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2010-04-05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1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1236372/9787501236374 ·条形码:978750123637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去商家看看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去商家看看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1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1236372/9787501236374
·条形码:97875012363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内容简介:第一,这不是一本学术性的论著。虽然注明出处,引经据典,但这是一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书。尽量避免过度地介入纯学术性的讨论及冗长的辩论。第二,这不是一本批判性的书。虽然为了比较,会介绍基督教在相关议题上的观点。但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批判别的宗教,而是要沟通。
第三,这是一本宗教对话的书。所谓“对话”,就是借着“各说各话”的途径,达到彼此交流、相互了解的目的,并可以澄清误解。
今天有太多人对诸多议题,都有先入为主和想当然的成见,这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有人说这好比是两个人吵架,却吵不对头。因此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要搭起一座平台,使得大家可以在正确的认知上,相互欣赏、彼此沟通甚至不妨相互辩驳,以达到互通有无、自我省察的目的。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也是我们透过深刻反省来更新中国文化的时机。儒、释、道三家的人生观,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而基督教的思想,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透过这样的对话,希望能达到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造之目的。
作者简介 庄祖鲲,博士系福建省晋江县人,出生于台北市。庄博士原来从事化工专业,曾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化工博士学位,并在工业界及国家级科研单位工作15年之久。1990年庄博士因为对中国文化及道德问题之关注,乃再度赴美深造,于1995年获得三一国际大学文化学博士学位。庄博士现居美国麻州波士顿,从事教学、研究及写作的工作,经常在美国、加拿大及中国、东南亚等地讲学。著有《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媒体推荐 基本上,“宗教比较”这门学问在学术界有两派。一派认为,两种不同的宗教是无法比较的(此派所持的立场为“不可化约论”,英文是Incommensurabilitv Thess),因为每个宗教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解释问题的预设,因此,任何方式的比较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派却认为比较是可能的。这派学者认为,经过客观的分析,可以比较不同宗教的一些平行观念,只要有详细的注解和描述,明白各自的特色以及一些相对应之处,就可以找到相同和相异的看法。
大体而言,佛教对于人生的反省是从苦难开始;而孔子的儒学则侧重务实,并分析“为人”的角色与责任;老子所关注的却是宇宙不变的法则——道,以及道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基督教所强调的则是,人应以受造者的身份,用信心来回应造物者的召唤。
若要将两种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教义作比较,需要精通这两个领域的学问,否则便是自说自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本书作者庄祖鲲先生既拥有化工博士学位,受过西方严谨的科学训练,又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多年,通晓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获得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学位。如今把他钻研的成果出版以飨读者,对于今天有意厘清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信仰关系的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为一难得佳作。
  ——陈宗清 美国恩福基金会创办人及会长
编辑推荐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陈宗清/5
自序/7
第一章 菩提树与无花果/1
佛教中的“菩提”与“般若”/2
基督教中的无花果树/3
基督教看真智慧/5

第二章 卧佛与钉十字架的基督/9
基督与佛陀的形象/10
“平安”何处寻?/11
十字架的真谛/14

第三章 不可说之禅/17
禅思想的特色/18
语含玄机的禅语录/19
从“超佛越祖”到“呵佛骂祖”/21
耶稣的禅语录/23

第四章 净土与天国/27
“净土”知多少?/27
“天国”又几何?,30
“人间净土”或“人间天堂”?/32
日本净土真宗之“因信得救”/33
基督教之“因信称义”,37

第五章 “自力”与“他力”/39
佛教的“自力”与“他力”/3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超越”/41
基督教的神之“超越”与“内住”/42
“自力”与“他力”:会通与互补/45

第六章 神与佛/49
中国古代传统的“天神观”/49
中国民间宗教的“鬼神观”/54
佛陀、菩萨与神/55
基督教之“神”观,58

第七章 “出世”与“入世”/63
儒家的“人世观”/63
佛教的“出世”与“人世”/66
基督教系“人世”或“出世”?/68

第八章 性善、性恶与原罪/71
中国传统的“性善论”与“性恶论”/71
众生皆有佛性吗?/74
基督教“原罪论”的意义/76
“原罪”与“忏悔意识”/80

第九章 儒家之“仁”与基督教之“圣爱”/83
儒家之“仁”/83
墨家之“兼爱”/85
基督教之“圣爱”/88
“圣爱”: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92

第十章 道可道。非常道/97
老子论“道”/97
庄子论“道”/99
《圣经》中的“逻各斯”(Lgos)与“道”/101
基督教“三一神”中的“道”/103

第十一章 逍遥与拯救/107
庄子与《逍遥游》/107
逍遥——困境中的退路?/110
基督教的人生观/111

第十二章 当下与永恒/117
宗教的消极目的/118
宗教的积极目的/119
持定永恒,活在当下/122
……
序言 这本书在我心中酝酿已久,直到最近才开始动笔。因此,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我四十多年来反复思想、推敲的结晶。
当我进大学的时候,我初次认真地面对基督教信仰,这时,好像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展开。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我的阅读范围远远超过我的化学工程专业领域。除了基督教信仰相关的书籍之外,无论宗教、心理学、中西哲学、艺术、文化、音乐等类的书。都是我涉猎的对象,都让我觉得眼界大开。
当然那时我只是随兴之所至,浏览群书而已。谈不上系统性的研究。当我大学毕业后开始进入化工专业领域工作时,虽然还继续涉猎,但是所读之书无论量或质都乏善可陈。直到1990年,我又回到美国,并转到神学院进修文化相关的研究(Intereuhural Studies)时,我才重新开始比较有系统的阅读。
最近这十几年来,我比较关注的领域,是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佛学、儒家、道家的东西。就成为我经常阅读的内容。更由于我从事文化学的研究,又有理工科的背景。所以很自然地就会去比较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与哲学。近年出版的《契合与转化》是将我的心得以野人献曝的心情公诸大众的一个尝试。本书则是进一步地探讨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异同。但是在各位读者阅读此书时,我要先声明,我写此书有一个“二不一是”的原则:
第一,这不是一本学术性的论著。虽然为了注明出处,我还是会引经据典,但是我希望这是一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书。所以我尽量避免过度地介入纯学术性的讨论及冗长的辩论。
文摘 插图:


无花果树在《圣经》中首次出现,乃是在伊甸园中。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时,这禁果究竟是什么果子?《圣经》并未提及。然而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往往是以苹果来代表禁果。可是从《创世记》第三章的上下文来看.如果真的要问:禁果是什么果子?无花果可能是更合理的推测。因为在偷吃禁果之后。亚当与夏娃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以无花果树的叶子来遮盖自己的赤身露体。如果禁果是苹果,那为何亚当要跳下苹果树。去找无花果树的叶子来编做裙子遮体呢?但如果禁果就是无花果,那又有何特殊含义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另外一段有关无花果树的故事,则出现在《约翰福音》第一章。当耶稣最早的门徒之一腓力,将他的朋友拿但业带来见耶稣时,拿但业对出身于小村落拿撒勒的耶稣颇有不屑之意。但是耶稣却称赞他为“真以色列人”.并且表明当拿但业还坐在无花果树底下时,自己就已经看见他了。拿但业因此立刻改变态度,并称耶稣为“神的儿子”,后来他也成为耶稣12个核心门徒之一。但是究竟拿但业当时坐在无花果树底下干什么呢?《圣经》并未明说。但是我们不禁会联想起曾坐在无花果树底下冥想的释迦牟尼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