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子与通信 >

交换技术

2010-04-06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7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7302127123 ·条形码:97873021271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交换技术 去商家看看
交换技术 去商家看看

 交换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7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7302127123
·条形码:97873021271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交换技术》系统介绍了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着重讨论当前通信网各种基本的交换技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和比较分析的观点阐述了交换原理、方法和系统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一定篇幅介绍下一代网络中的交换新技术。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交换技术概论、同步时分交换网络、数字程控电话交换、7号信令系统、窄带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移动交换、智能网业务交换、ATM交换、软交换和光交换技术。
编辑推荐 《交换技术》可作为通信和电子类专业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纶
1.1交换的一般概念
1.2交换技术
1.2.1电路交换
1.2.2分组交换
1.3电信交换网
1.3.1电话交换网
1.3.2X.25公用数据网
1.3.3ISDN网
1.3.4帧中继网
1.3.5BISDN网
1.3.6光交换网
1.4电信交换基本技术
1.4.1互连技术
1.4.2接口技术
1.4.3信令技术
1.4.4控制技术
1.5交换和路由
1.6NGN和软交换
1.6.1NGN的提出
1.6.2软交换技术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2.1基本交换单元
2.1.1时间交换单元
2.1.2空间交换单元
2.1.3时/空结合交换单元
2.1.4基本交换单元的扩展
2.2多级交换网络结构
2.2.1TS组合型
2.2.2T/S结合型
2.3无阻塞网络
2.3.1无阻塞网络的条件
2.3.2无阻塞数字交换网络
2.4同步时分交换网络的设计
2.4.1交换网络设计的基本要求
2.4.2交换网络设计的主要内容
2.4.3阻塞率计算方法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数字程控电话交换
3.1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功能结构
3.1.1硬件功能结构
3.1.2软件功能结构
3.2处理机控制结构
3.2.1处理机冗余配置方式
3.2.2分级分散控制结构
3.2.3分布式分散控制结构
3.3数据管理
3.3.1数据类型
3.3.2查表方法
3.4呼叫处理程序
3.4.1用户扫描
3.4.2拨号收集
3.4.3中继扫描
3.4.4数字分析
3.4.5路由选择
3.4.6通路选择
3.4.7输出驱动
3.4.8有限状态机
3.5任务调度
3.5.1任务调度简介
3.5.2时钟级调度
3.5.3基本级调度
3.6性能分析
3.6.1基本性能和指标
3.6.2话务负荷能力
3.6.3接续时延
3.6.4BHCA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7号共路信令
4.17号信令基本概念
4.1.1分层协议结构
4.1.2信令传送方式
4.1.37号信令网
4.1.47号信令消息格式
4.2消息传递部分
4.2.1信令链路功能
4.2.2信令消息处理功能
4.2.3信令网管理功能
4.3电话用户部分
4.3.1TUP消息结构和类型
4.3.2消息示例
4.3.3主要信令过程
4.3.4双向中继同抢处理
4.4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4.4.1SCCP的提出
4.4.2SCCP功能
4.4.3SCCP消息结构和类型
4.4.4SCCP寻址和选路
4.5事务处理能力部分
4.5.1通信过程的事务抽象
4.5.2TCAP的子层功能
4.5.3TCAP消息结构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5.1ISDN基本概念
5.1.1ISDN的引入
5.1.2ISDN基本特征
5.1.3ISDN业务
5.1.4用户网络接口
5.1.5ISDN编号和寻址
5.2数字用户接口
5.2.1数字用户线技术
5.2.2U接口标准
5.2.3数字用户电路
5.3ISDN信令
5.3.1信令分类
5.3.2LAPD
5.3.3Q.931
5.3.4ISUP
5.4ISDN交换机结构和示例
5.4.1ISDN交换机一般结构
5.4.2S1240ISDN交换机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交换
6.1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6.1.1移动通信
6.1.2PLMN结构
6.1.3波道指配和信道划分
6.1.4编号计划
6.1.5GSM系统的业务功能
6.1.6语音编码
6.2移动交换基本技术
6.2.1移动呼叫一般过程
6.2.2网络安全技术
6.2.3漫游
6.2.4切换
6.2.5短消息业务(SMS)处理
6.3移动交换信令
6.3.1无线接口信令
6.3.2Abis接口信令
6.3.3A接口信令
6.3.4网络接口信令
6.3.5移动交换信令示例
6.4移动交换系统
6.4.1移动交换机结构和特点
6.4.2移动呼叫处理
6.4.3移动交换机示例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智能网业务交换
7.1智能网概述
7.1.1智能网提出背景
7.1.2智能网技术特征
7.1.3智能网典型业务
7.1.4智能网标准
7.2智能网概念模型
7.2.1四平面结构模型
7.2.2业务平面
7.2.3全局功能平面
7.2.4分布功能平面
7.2.5物理平面
7.3业务交换点
7.3.1功能模型
7.3.2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7.3.3检测点
7.4业务控制点
7.4.1主要功能
7.4.2功能模型
7.5智能网应用协议
7.5.1INAP体系结构
7.5.2INAP操作
7.5.3INAP流程示例
7.6移动智能网
7.6.1移动智能网概述
7.6.2CAMEL典型业务
7.6.3CAMEL主要技术
7.6.4业务流程示例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ATM交换
8.1ATM基本概念
8.1.1VC和VP交换
8.1.2ATM信元结构
8.1.3ATM信元定界
8.1.4ATM适配层
8.1.5ATM系统分层结构
8.2ATM交换结构
8.2.1ATM交换结构基本功能
8.2.2ATM交换结构分类
8.2.3时分交换结构
8.2.4基于crossbar的交换结构
8.2.5基于banyan的交换结构
8.2.6基于banyan的多通路交换结构
8.2.7缓冲策略
8.2.8选路控制
8.3ATM网络信令
8.3.1信令协议栈结构
8.3.2UNI信令
8.3.3NNI信令
8.4ATM交换系统
8.4.1ATM交换系统基本功能
8.4.2ATM交换系统基本结构
8.4.3ATM交换系统示例
8.5IP/ATM集成交换
8.5.1IP/ATM结合技术演进
8.5.2标记交换基本概念
8.5.3MPLS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软交换
9.1软交换基本技术
9.1.1会话控制技术
9.1.2网关控制技术
9.1.3业务控制技术
9.2软交换网络
9.2.1分层网络结构
9.2.2网络接口和协议
9.3软交换机功能
9.4软交换控制信令
9.4.1SIP
9.4.2H.248
9.5软交换开放业务技术
9.5.1Parlay组织及标准
9.5.2Parlay系统结构
9.5.3ParlayAPI接口
9.5.4Parlay业务控制流程示例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光交换
10.1概述
10.1.1光传送技术的发展
10.1.2光交换技术
10.1.3自动交换光网络
10.2光路交换技术
10.2.1空分光交换结构
10.2.2时分光交换结构
10.2.3码分光交换结构
10.2.4波分光交换结构
10.2.5自由空间光交换结构
10.2.6微电子机械系统
10.3光分组交换技术
10.3.1光分组交换
10.3.2光突发交换
10.4多粒度光交换技术
10.4.1GMPLS
10.4.2交换节点功能结构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缩略语
……
序言 笔者和陈锡生教授曾于1998年合作编写了一本电子类专业的本科教材《现代电信交换》,该书在国内第一次将电信交换课程的内容由单一的程控交换技术扩展为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固定网交换和移动网交换、窄带交换和宽带交换、呼叫接续交换和智能业务交换在内的广义的交换技术,这一课程改革方向受到许多学校的认同。因此,本书的编写继续沿用这一思路,系统介绍各类交换技术原理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 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通信网向下一代网络(NGN)的演进和发展,交换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换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向分组网络的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