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2009年1月号)
基本信息·出版社:《传记文学》杂志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10030255 ·条形码:bkbk915396/bkbk91539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传记文学(2009年1月号) |
 |
|
 |
传记文学(2009年1月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传记文学》杂志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10030255
·条形码:bkbk915396/bkbk9153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戊子岁末,承朋友美意,求得九三高龄的张仃老先生以篆书写就“逝者如斯”相“赠”。我对张先生仰慕已久却未曾得以亲炙,彼此之间姑且算作“陌生人”。然而“逝者如斯”四个字扣此深得我心,如此深契这本叫《传记文学》的杂志——-打开条幅的刹那我不禁惊叹此间因缘的不可思议。
孔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有实悟之心和洞见之明的。他既没有站在河源,也没有站在河尾,他站在“川上”,俯看河流从久远以前奔腾而来,不复片刻停留,向久远以后而去。正所谓“过去时不可得,现在时不可得,未来时不可得”,有哪一朵浪花是恒常不变的呢?若以“当前”的永恒变动相比照,则没有理由认为有一段凝固定格的“过去”也就是“历史”在。也由此可见能以“子在川上”的情怀去面对历史的不易: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为我们站在历史河流的终点,而我们的时代是人类成就的巅峰。我们以为过往的“进步”皆可用当代的标尺度量,离当代越近越“进步”,反之亦然。遗憾的是,就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未必和智慧的增长成正比,就认识论而言,今天的视野未必比昨天高明。面对浩浩荡荡不舍昼夜的历史长河,“进步”或“进化”的观念多么需要谨慎持有、恰当反省。
“接近我们共同的历史,创造我们理想的未来”——在《传记文学》杂志宣传页打出这句话无非想提醒自己,面对历史,切记谦恭、平正、理性、开放。“洞见”的获得何其不易,唯有与读者共勉;而“洞见”一旦获得,将有助我们在每一个当下安住,在每一个未来“安心”。
因此,略加推荐本期中的两篇文章:在《最美的身姿——梅兰芳记》里,作者用“胜似闲庭信步”的叙述“创造”了和陈凯歌的传记电影《梅兰芳》不很一样的梅兰芳。与其揣摩哪个梅兰芳更“真实”,不如细究何为“真实”、有无“真实”……《童年呼啸》是篇好文字。有一个观点是,人只有相当成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生平。与其说作者在深情回忆不可复归的童年,不如说他藉重塑个人历史以自觉建构“意义”,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除了“专题”这样的大栏目,小栏目“如是我闻”也不乏编辑用心。“如是我闻”四字本自佛经,今年该栏目将系统梳理一条看起来很“细小”的历史线索:佛学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嬗变。随着每期文章的次第呈现,读者将会看到一百年前的知识分子如何研习佛理进退佛说,以空无旨趣的佛法直面惨淡人生。读者必会认同,对普通人而言如此生僻的人和事,其实关乎国家兴亡、关乎世道人心……
编辑推荐 1930年梅兰芳访美期间,美国艺术家为他塑像
梅兰芳:最好的身姿
耿飚将军出使德哥尔摩
乔冠华、马立克:折冲于唇舌之间
杨仁山与桂念祖
章太炎的智、诚、疯、怪
目录 专题·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从西柏坡到中南海——新中国的外交之路
耿飚将军出使斯德哥尔摩
乔冠华、马立克:折冲于唇舌之间
姚仲明:新中国最年轻的驻外大使
本期特稿
最好的身姿——梅兰芳记
非常人生
中国留学欧洲第一人——黄宽
怀人忆旧
忆北京昆曲研习社四前辈
流年述往
板凳与投枪——画坛奇人余所亚
个人记忆
童年呼啸
如是我闻
杨仁山与桂念祖
抚今追昔
拾趣者说——章太炎的智、诚、疯、怪
连载
曾祖周馥
传记书架
艺术与科学的精魂——凌叔华与凌淑浩
尺素存真
一封信见证“四十年熟人”之友谊
专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忆文物专家史树青
……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