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推理 >

白底黑斑蝴蝶

2010-04-06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8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 ·ISBN:7535422403 ·条形码:97875354224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白底黑斑蝴蝶 去商家看看
白底黑斑蝴蝶 去商家看看

 白底黑斑蝴蝶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8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
·ISBN:7535422403
·条形码:97875354224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潘军的作品有着英雄主义的精神,有着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但是正如海明威总是不断地抒写着对死亡的认识一样,潘军虽然更多的是生的气息的把握和沉迷,但他的作品中却和所有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一样充满着他对生的恐惧的真切体验。

  本套系列是先锋派代表作家潘军的小说作品集,本书是“潘军小说文本系列”之B卷,其中不乏即兴而作的作品。潘军的创作根底上有着“行吟诗人”的气质。他的对于流浪与漂泊生活具有极深痴迷和眷恋,他喜欢以“在路上”的方式来彰显他的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但他的作品中却也和所有现代主义小说家一样充满着对生的恐惧。潘军对恐惧的触摸表现在他总喜欢选取那些某种程度上带有凶杀性质的形而下的事件为题材。长篇小说《风》暗示的是一场内讧的曾经发生;《流动的沙滩》中诡秘气氛则给人的生存状态赋予了鬼魅的气息;《桃花流水》表现了意外的死亡事件和这个事件的再次重演;《结束的地方》《白底黑斑蝴蝶》中则写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秋声赋》《重瞳》都涉及到一系列的自杀和他杀事件;《三月一日》没有杀的事件但却是一个意外的车祸;《陷阱》中的作家像《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一样认为自己受到了迫害,他一心一意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所在,但最后却鬼使神差般的真的落入了自己设置的“陷阱”。 我们并不能说潘军的文本中所体现出的异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巫形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但至少有它们的相似之点--她美丽、感性但又与厄运相伴。在《白底黑斑蝴蝶》中欧阳建明与白小鱼的关系,暗示了异性的不可信任,她就是出卖自己和使自己蒙受耻辱的对象。
作者简介   潘军:著名的青年作家。男,1957年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曾做过专业作家,后在外地挂职体验生活。现为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等;
媒体推荐 跋:建构心灵的形式——潘军访谈录 林舟 潘军
  林:你迄今为止的创作历程,可以划为明显的几个阶段吗?
  潘:如果从发表小说处女作时算起,在1987年的《白色沙龙》之前,应该是一个习作阶段。不过我一直愿意把1987年视为我写作生涯的开端。从1987年到1992年我去南方之前,以《风》为结束,是一个阶段;到海南后,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停顿,约到1996年才陆陆续续地重新开始,一直到今天可以看作一个阶段吧。
  林:在你早期的小说中,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部?
  潘:有两部中篇,即《蓝堡》和《流动的沙滩》,至今我仍认为这是早期作品中比较好的,发表在1991年的《作家》和《钟山》上。
  林:在此之前,你已经有过长篇小说《日晕》,它在你的创作生涯中有怎样的地位呢?
  潘:《日晕》的写作时间是1987年,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嘛,虽然说它是第一个长篇,我在叙事上还是有了一种自觉。吴义勤就曾谈到,我比较早地把一种中短篇里面的文本叙事实验引进了长篇。我那时候好像就是有意识地把这个长篇小说写成一种心理结构的小说,或者说心理现实主义的文本、心理结构的形式,整个小说的篇章结构都是每一个心理衔接,把很大的空间留给了心理活动,而把那种描述、描写尽可能地减少。等到三年后写《风》,这一步迈得就大了。
  林:在《日晕》与《风》之间,你的《蓝堡》、《南方的情绪》、《流动的沙滩》等在当时的先锋文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出来了。
  潘:这几个中篇实际上体现了我对先锋小说的所作所为,甚至在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最好的中篇小说也不过如此,这样的话,我的兴趣就转移到长篇上去了,这便有了《风》。
  林:在你的小说中,譬如《蓝堡》、《南方的情绪》、《桃花流水》、《结束的地方》等等,都是一个人去寻找什么。《风》也是这样的,去寻找一个秘密,你好像对寻找这种动作比较痴迷,你是否特别看中这个动作的叙事魅力?
  潘:是的,我的许多小说的叙述人扮演的都是一个探寻者,甚至是一个侦探者的形象。我想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综合因素的作用。比如说,依据结构的需要或叙事的需要,这个动作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方便。但是,你仔细看一下,以上你提到的那几篇作品有很多不尽相同的东西,比如说《蓝堡》,你会感到故事以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故事存在着。朱苏进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好像是《在绝望中诞生》吧,中间有个细节很有趣,就是那个作战参谋到职以后,考核他的人把一张军用地图的中央部分挖掉一块,然后叫参谋凭他的记忆再把道路山川河流连接起来。我觉得这很像我的小说,我往往可能就是……或者说有意识地去改变那种线性状态,试图改变它的那种因果逻辑关系。但是,我希望读者把这种视点或思考的范围,扩展到一种故事以外的东西里去,为了达到目的,我又频频暗示,那么这种东西就像插着很多路标,让人走走, 当然也可能会走到一种文本的迷宫里去。
  林:实际上我在看《蓝堡》的时候,就想到:就是当你意识到你不想把那些东西告诉给别人,不想全部托出来的时候,这种控制,我感觉到除了通过视角的那种变化以外,还有其他的东西,你自已是怎么看的?
  ……
编辑推荐   潘军的作品有着英雄主义的精神,有着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但是正如海明威总是不断地抒写着对死亡的认识一样,潘军虽然更多的是生的气息的把握和沉迷,但他的作品中却和所有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一样充满着他对生的恐惧的真切体验。
目录
《跨世纪文丛》前言 陈骏涛
总序——跨世纪的机缘 谢冕

白底黑斑蝴蝶
陷阱
对话
……
文摘 书摘
  美丽的白小鱼是那个雨后的傍晚开始游人上尉的生活的。他们的认识,据后来白小鱼介绍说,是因为一只口罩。雨林基地设在一个新型的海滨城市边缘,夏日漫长,除了医院,大街上是无法发现一只口罩的。上尉司徒建明血管里流淌着诗人的血液,但他不像他的父亲,能对着一场大雪写出一百行诗。他从九岁起就只喜欢一只雪白的口罩。十岁,开始喜欢女孩子戴口罩的样子,迷恋那种删繁就简、隐秘而含蓄的效果。那个雨后的傍晚,当年轻的上尉出差返回基地时,首先看见了一只漂亮的白底黑斑蝴蝶,他的视线随之飞舞,然后就看见了一只口罩。他下意识地煞住脚,原地整理着行李,余光则被口罩牵了去。一直牵到公共厕所边上。司徒建明记住了这个女孩子的发式:梳一根短辫。
  后来白小鱼对这件事的解释,一点也不浪漫。医院的供水系统出了毛病,卫生间太脏,她只能出来方便,有意没摘下口罩。她当然不会想到一只用于防臭的口罩还具有那么重要的审美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妙爱情。
  半年后,他们结婚了。这个当事人都有点意外的决定是由基地长官白章参谋长作出的。白参谋长在第一次家宴行将结束之前,一边剔牙齿一边说出一句话:把事办了吧。
  “当我躺在轮床上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时候,我觉得有人握住我的手。这是一只女性的柔软的手。我感觉它在我的手上滑动,我就紧紧握住它,这使我产生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甚至在现在我都觉得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只手使我得到多大的安慰。”(《一个美国人的生平》第49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四日,上尉司徒建明在致妻子(实际这时已是前妻)白小鱼的最后一封信中,援引了以上这段美国前总统的叙述。他欣赏这个细节。接下来上尉写道:
  “这个世界已完全堕落了,能拯救它的惟一手段是爱。”
  类似的意思司徒建明早就表述过。但白小鱼还是感动了。她想再同这个曾经是自己丈夫的男人见上一面,然而时间已来不及了。差不多是在白小鱼读完信的当天,上尉被绑赴刑场。
  那一天,据白小鱼回忆说,基地的气温突然降低了好几度。她去关窗户,看见一只白底黑斑蝴蝶停在晾台的红玫瑰上。“等我走近,它便碰了一下我的手,就飞去了。”那一刻的白小鱼非常辛酸。她在这辛酸中缅怀与上尉在一起的甜蜜岁月,那些刻骨的细节。婚后的白小鱼对丈夫的评价很简约:你好棒。上尉说是吗?我很荣幸。
  正如早晨每一片叶子都有露珠一样,每一个人都有隐私。作为男人,司徒建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