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讲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08084971/9787208084971 ·条形码:9787208084971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道教十讲 |
 |
|
 |
道教十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08084971/9787208084971
·条形码:97872080849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道教十讲》以通俗易懂的文笔,通过十个方面向读者勾勒出道教文化的基本轮廓,展示出在华夏大地上孕育、发展起来的道教文化的基本面,从而充分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根柢在道教的深刻意蕴。
目录 第一讲 土生土长的宗教——教道概说 第二讲 汇百川于一海——道教的源
第三讲 眼花缭乱 扑朔迷离——道教的教派
第四讲 神仙世界和洞天福地——道教的神仙信仰
第五讲 “老子化胡”的争执——儒佛道三教的关系
第六讲 皇权的灵光和造反的符命——道教和中国政治
第七讲 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第八讲 想象力的世界——道教和中国古典文学
第九讲 炉鼎上发明的火药——道教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第十讲 民间习俗中的仙迹——道教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后记
……
文摘 第一讲 土生土长的宗教——教道概说 中国宗教文化是一个融汇百川、博大精深的体系。作为中国大文化的一种主体架构,它包容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其他形形色色的民族宗教、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仪态万方的宏廓气势。同时,它又以一种盘根错节之势、潜移默化之力,渗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社会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写下了最为扑朔迷离而又引人人胜的重要篇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要研究中国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中国宗教文化。而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几大支柱中,唯独道教文化是华夏母体上土生土长起来的血脉文化,是集中国士大夫雅文化和民间俗文化于一体、熔上层正统思想与下层异端意识为一炉的整合文化。其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贴得最近,最具嗣承关系与亲情关系,最能充分反映传统中国人的宗教生活和精神世界.因此,要研究中国宗教文化,要弄清古往今来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大变势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思想、道德、伦理、情操、素养、愿望、感情,就当首先了解中国道教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揭开道教文化之谜,不啻于洞开中国宗教文化甚或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之门。
中国文化最神秘奇谲而又流光溢彩的一幕,刻画在道教文化那悠长深邃沉雄瑰丽的天穹上。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道教是以“道”命名的民族宗教。毫无疑义,它与先秦道家、与老子之“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关系。何为“道”?其实,就连“道”本身也是从未被说清、从未被道明的玄而又玄的高深之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开篇第一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如果能够表述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够叫得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名”。老子虽然最先提出“道”这个哲学命题,并为此敷衍了五千言,可是,能否将它说清,就连他自己也没有信心。所以他在第21章里又说:
道之为物,唯恍唯忽。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