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岛上游走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34520X/9787506345200 ·条形码:978750634520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在半岛上游走 |
 |
|
 |
在半岛上游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34520X/9787506345200
·条形码:97875063452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就作家写作而言,有的人用技巧,有的人用语言;有的人用生活,有的人用经验;有的人用智慧,有的人用聪明。只有很少数的作家是用生命写作,我以为,张炜是这很少数作家中的一个。
作者简介 张炜,男,汉族,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诗,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潭清水》,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获得文学奖,并译为英德法日韩等多种文字在境外出版。新作长篇小说《刺猬歌》反响热烈。
编辑推荐 济南:泉水与垂杨
东部:美城之链
天府之吟
诗章引领我抵达
在海边吟诵不息
自然温婉的叙说
纯文学的当代境遇
把文字唤醒
沉迷与超越
阅读:忍耐或陶醉
谈简朴生活
不绝如缕的诗声
因为绝望而哭泣
丛林秘史或野地悲歌
选择记忆中的大感动
目录 一辑
山水情结
济南:泉水与垂杨
东部:美城之链
二辑
万松浦书院开坛
散文写作答问
诗歌时段
关于《手》及书院
文苑三探
鉴别和检验
天府之吟
生活纪事
诗章引领我抵达
在海边吟诵不息
平原的吟咏
心蕾的怒放
自然温婉的叙说
三辑
在半岛上游走
马耳山文谈
“个性”和“想象力”
纯文学的当代境遇
今天的遗憾和慨叹
把文字唤醒
沉迷与超越
远和静,环境和文学
阅读:忍耐或陶醉
二十年的演变
谈简朴生活
文学散谈四题
四辑
理想的阅读
续写心中的交响
文学写作的神秘性
不绝如缕的诗声
因为绝望而哭泣
丛林秘史或野地悲歌
时代之蛊和东夷之风
精神背景之争
写得更多更久而已
少年的读与写
写作,办杂志和行走
写作:八十年代以来
写作,我们这一代
民间文学:视而不见的海洋
选择记忆中的大感动
岱下文化谈
读后记(杨德华)
……
文摘 当代生活与创作,是个很宽泛的题目。现在的社会生活、现实矛盾,往往表现得非常激烈,已经远远超过了作家的想象力。生活中的故事,其强度、曲折性,作家们想都想不到。而由此我们也发现,越是处于社会各阶层激烈对抗的时期、个体和社会的对应关系处于十分紧张的时期,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作家的想象力反而会出问题,会萎缩。而当一个社会相对平和、人的生活相对舒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好的时期,作家们的想象力倒是比较发达,虚构能力强大起来。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作家,他们在形式创新中极尽能事。文学的形式技法方面的革命,往往是发生在他们那里的。他们用在形式探索方面的力气很大,文字也极精致。但是统观起来,好像这些作品内容上有点苍白,没什么意思。
照理说,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生活,往往更能够刺激出作家强大的虚构力,但实际情形却常常相反。形式上千奇百怪的小说、大胆想象与结构的作品,不一定出现在第三世界。当代生活与小说创作的关系就这么奇妙,好像剧烈的现实生活正压迫着作家的想象力。超越这种局限,大概需要个体的强大,只有强大了,才能冲破这种压迫,获得自由。
说到想象力,我看起码有两种不同的想象力。一种是较大幅度的“情节动作”,如编织离奇的大故事,比如《西游记》《变形记》《聊斋志异》,其中有难忘的猴子造反人变甲虫狐狸魅人等等。这种想象固然需要,这也是作者的勇气、生命力和胆魄的表现;但是否还有另一种——另一种更难一点的、却又长久不被人注意和认识的想象力?
人们长期以来太过注重剧烈和离奇的故事,所以格外看重这方面的编造能力,甚至误以为这就是文学想象力的全部或主要部分。其实文学的想象力的重心,并不表现在这儿——或者严格一点讲,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想象力。正像社会生活中的千奇百怪直接记录下来毕竟不是小说一样,仅仅是幻想出一些怪异的故事也还不算文学。文学的想象力和刚才说的大胆编造幻想仍然有所不同,而是更内在更复杂一些。比如说它可以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去完成和抵达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学作品写出的完全不是现实生活中一再重复的故事,而是经过了作家独特心灵过滤的东西。苛刻一点讲,文学的语言也不是生活的语言,而是虚构和创造出的一种语言,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想象力首先从语言开始,然后是细节,再然后是作家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世界。
想象力其实是对语言的把握能力,是通过语言进入细节和独特世界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个绵密的细部的展
……
后记 就作家写作而言,有的人用技巧,有的人用语言;有的人用生活,有的人用经验;有的人用智慧,有的人用聪明。只有很少数的作家是用生命写作,我以为,张炜是这很少数作家中的一个。
什么样的作家才是用生命写作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方面是生命意识,再一方面是生命态度。
张炜的生命意识体现在他把文学写作当成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在谈到文学写作与生命的关系时说:“人的一辈子如果只是写作,写作就不仅是主业,而是成了心灵之业。支持写作的动力在哪里?为什么能一直写下去?就因为它是心灵的需求。”(《阅读:忍耐或陶醉》)因此,他把文学看得很重,认为“真正的纯文学作品永远存在于人的生命当中,存在于生命的旅程当中,它是人类永远的需要”。(《纯文学的当代境遇》)他不会孤立地谈文学问题,而是始终把文学和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学的本质,也还是一种生命的创造,是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感悟、感动或愤怒,是一个生命与客观世界冲撞的结果,是与这种种世相对应的紧张关系。”(《沉迷与超越》)“纯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而可视为生命的延进状态,是生命如何发展和表达的问题。”(《纯文学的当代境遇》)显然,张炜所强调的生命意识,不仅包括群体对生命的尊重等一些共通的认识,更包括作家对于生命的独特感受。他说:“对于纯文学来说,这里显然不是一个更强烈更集中的问题,而是怎样更个人化的问题,即怎样使其完完全全从属于自己的生命。”(《纯文学的当代境遇》)这种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张炜的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