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页码:1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4720133/9787534720130 ·条形码:9787534720130 ·版本:第2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 |
 |
|
 |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页码:1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4720133/9787534720130
·条形码:978753472013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内容简介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名著。《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首先回顾了司马光极不平常的一生,然后叙述了《资治通鉴》问世的历史背景和著述始未,接着分析了《资治通鉴》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成就、特点,最后介绍了方兴未艾的“通鉴”学。阅读《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对于了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后周显德六年这1300多年的历史,及学习史书的编写体例等,都获益匪浅。
编辑推荐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目录 一 极不平常的一生
(一)世家·学问·仕途
(二)“清白”·“朴忠”·直谏
(三)熙宁风波与洛阳著书
(四)元祐之举与身后褒贬
二 《通鉴》的问世
(一)历史背景
(二)著述始末
三 旨在“资治”的政事史
(一)分外重视政治领域
(二)朴素唯物的自然观
(三)“臣光日”的良苦用心
四 巨著成就及特点
(一)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优良的编撰方法
(三)求“通”传统的进一步弘扬
(四)美中不足的缺憾
五 方兴未艾的“《通鉴》学”
(一)续修
(二)节选
(三)注释
(四)评论
(五)改编
余论
附录“《通鉴》学”著作简表
一、“续修”书目表
二、“节选”书目表
三、“注释”书目表
四、“评论”书目表
五、“改编”I——纪事本末书目表
“改编”Ⅱ——纲目体书目表
……
序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
文摘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早年的司马光自然有重要影响。
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自幼聪明过人。小时候,他曾与一群儿童在庭院中游戏玩耍。有一小孩脚登水缸,不慎跌落水中。其他孩子见状,吓得抱头逃窜,唯有司马光不慌不忙。他拿起一块石头,朝水缸猛地砸去,把水缸打破了一个洞,里面的水立刻哗哗外流,小孩得救了。后来,京城开封和洛阳地区将此事绘为图画,在民间广泛地传扬开来。
司马光的聪明智慧与他的勤奋好学有直接关系。还在七岁的时候,他就“凛然如成人”。有一次,他听了父兄们讲述《左氏春秋》,感到异常兴奋,事后居然能向家人转述,并讲解其中主要内容。从此,司马光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小小年纪,便手不释卷,有时沉浸于书海,甚至达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司马光对史学的爱好不唯小时如此,而且终生未变。在后来写给皇帝的《进书表》中,他曾经非常谦虚地介绍自己,生平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只有对史学方面的研究“粗尝尽心”,并且是“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司马光以为,阅读历史典籍,一定要持之以恒,即所谓“君子好学不厌,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方能“推之使远,廓之使大,耸之使高,研之使深”(《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八)。司马光热衷于史学,不单历来注重熟读文献原文,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弄懂书中蕴含的道理。他曾经意味深长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由于司马光不知疲倦地刻苦攻读,因而学术淹贯,自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律历、音乐、术数,无所不通。同时,还才华横溢,擅长于著述,能够写出一手直追西汉风格的好文章。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便春风得意,一举考中进士。在初任奉礼郎时,考虑到父亲司马池正在杭州就职,为了省亲之便,他请求改为苏州签书判官。然而,没有多久,双亲相继去世。服丧期满后,曾出任签书武成军判官,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此后由于枢密副使庞籍的举荐,又出任馆阁校勘、并州通判。嘉佑二年(1057年),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嘉佑占六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权御史中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熙宁四年(1071年),判西京御史台,自此退居洛阳十五年,专心著述。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