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15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806219749 ·条形码:97878062197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1-5)(中文) |
 |
|
 |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1-5)(中文)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15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806219749
·条形码:97878062197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5
内容简介 黄河国际论坛是水利界从事流域管理、水利工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工作者的盛会,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探索流域管理和水科学的良好机会。2003年10月2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国郑州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黄河国际论坛。会议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收到论文258篇,出版了五册论文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着“21世纪流域现代化管理模式与管理经验、流域管理现代技术应用”的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交流发表了许多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先进经验,并确定了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的中心议题,对流域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2002年第10月第一届黄河国际论坛会议结束后,论坛秘书处即开始了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的筹备工作。自第一号会议通知发出后,大约收到了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决策者、专家、学者的论文350多篇。总共有280篇论文在本次会议的49个分会场和6个大会会场上作报告。选出的论文,根据其内容,全部编入如下五册论文集中:
第一册:包括55篇专题A和专题B的论文;
第二册:包括58篇专题B的论文;
第三册:包括56篇专题B和专题C的论文;
第四册:包括53篇专题C和专题D的论文;
第五册:包括58篇专题D、专题E和专题F的论文。
在12个相关专题会议(As-Ls)宣读的论文,根据其相关内容,也分别编入以上五册论文集中。
目录 第一册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
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框架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
黄河调水调沙实践与水沙调控体系建设
对黄河水文发展新思路的研究
关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念、实践与方法的讨论
莱茵河流域行动计划及其对我国维护河流健康的启示
坚持创新思维 全面推进黄河工程管理现代化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孟加拉国阿德赖河和巴拉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黄河下游水利用及其影响带
估算未勘测河流流入俄罗斯北极海域的流量是保持河流、流域和水库健康的有效方法
多种手段并举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试论黄河健康生命本质的多元性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水文问题
发展沟道柔性坝为黄河减沙
对河流生命及其特征的初步认识
落实“三条黄河”战略部署 加快“数字水土保持”建设步伐
黄河健康生命的本质特征及治理方略
依法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 创造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良好生态环境
淤地坝建设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架与指标体系探析
地下软岩巷道普通锚喷支护失称机理研究
构建黄河三维数字平台,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技术支撑
水土保持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根本措施
黄河治理措施探讨
治黄新理念的诞生与历史治河思想的产生和演进
加强工程管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保障
黄河下游滩区与河流生命健康
浅论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特征
关于治黄领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考
黄河中游防断流对策探讨
浅论黄河下游滩区的政策补偿问题
确保下游不断流 恢复黄河健康生命
以科学发展观和系统观指导黄河下游治理与开发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维持探讨
黄河下游山东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刍议
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及现代技术应用(Ⅰ)
……
第二册
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及现代技术应用(Ⅱ)
应用管道输沙系统维持黄河下游河床不抬升的技术构想
屈产河流域气候波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为改善印度恒河东部流域滩地生态系统进行的土地和水资源综合管理
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东部尼罗河流域退化和泥沙问题:流域影响和可持续减灾措施
在发展中地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湄公河案例研究
台湾石门水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流域管理策略——大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分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简论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水沙调节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黄河流域综合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黄河下游河道基本排洪输沙河槽的界定
科学发展观与黄河下游治理
水土保持和降水变化对孤山川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
黄河流域中与人为因素有关的10个关键问题
水量水质综合模型的开发及在渭河流域的应用
黄土高原侵蚀过程研究进展
淮河水资源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一体化规划系统开发研究
基于CIS技术的“模型黄河”可视化管理平台建设
第三册
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及现代技术应用(Ⅲ)
浑水管道输送的水力计算
水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转变
黄河上游(青海境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u形弯道流速变化的物理模型研究
超声在线含沙量量测技术在“模型黄河”工程中的应川
黄委水文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黄河河源区水资源变化分析
东黄河基本水文资料电算整编的技术分析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暴雨洪水特性变化分析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
黄河国家水文数据库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对黄河游荡性河段“二级悬河”问题的探讨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近期水利工程布局问题探讨
黄河源头区土壤侵蚀变化动态分析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变化遥感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梯田时空动态分析
美国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引种适应性分析及应用初探
河流工程与非工程技术(Ⅰ)
淤积河流和水库淤积物综合传输模型
复式河道滩地植物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黄河下游泥沙输移和形态学预策模拟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
第四册
河流工程与非工程技术(Ⅱ)
从淮河的经验看黄河下游防洪问题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
含沙量对冲积河流河型的影响
水下导流板——一种廉价的泥沙控制措施
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对遏制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
论黄河下游的水沙调控
对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措施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几点思考
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研究及其应用
“断面间距”论
长江洪水控制和管理计划的成就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根石位移监测技术研究
黄河下游河道的斜河与防护措施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处理对策
洞庭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对长江洪水控制与管理项目中洪水预报与方案分析系统的支持
黄河口河道的出汊、漫滩、卡冰机制
刁口河故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与建议
高含沙水流的流变特性
建立水库优化调度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对城西川流域坝系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的探讨
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机理试验研究及河道水力学计算
利用闪电信息技术在黄河源区进行降水洪水预报
黄河滩区生产堤对河道影响浅析
简议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及其治理
第五册
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Ⅱ)
河套灌区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用于水质综合管理的环境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ENSIS)
黄河流域生态挑战,当前国际发展趋势和联合国千年开发目标的关系
20世纪马斯河枯水流量变化
水利工程水环境效益量化指标与方法
黄河河道内环境需水量研究
印度sutlei河流域鲢鱼的状况
浅谈中国水污染控制管理——比较法国相关经验
近十年黄河流域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东江生物多样性实地调查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实施生态修复的探讨
运用税收杠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一点思考
印度流域上游的土壤侵蚀、淤积问题和管理对策
淮河流域河湖生态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途径与潜力研究
乌干达那鲁拜(维多利亚)湖流域巴干达人的宗教和文化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案例研究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黄河上游灵武市水资源特点与可持续利用途径
浅谈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孟加拉国防洪工程措施利弊分析
黄河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浅析
黄河花园口河段重点水源地水质现状及污染原因分析
……
序言 我代表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组织委员会和本届会议主办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热烈欢迎各位代表从世界各地汇聚郑州,参加世界水利盛会: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暨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研讨会。
2003年10月21~24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国郑州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黄河国际论坛。会议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收到论文258篇,出版了五册论文集。参加会议代表围绕着“2l世纪流域现代化管理模式与管理经验、流域管理现代技术应用”的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交流发表了许多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先进经验,对流域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是黄河国际论坛的第二届会议,中心议题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中心议题下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及现代技术应用、河流工程与非工程技术、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跨流域调水技术及水资源配置和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政策六个专题。会议期间,黄河水利委员会还与一些国际著名机构共同主办以下12个相关专题会议:全球水伙伴(GWP)专题会议、国际气候及水联合组织(CPWC)专题会议、uNESC0-IHE专题会议、粮食和水挑战计划((2PWF)专题会议、世界水理事会(WWC)区域会议、CIDA成果交流会、中美项目合作专题会、中国与欧盟项目合作专题会、中荷合作河源区项目专题会、亚行水周专题会议、世界气象组织专题会和挑战计划第三项目组专题会。
目前,已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专家学者报名参会,收到论文350多篇。经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技术委员会专家严格审查,选出280篇编入会议论文集。与第一届黄河国际论坛相比,本届论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全方位展示出中国水利和黄河流域管理所取得的成就,并就河流管理的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建立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