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概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3856610/9787503856617 ·条形码:9787503856617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观光农业概论 |
 |
|
 |
观光农业概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3856610/9787503856617
·条形码:97875038566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观光农业概论》较系统地介绍了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主要产品、主要类型及其运行模式、资源及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和技能等。全书共分10章,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和编写组大量现场考察心得而成,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和农学专业观光农业方向等本科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参考。
编辑推荐 《观光农业概论》为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观光农业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1.1.1 相关概念
1.1.2 观光农业的内涵
1.2 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1.2.2 国内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1.3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
1.3.1 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意义
1.3.2 发展观光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3.3 发展观光农业对旅游业的意义
1.3.4 发展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
1.4 观光农业所涉及的行业和学科领域
第2章 观光农业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
2.1 观光农业分类
2.1.1 观光农业分类概述
2.1.2 观光农业主要类型
2.2 观光农业主要运行模式及案例
2.2.1 观光农业运行模式概述
2.2.2 主要观光农业类型运行模式及典型案例
第3章 观光农业资源及其开发
3.1 观光农业资源的构成、分类和特征
3.1.1 观光农业资源的概念
3.1.2 观光农业资源的构成要素
3.1.3 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
3.1.4 观光农业资源的分类
3.2 观光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3.2.1 观光农业资源调查
3.2.2 观光农业资源评价
3.3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
3.3.1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及意义
3.3.2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3.3.3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
3.3.4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内容
3.3.5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程序
第4章 观光农业规划
4.1 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依据
4.1.1 观光农业规划理论基础
4.1.2 观光农业规划原则
4.2 观光农业规划内容
4.2.1 观光农业功能布局与分区
4.2.2 观光农业园区农业景观设计
4.2.3 观光农业园区交通道路设计
第5章 观光农业产品
5.1 观光农业产品概念
5.1.1 产品与旅游产品
5.1.2 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的概念
5.1.3 观光农业产品的构成要素
5.2 观光农业产品的功能与特点
5.2.1 观光农业产品的功能
5.2.2 观光农业产品的特点
5.3 观光农业产品的设计方法与原则
5.3.1 观光农业产品的设计方法
5.3.2 观光农业产品设计的原则
第6章 观光农业市场营销
6.1 观光农业客源市场概述
6.1.1 市场与市场容量
6.1.2 观光农业客源市场结构
6.1.3 观光农业市场的一般特征
6.2 观光农业市场营销原理
6.2.1 市场营销及其相关概念
6.2.2 市场营销管理
6.3 观光农业市场营销策略
6.3.1 产品策略
6.3.2 价格策略
6.3.3 销售渠道策略
6.3.4 促销策略
第7章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
7.1 观光农业景区概述
7.1.1 观光农业景区的概念
7.1.2 观光农业景区的构成要素
7.2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的一般原理
7.2.1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的概念和要素
7.2.2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的基本原理
7.2.3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的基本方法
7.3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系统
7.3.1 系统论概述
7.3.2 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7.3.3 观光农业景区支撑系统的管理
7.3.4 观光农业景区前台系统的管理
7.3.5 观光农业景区后台系统的管理
第8章 观光农业产业概述
8.1 观光种植业
8.1.1 概述
8.1.2 观光种植业的类型
8.2 观光林业
8.2.1 概述
8.2.2 观光林业的主要类型
8.3 畜牧养殖业
8.3.1 概述
8.3.2 观光畜牧业的主要类型
8.4 观光渔业
8.4.1 概述
8.4.2 观光渔业的主要类型
8.5 观光农副业
8.5.1 概述
8.5.2 观光农副业
第9章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9.1 观光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9.1.1 观光农业产业政策
9.1.2 观光农业法律法规建设
9.1.3 观光农业管理体制
9.2 观光农业投资融资渠道
9.2.1 政府投入
9.2.2 企业投入
9.2.3 农民参与
9.2.4 建立观光农业投资基金
9.3 观光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
9.3.1 土地流转的形式
9.3.2 土地流转的管理
9.4 观光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
9.4.1 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9.4.2 观光农业人力资源开发
9.4.3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第10章 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1 科学发展观与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0.1.1 科学发展观
10.1.2 可持续发展观
10.1.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2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2.1 存在的问题
10.2.2 对策
10.3 观光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10.3.1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生态保护原则
10.3.2 观光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0.3.3 观光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0.4 观光农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10.4.1 合理开发和利用观光农业资源
10.4.2 突出和保持区域经济特色
10.4.3 科学运营观光农业企业
10.4.4 真正使农村和农民获得实惠
10.5 观光农业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10.5.1 维系当地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性
10.5.2 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特色
10.5.3 真正体现我国千年农耕文明
10.5.4 提高观光农业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10.5.5 保持环境卫生和综合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
序言 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标志着世界旅游业的出现。但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旅游业,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从那时至今,旅游从为少数上层阶层所能享受的活动发展到现今大众旅游和社会旅游时代,仅经历了50多年的时间。在这短短50多年的历程中,世界旅游业发展大大超出世界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国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8亿人次,全球平均增长率高达5.5%;2006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8.42亿万人次,同比增长4.5%,超出了旅游业的发展预期。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亿多人出国旅游。旅游不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一个重要因子。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上下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方圆960万km2的国土,使中国的旅游资源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尽管我国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正从一个旅游资源大国走向旅游接待大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世界所关注。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2494万人次,全国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出境旅游总人数为3452.36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可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可达l亿人次左右,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0亿人次左右,居民人均出游可达2次,旅游业总收入可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将每年新增直接就业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到2015年,中国旅游直接拉动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
文摘 第1章绪论
1.1观光农业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1.1.1相关概念
1.1.1.1农业
农业(agriculture)指以生产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产品为主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以动物、植物、微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人类劳动及其掌握的各种生产技术,按照人类需要,创造和选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及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与原料。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家庭副业等。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
农业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的生产实践中与自然做斗争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农业已有近万年的发展史。根据生产力的状况,可分为原始农业(primitive agriculture)、传统农业(traditional agriculture)和现代农业(modeiTl agriculture)。原始农业以采用石器工具为特征,可分为刀耕农业和锄耕农业2个阶段;传统农业以采用铁木工具、利用畜力、水力和传统的生产经验为特征;现代农业是以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与设施和现代科学管理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