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历史
哲学
宗教
艺术
历史
地理
社科
政治
军事
心理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走访汉代画像石
2010-04-06
市场价:¥10.00卓越价:¥8.30为您节省:1.70元 (83折) VIP 价:¥8.05 SVIP价:¥7.89 全场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走访汉代画像石
走访汉代画像石
市场价:
¥10.00
卓越价:¥8.30为您节省:1.70元 (83折)
VIP 价:¥8.05 SVIP价:¥7.89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画像石艺术鉴赏
共计价钱:¥
38.00
元
同时购买共计:
¥27.9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9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7360771
·条形码:97878073607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画说汉唐文明丛书
作者简介
杨爱国,1963年生于江苏如东,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致力于两汉考古,尤其是汉代画像石的研究。出版汉代画像石普及读物数册,与他人合作出版《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卷和《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在《考古学报》《考古》等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
编辑推荐
“画像石可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准此,本书所谓的汉代画像石就是汉代的画像石。本书从汉代画像石兴衰始末、画像石建筑的营建、为神明更为死者的建筑、汉人入神升仙的境界、汉人身后的理想家园、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汉代画像石的著录和收藏等7个方面对汉代画像石作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介绍,重点介绍了汉代画像石的建筑形式和题材内容。书中插有80余幅图像,可与文字对读。读了本书,对汉代画像石会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欣赏汉代石刻艺人留下的精美作品图片的同时,增长中国古代艺术和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旅游生活。书末附深度旅游资讯,为读者参观考察提供一个参考。
目录
引言
一、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汉代画像石兴衰始末/1
二、预作寿藏与亲人尽孝——画像石建筑的营建/5
三、为神明更为死者的建筑/9
(一)神庙大门的石阙/9
……
文摘
书摘
一说到石头建筑和艺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罗马的
建筑和雕塑,有的人还会想到中亚西亚的石雕艺术,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汉
代画像石是从西边传过来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西来说”纯粹是学术观
点,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没有任何干系,且持这种观点者也
不乏中国人或外籍华人。不管谁持这样的观点,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把我们传统的汉代画像石和国外的石雕艺术作一番比较,就可以发
现,可能未必如此。不过限于篇幅和本书主题,笔者不想就此问题费笔墨,
有心的读者在读完相关参考书或实地考察比较之后,自己会作出评判的。这
里笔者还是言归正题,谈谈汉代画像石的兴衰史。
资料显示,汉代画像石最早大约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最初的形态是套
在木棺外边的石椁,图像是简单的悬璧纹和树木纹。画像石在这一时期出现
可能和当时丧葬礼俗的变化有内在联系。
经过战国末年到汉初的社会大动乱、大变革,周代的礼制,如用鼎制度
、棺椁制度等遭到猛烈冲击,所存无几。代之而起的是,东周以来新兴的一
些礼俗得以发扬光大,如空心砖用于建造椁室;凿山为室的崖墓在今江苏、
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诸侯王中流行起来;日常生活用品逐渐成为随葬品
的主体,模型冥器仓、灶、井之类出现并流行开来,与此同时,礼器虽然还
在用,但主要是仿铜陶礼器,真用铜礼器的已经很少了。对于车马的使用也
是如此,到了西汉时期。除了诸侯王以上的人物还用真车、真马外,其他人
在墓里放点车马器就算是有车马了。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变革中,鲁南等低
山地区的社会中下层人群,利用当地易于开采的山石,开始用打造好的石板
建筑椁室,并迅速普及开来,以至于可能带出来一个新的职业——打造石椁
。另外,石椁和砖椁的出现与流行可能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木材的紧张。在
古代,木材被用于建筑房室、打造棺椁、制造工具和武器、当燃料,诸如之
类,会消耗大量的木材,在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木材紧张,价格上涨的现象,
一些经济条件稍差的人家可能就不得不另想办法,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木材,
石材成为可利用的资源。二是人们的求新心理。在长期的和平安宁的环境里
生活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因循守旧的习气,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生活的人们
为了生存,为了维护地位,在旧有传统难以维系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想出新
……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本文网址:
https://www.reader8.net/book/20100406/432750.html
读书人精选
热点排行
三国志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极简人类史+哈佛极简中国史+极简科学史+
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
明清社会和礼仪/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知乎周刊?日本有意思(总第 135 期)(知
资治通鉴(11)
商周金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