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曾卓散文选

2010-04-0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37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32125564 ·条形码:9787532125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曾卓散文选 去商家看看
曾卓散文选 去商家看看

 曾卓散文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37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32125564
·条形码:9787532125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君子兰文丛

内容简介 《曾卓散文选》收有“山居”、“友情的路碑”、“寂寞外”、“战栗的城”、“江湖客”、“倾听”等散文,显示了作者真诚的风格和心灵。
作者简介 曾卓,原名曾庆冠。湖北省黄陂县人。1922年3月5日出生于武汉。1936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先锋队。1938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夏,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1947年夏毕业于中央大学历史系。
解放后,曾任《长江日报》副社长,武汉市文联常务副主席。1955年5月,因牵涉到所谓“胡风集团”问题受到审查。1979年12月平反。后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1988年离休。曾任中国作协名誉委员,中国新诗学会副会长,武汉市作协名誉主席。
1939年春开始发表作品。1941年与友人邹获帆等合编《诗垦地丛刊》。1947年到1949年主编汉口《大刚报》文艺副刊《长江》。已出版诗集:《门》、《悬崖边的树》等。1994年出版《曾卓文集》三卷。
媒体推荐
《曾卓散文选》自序
我写点诗,也写点散文。好几年前,在湖北举行的一个关于散文的谈会上,有人问到我写诗和写散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对于诗,我要求真挚;对于散文,我要求亲切。——其实,真挚的必然是亲切的;亲切的也必然是真挚的。我只是在谈到这两种不同的体裁时,各有所侧重而已。
但是,诗与散文究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在感情与内容的表达方式上也就必然会有所差异。如果以写诗的方式写散文,或以写散文的方式写诗,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三十年代后期,艾青提倡过诗的散文美,说他“酷爱诗里面的那种美好的散文,而它却常是首先就离弃了韵的羁绊的。”如果从某一方面看,他的话似乎有些偏颇,因为有韵也可以写出好诗。但是,艾青写的诗,大都是无韵的,的确具有散文美,从而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过大的影响。我开始学写诗时,就注意押韵。一九三九年,读到艾青自费印的诗集《北方》,受到很大的震动,也得到很大的启示:为了很好地表达诗情,可以突破一切限制,包括 韵的羁绊。自由诗往往比押韵的诗显得更自然。我的诗风因而有了大的改变。但是,我也逐渐体会到,自由诗本 身也有所限制,那就必须是诗的,除了诗本身的素质外,。它别无依傍。否则,那就谈不上诗的散文美,而只是分行写的拙劣的散文。
另一方面的情况是,有的人为了追求散文的诗意,就喜欢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和句子。这是误解。散文最忌矫揉造作,而用得不当的华丽的辞藻和句子就最显得矫揉造作了。散文是不是
也要求诗意呢?当然要的,但散文的诗意不在于外在的装饰。它往往是在平淡中显现隽永,在质朴中显现神韵。而要能达到这种境界,除语言的功力外,主要是感情,是浸润着全文的脉脉
的情愫。我总记得在小学刚毕业后,偶然在《现代》文学杂志上读到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他所悼念的白莽、柔石等在我都是陌生的,但这篇文章却深深感动了我,特别是那最后“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那一段,读着读着,使我年幼的心震颤了起来,同时也使我对散文的某些基本素质初步有所体会。
写诗和写散文都需要感情。我曾说过,写诗时感情要达到一个燃烧点,否则就只会写出微温的诗。而且,诗的感情是比较凝练的,有时是奔放的。散文中的感情则比较平和舒缓。写诗
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写散文时则需要松弛。但我以为这种松弛也正是精神集中的另一种表现:排除杂念,一无拘束,畅游于自己的创作天地间。
诗和散文都是语言的艺术,因而作者都需要语言的功力。要有敏锐的词感、语感,要懂得语言的美,要掌握分寸感,要恰如其分地表达感情和内容。诗可以不押韵,但需要内在的韵律和节奏。而散文,由于蕴涵着感情,也是有一种韵味的,而且,散文有时也会倾泻强烈的感情,因而在语气上也有韵律和节奏感。
我开始发表散文可以说是与发表诗同步的。几十年来,写诗时断时续,近年来写得更少,但散文一类的东西总还是在写的,虽然在数量上也不算多。艺无止境,我深感到,诗写好不容
易,写好散文也难。从这一本选集可以看出,我曾尝试散文的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因而积累下来一些体会。但由于近来正在病中,这里只能粗略地写这样几句。
前面我说过,对于诗,我要求真挚;对于散文,我要求亲切。而无论是真挚和亲切,都是要以真诚为基础的;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诗和散文的写作。而由于诗和散文都是直抒胸臆,最能显示作者的风格和心灵的,因而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是:以真诚的追求去对待人生。
1999年6月12日
目录
《曾卓散文选》自序
山居

秋天
友情的路碑
寂寞外
……
文摘 书摘
战局激剧地转变,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已处在紧急的状态中。他家决定搬迁到桂林。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来向我辞行。我们在街上边走边谈。他显得有些忧郁、焦躁,说他原来准备到遥远的北方去,但又觉得完全丢开父母不顾是不对的,想等他们安顿下来以后再说。他向我说了将来的打算和计划。那时候,他是有着迫不及待地为这个时代献身的激情。我们热情地谈着,一直到深夜。店铺的大门一家一家地关上了,街上行人已逐渐稀少。我们沿着幽静的街道走着,哪一家窗口飘吹过来一个少女的歌声,唱的是忧愤的《松花江上》。最后我送他到家,紧紧地握手,两人都流泪,相互叮咛永不相忘。当他走进去后,我还站在阴暗中,久久地凝视在夜色中的荒凉的废园和楼上窗口不安的灯光……
不久后,我沿江西到了重庆。有三年多没有得到他的消息。后来他从另外一个朋友处打听到了我所进的学校,给r我一封很长的信,告知了他这儿年的情况:他的父亲在一年前去世了,家境非常困难。他原也进了学校,现在已经辍学,打算先将母亲安顿在一家亲戚处,他好走自己的路云云。信的语气已不像过上那样爽朗,甚至有一点阴郁,但还迫望着进步。我想,这
个社会的某一面的现实已在他而前揭开了。这是残酷的也是不可免的。而在一个充满幻想的热情的少年的发展道路上,一点痛苦和一点折磨也正是养料吧。我很快地给了他一封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我想,也许他已离开了原地,而开始了悲壮的飘流了吧!我为他祝福。这样不知音讯地又过了两年多,我们却在一个意外的场合F重逢。
一个秋天的黄昏,我搭公共汽车去城里。同车的两个乘客因为一点什么事争执得很厉害。那当中的一个人的语调我似乎是熟悉的。我在人丛中挤了过去。我谨慎地打量了好一会后,就兴奋地大喊了一声。那果然是他——蒋良华,他已变得多了,戴上了黑边的眼镜,穿起了长袍,神情像一个中年人。但我还是从他的脸上的某种表情认出了他。
他也显得非常惊喜,向他的对手道歉,结束了争闹。我们在最近的一站下了车。我引他走进了一家小小的冷酒店。我们之间有一点拘谨,一点矜持,这是久别的友人之间常有的情形。当喝下两杯酒之后,话就渐渐地多起来了。在我简单地谈了谈自己的情况后,他向我诉说着这两年间的遭遇。辍学以后,为了负起家庭的重担,他做了半年的小公务员。接着湘桂战争爆发,无法买到车票,他和母亲只有随着逃难的人群步行。因为沿途劳累和积年的忧郁,在途中母亲病倒了。到南丹时,母亲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