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739658/9787506739658
·条形码:97875067396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丛书名: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补阳还五汤》原为王清任治气虚血瘀的经典方,后世医家屡有演绎,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补阳还五汤》分三部分:上篇从理论上对补阳还五汤的方义、功效、主治进行研究,并汇集了古今医家对补阳还五汤的认识和评价。中篇突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科,以临床病案为主,结合编者临床经验,按病证逐一加以论述。下篇综述了国内外对补阳还五汤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补阳还五汤的全方及各组成成分的药理研究。
编辑推荐 《补阳还五汤》内容丰富详实,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其他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参考。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补阳还五汤的来源和组成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二、补阳还五汤全方的功效与主治
第三节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中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类风湿性肺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咳血
四、肺源性心脏病
五、慢性支气管炎
六、喘症
第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一、紫癜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脑梗死
二、糖尿病肾病
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四、糖尿病足
第五节 内科疑难杂症
一、肿瘤化疗反应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
三、雷诺病
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五、肢体麻木
六、帕金森综合征
七、痹症
八、眩晕
九、嗜睡
十、老年性痴呆
十一、头痛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二、慢性胃炎
三、食道癌
四、老年性便秘
五、肝硬化腹水
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
二、脑出血
三、中风偏瘫
四、中风
五、中风后遗留肢体疼痛
六、中风后遗症
七、脑梗死
第八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斑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血小板增多症
四、缺铁性贫血
第九节 循环系统疾病
一、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二、输液性静脉炎
三、早搏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五、胸痹
六、风湿性心脏病
七、病窦综合征
八、原发性高血压
九、心肌梗死
十、充血性心力衰竭
十一、低血压
十二、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章 神经系统病证
第一节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
一、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二、下肢周围神经损伤
第三节 面神经炎
第四节 坐骨神经痛
第五节 脊髓神经损伤
第六节 神经性头痛
第七节 脑外伤性癫痫
第八节 神经官能症
第九节 中毒性神经损伤
第十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三章 外科病证
第一节 颅脑外科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
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颅脑外伤
四、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第二节 泌尿系结石
第三节 术后
一、断指再植术后
二、术后水肿
三、术后肠粘连
第四节 慢性阑尾脓肿
第五节 周围血管病
一、静脉血栓
二、血栓性静脉炎
三、下肢静脉曲张
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
第六节 肛肠外科(痔疮)

第四章 骨科病证
第一节 腰椎病变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三、腰椎退变三联症
四、其他慢性腰腿痛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四节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一、膝关节扭伤
二、膝关节骨关节炎
第五节 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第五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产后病
一、产后胎膜残留
二、产后恶露不尽
三、产后脱发
四、产后股静脉血栓
五、产后缺乳
六、产后身痛
第二节 妇科杂病
一、卵巢囊肿
二、宫腔粘连综合征
三、子宫肌瘤
四、席汉病
五、盆腔瘀血综合征
六、月经前后偏头痛
七、慢性盆腔炎
八、子宫内膜异位症
九、不孕症
第三节 妊娠病
子满
第四节 月经病
一、经行肢体麻木
二、月经过多
三、痛经
四、崩漏
五、闭经
六、月经不调
七、功能性子宫出血

第六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 小儿急性偏瘫
第三节 小儿脑瘫
第四节 小儿视神经脊髓炎
第五节 小儿中风
第六节 新生儿硬肿症

第七章 男科病证
第一节 不射精证
第二节 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痛
一、前列腺增生症
二、前列腺痛
第四节 尿失禁
第五节 勃起功能障碍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证
第一节 耳科疾病
一、客观性耳鸣
二、神经性耳聋
三、耳带状疱疹
第二节 咽喉科疾病
一、声带肥厚
二、声带麻痹
三、声带小结
四、舌麻痹

第九章 眼科病证
第一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第二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第三节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第四节 视神经病变
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二、视神经瘘缩
第五节 麻痹性斜视
第六节 眼睑下垂
第七节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第八节 玻璃体积血
第九节 眼外伤
一、前房出血
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物模糊
三、外伤性复视
四、外伤后低眼压

第十章 皮肤科病证
第一节 荨麻疹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四节 黄褐斑
第五节 面部粟粒性狼疮
第六节 皮肤瘙痒症
第七节 皮肌炎
第八节 双手发绀症
第九节 斑秃
第十节 硬皮病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补阳还五汤制剂研究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补阳还五汤中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黄芪
二、当归
三、川芎
四、红花
五、地龙
六、赤芍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全方药理作用
一、抗血栓作用
二、对神经系统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
三、对循环系统及血脂的影响
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文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补阳还五汤的来源和组成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清·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原方载于《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为气虚血瘀病证的代表方。王清任认为半身不遂乃“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发为痿证”,立此方即补其亏损的阳气,故名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是一首益气活血祛瘀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生黄芪四两(120g)、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去土(3g)、川芎一钱(3g)、桃仁一钱(3g)、红花一钱(3g),水煎服。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1.黄芪:黄芪原名黄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主治: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芪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如参芪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芪建中汤),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芪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
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证。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菀、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芪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常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常与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治久溃不敛,可配当归、人参、肉桂等,以生肌敛疮。
此外,对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能补气以生血,常与当归等同用;对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能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