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工集团考察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09605189 ·条形码:97875096051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广西柳工集团考察 |
 |
|
 |
广西柳工集团考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09605189
·条形码:97875096051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国情调研丛书
内容简介 《广西柳工集团考察》讲述了: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回望过去的50年,柳工始终站在技术的巅峰。为中国工程技术行业的技术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2007年11月始,作者先后多次通过访谈、实地考察、重点案例研究等方式对柳工的历史沿革、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的剖析。对柳工的发展战略、上市融资与股权分置改革、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生产与质量管理、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市场与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等1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编辑推荐 《广西柳工集团考察》是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总论
第一节 基于自主创新理念下的柳工管理实践
一、自主创新——柳工战略管理的立足点
二、自主创新——柳工的制胜法宝
三、技术创新——柳工成功的不竭源泉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时代的主旋律
一、柳工以实际行动响应“全球契约”
二、柳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第三节 柳工管理与文化特色
一、诚信——商业的永恒法则
二、诚信——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诚信——柳工的最大特色
第一章 柳工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经营业务
第一节 柳工的历史沿革
一、柳工的历史沿革
二、柳工所获的荣誉称号
第二节 主营业务及经营业绩
一、柳工的主营业务
二、柳工的业务结构
三、柳工的经营业绩
第三节 柳工资产负债及经营效率
一、柳工的资产规模
二、柳工资产负债结构
三、柳工经营效率主要指标
第二章 柳工的上市融资与股权分置改革
第一节 柳工的上市融资及其项目投人
一、G系列轮式装载机技改项目
二、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技改项目
三、特种小型工程机械技改项目
四、铣刨机路面机械技术改造项目
五、海外销售网络建设项目
六、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一
第二节 柳工的股权分置改革
一、柳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二、柳工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三、柳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高票通过与具体实施
第三章 柳工的股权结构
第一节 2007年底时的股东构成
一、股东构成的基本情况
二、控股股东的情况
三、流通股股东的情况
四、股东户数沿革情况
第二节 柳工股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演变过程
一、首次股票发行
二、1994年度内部职工股上市
三、1994年度配股变动情况
四、1994年度分配后的情况
五、国家股转配股后情况
六、1996年度分配后的情况
第三节 柳工股本2000年后演变过程
一、2000年10月19日国有法人转配股上市流通后股本情况
二、2001年度利润分配
三、2003年度配股后的情况
四、2004年中期利润分配及公积金转增股本后的情况
五、柳工股本变动的整个过程
第四章 柳工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柳工的内部组织结构
一、内部组织结构
二、总部各个部门的职能定位
第二节 柳工的控股子公司
一、柳工的9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的概况
二、柳工对子公司的管理
第三节 柳工各关键岗位的基本权责
一、董事长的职权
二、总裁的权责
三、副总裁的权责
四、董事会秘书的主要职责
五、公司财务部门会计机构负责人(或稽核人员)的权责
第五章 柳工的公司治理
第一节 柳工的公司治理状况
一、股东与股东大会
二、控股股东与柳工的关系
三、董事、独立董事与董事会建设
四、监事和监事会建设
五、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
六、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
七、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八、关联交易和募集资金的使用
九、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第二节 柳工在2007年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
第六章 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一节 产品生产模式
第二节 生产管理
一、实施管理组织变革,为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二、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使生产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第三节 质量管理
一、先进设备和技术,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支撑
二、有效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第四节 生产成本管理
一、制定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二、广开渠道降成本
第五节 安全与环保管理
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承担环保社会责任,有效治理“三废
第七章 柳工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一节 柳工的技术创新历程
第二节 柳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柳工的技术创新体制
二、柳工的技术创新机制
三、信息化在柳工技术创新方面的应用及效果
第三节 柳工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
一、《“十一五”柳工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中心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2007年对《“十一五”柳工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中心发展规划》的修订
第八章 柳工的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设立专门委员会统一协调管理对外物资采购
……
第九章 柳工的市场与营销
第十章 柳工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一章 柳工的财务管理
第十二章 柳工的信息化管理
第十三章 柳工的战略管理
第十四章 柳工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十五章 柳工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
第十六章 柳工的企业社会责任
附录一 柳工大事记
附录二 柳工获得的奖励、荣誉和国家项目
附录三 柳工的历任领导名单
后记
……
序言 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实施“国情调研”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国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国情角度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经具有庞大的经济总量,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元,约合2.67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四位;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7.9%下降到2006年的11.8%,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2%上升到39.5%; 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为630.21亿美元,列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达1.76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三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11759元,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5.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上升到3587元,恩格尔系数从67.7%下降到43%,人口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6年的43.9%以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国情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国情已经逐渐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经济大国。但是,这只是从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国情的分析判断,还缺少对我国经济国情变化分析的微观基础。这需要对我国基层单位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实际上,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柳工的上市融资与股权分置改革
柳工作为上市公司,较好地利用了资本市场所提供的直接融资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动力。在构筑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募集到企业发展项目所需要资本的同时,运用社会公众资本来优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化,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方面更加规范透明,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通过资本运营而产生l+1>2的资本聚变效应。柳工在2006年成功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为打造“世界柳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
第一节 柳工的上市融资及其项目投入
资本市场所提供的直接融资,为柳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自1993年上市以来,柳工通过1993年的发新股、1994年度和2003年度的两次配股,共募集资金近6亿元。
柳工这三次直接融资的具体情况,见表2-1。
当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时,柳工通过上市向股东尤其是社会股东募集到的这三笔宝贵资金,更是稀缺之中的稀缺,它们对于因渴望企业发展而有“资金饥渴症”的柳工,在公司成立时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在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