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04-0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0103790/9787300103792 ·条形码:9787300103792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去商家看看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去商家看看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0103790/9787300103792
·条形码:97873001037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作者简介 孙家洲,山东莱州人,生于1955年。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取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述有《韩信评传》、《命运与性格的对话——再品<史记>的人物、故实和思想》、(《两汉政治文化窥要》、《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秦汉法律文化研究》、《史说心语》等,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刘后滨,男,江西吉水人,生于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出版了《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等学术专著。
目录
汉唐与中国中古社会变迁
汉唐历史的魅力
汉唐盛世的郊祀比较——试析玄宗朝国家祭祀中的道教化和神仙崇拜问题
评述赵瓯北论汉武帝
唐人历史意识中的“文景之治”印象
论道家黄老之学的源流、特点与历史作用
建安一景初之际的曹魏官方政治思想
两汉谶纬论略
班固易学思想浅议
《括地志》辑本二题
汉代高级官吏七十致仕辨析
说宣帝朝“禄去王室,政由冢宰”之局及其终结
江淮豪帅与齐梁嬗代
王朝国家体系的构建与变更——以隋唐为例
唐代安西四镇弃置辩论分析
唐太原功臣政治命运之基调
唐代行政职权的程序保障与行政责任的连带分担——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之
略论唐代枢密院制度在十国时期的发展
汉代系囚考
论汉代“不奉诏”的类型及其内涵
汉代的减罪与赎罪
说“正律”与“旁章
汉简警檄考——兼论汉代边防的快速反应机制
《奏谳书》释文补正举隅
西汉西郭宝墓衣物疏所见名物杂考
朝廷视野中的“民众——北朝的观念与实践
论社会舆论在王朝兴替过程中的作用——以秦汉为例
西魏、北周社会结构的更新
北魏西北丝路的利用
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现状断想
对唐城市商人的思考——以《窦义》为例
论唐代道教发展的三个高潮
成熟的敦煌民间结社
后记
……
序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由我校人文学院历史系发起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经过认真的筹措,终于在今天隆重举行了。这次会议主题明确、内容翔实、方家云集,堪称是汉唐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一桩盛事,也是我校历史学科建设发展上的一个机遇。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代表光临会议并发表学术高见表示由衷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
无论是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考察,还是以整个世界历史嬗变为坐标进行衡量,汉唐时期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煌煌“盛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使汉唐政治文化呈示出博大雄浑的气象,这体现为各种政治制度建设的全面成熟,民族融和与国家统一的与时俱进,思想文化创造的生机勃勃、高度繁荣。作为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特定历史阶段,汉唐时期的政治文化成就及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为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演变创立了规模,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方向。这是一笔异彩纷呈、价值无限的历史遗产,也是足以令中华民族全体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厚重传统,更是我们在今天从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时值得借鉴、足资启迪的文化资源。
文摘 汉唐时期,杰出人物辈出,形成一种英才荟萃的局面。这同样是该时期历史之所以具有巨大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从来也不否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那些掌权的杰出人物,更是如此。考察汉唐,有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明君”和居宰辅地位的“贤臣”比较多。这里,不妨以西汉为例来看看具体的情况。西汉王朝共12位最高统治者(含吕后),自高帝至宣帝,连续八代基本上都可算是明君。其明君数量之多,当政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均属罕见。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共有45人担任过丞相(大司徒),其中50%以上的人,史传所载事略都颇有政绩,可称作贤臣。其贤臣比例之高,也是少见的。唐代的情况与西汉类似。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等,应该说都属明君之列。即或是安史之乱以后,唐国势日渐衰微之时,也曾出现号称“中兴”的宪宗以及颇有作为的武宗。唐实行多相制,宰相数量甚多,其中虽不乏平庸乃至奸佞之辈,但贤相、名相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像房玄龄、杜如晦、马周、姚崇、宋琛等,都是其代表性人物。前三位对于著名的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两位则是开元盛世的柱石之臣。唐后期亦出现有一代中兴名相裴度。上述这种明君贤臣的领导格局,令汉唐政治相对较为清明,经济政策相对较为符合实际,文化政策相对较为宽松,不封闭,不闭塞,从而给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促其能出现一种大繁荣、大昌盛的局面。
汉唐时期,除了皇帝、宰执层次较多杰出人物外,其他方面的杰出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可谓之群星璀璨。因限于篇幅,兹不一一列举。
后记 2004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海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以“汉唐盛世”为主题,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问题。
本书以会议探讨的论题为主体,是对汉唐盛世进行的一次较为深入的历史解读。全书以汉唐为整体研究对象,实际上有两层意义:一是时间上从秦汉到唐宋,大体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中国中古史;二是将“汉唐盛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近年来,由于新史料的出土和研究视角的转换,汉唐研究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学术转机。本书依托于会议的研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论题:
第一,“汉唐盛世”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汉到唐,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文化由奠基到鼎盛的发展时期,对中国政治传统的形成影响至深,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许多问题都是在汉唐时期奠定的。自宋人以来一直到清朝学者,在探索中国历史的演进轨迹、总结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时,多将汉唐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政治文化命题,如汉唐宰相、汉唐宦官、汉唐经学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