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宗教
哲学
宗教
艺术
历史
地理
社科
政治
军事
心理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禅语今释
2010-04-04
市场价:¥18.00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目前无货,欢迎选购其他类似产品。 到货通知我。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关闭 商品缺货登记我们将在到货后及时通知您!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禅语今释
禅语今释
市场价:
¥18.00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目前无货,欢迎选购其他类似产品。 到货通知我。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关闭
商品缺货登记我们将在到货后及时通知您!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7214035715
·条形码:97872140357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本书按内容选择著名禅语予以注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禅的外部关系,包括禅与语言、禅与生活、禅与思维、禅与学习、禅与归寂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禅的表现,即是对禅的状态、存在及主要思想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描绘;第三部分禅的本体,核心的问题是对自性的论述。将禅师们根据具体情况随机而讲的禅语还原为系统地论禅的话语,禅的深刻意义也将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应用层次原则看,将禅的结构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禅的外在结构,它由几个密切有关的学科构成;第二层次是禅的表层,也就是禅的存在、特点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层次是禅的本体,也是它主要的精神实质。应用层次结构解读禅,也就是将禅语按其内容归纳起来,这样便可以从禅语观照禅的整体观念。以现代的语言阐释,使禅从高深莫测的神秘中走出来,成为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
媒体推荐
前言
禅,在当今世界中,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在商业发达的纽约市场上流行的汉字中,它占着很显眼的位置。禅究竟是什么?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说法。
从文字上讲,禅是“禅那”的简称。禅那指禅定,因而禅就是禅定的意思。小乘禅有四禅八定说。“定”,是就不受外界干扰,现在有人认为管呼吸的中枢神经与管思维的中枢神经达到一致就是“定”。小乘禅强调定的功夫,一禅、二禅直到四禅。真正做到禅定是不容易的。
禅宗成立后,流行的说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佛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说它也是从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但不是从一般的佛教教派传下来,而是这些教派之外的,从迦叶微笑领会到释迦牟尼的意旨作为第一代开始传下来,至第二十八代的达摩传人中国境内。“不立文字”,禅的特点是以心传心,也就是心悟,但是事实上禅宗留下来的文字是很多的。
禅宗从达摩开始,一直到弘忍,都讲“安心”,这可以说是禅宗开始阶段心传的主要内容。到了慧能,禅宗得到很大的发展,或称为南禅,形成五宗七派,特别是唐、五代、宋时期,臻于鼎盛。弹宗成为中国的佛教,不仅在中国佛教中是一个主要的派别,而且广泛地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方面。它强调“明心见性”,要求认识存在自身的真善美的心,并将它贯彻到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古代中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儒释道相结合的一种文化思想。与儒家、道家的“道”和《周易》讲“易”相同,“禅”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中国文化思想被称为东方的文化思想的代表,常用一或几个字表示意义,但不是字面上的意义,否则就称不上文化思想了。文化是一个整体,具有多层的意思、丰富的内涵,需要从多种角度不同的层次去领会。“禅”虽一字,但论述它的语录就有千千万万。我们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语录,按内容归类,予以阐释,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禅语。
例如,前面提到禅要求我们认识真善美的心,用现代的语言说,禅是净化心灵的系统工程,或者称为塑造崇高境界的系统工程。铃木大拙曾经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别开生面。他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他的解释颇有哲理味,但不易把握。禅宗称为明心见性。南禅创始人慧能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顿见真如本性即明心见性,现代人称为开悟。他教导人们开晤的办法是顿悟:“是故将此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认识自己的本性,或者叫真如本性,或者叫自性等等,甚至有的禅师称之为心,所以,他们说是惟心。这个“惟心”,不是指唯心论或唯物论的唯心。它是生命的本性,即人的主体性,也就是具有既美且善的境界,或者称为人的崇高境界。这是人人具有的,只是有些人被妄想、邪念所盖着,不得显现。因此,禅就是塑造崇高境界的系统工程。慧能说:“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柴陵郁禅师的开悟诗刻绘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明珠代表了真善美的本性,本来是清净、光明的,但是受到尘埃污染,本性不能显现。禅是对自性的肯定,因而要求我们去认识、发挥它,而且是自修、自行去实践它;当然,禅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即自性洒脱,这里不赘述。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禅的外部关系
第一章 禅与语言
第一节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第二节 开口失命
第三节 说,不可说
……
文摘
书摘
庭前柏树子成为学禅者参学的事例之一,历来对它的看法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三十八)认为描述语言的虚无性:“语言无法展示禅的事相,语言文字不能描绘禅机。用言语来理解便丧生,停滞在语句上认识就迷惑。”汾阳无德禅师认为庭前柏树子是比喻禅的普遍存在,或者说是比喻自性每个人都有。他说道:“庭院前面的柏树生长在天地间,它未经人为,不假牛犁耕作。这正表示祖师西来意有千万路,甚至那茂密森林也是门径。”另外,泐潭灵澈禅师的看法认为指日常的生活现象,他写道:“僧人问我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我回答说我生活在山寺里七八年,每只草鞋上只有着三只鞋耳子,衣服穿得缝了又缝。东边庵堂常常看见西边庵堂的雪,下面河涧水是由上面涧泉而来。半夜时候白云消失雾气散了以后,在天空中出现一轮明月照到窗前。”庭前柏树子是我们生活中的现象,是十分平常、自然的现象。这位禅师列举了这许多现象,也是说明这个意思。
庭前柏树子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①示人?”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日:“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卷四
[注释]
①境:佛教中的专门术语,指根、识的认识对象,即色、声、
香、味、、触,称“五境”,有时加上意根、意识的缘的对象——法,合为“六境”。
[译文]
僧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的意旨?”从谂禅师回答:“庭院前面的那棵柏树。”僧人说:“和尚莫非是指虚境给人看?”禅师说:“我不是将虚境指给人看。”僧人又问:“什么是祖师西来的意旨呢?”禅师回答道:“庭院前面的那棵柏树。”
佛法大意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
《景德传灯录》卷七
[禅师简介]
法常禅师(567~645年),俗姓郑,襄阳(今属湖北)人,参马祖道一禅师而开悟,居木梅山,法号大梅。
[译文]
僧人问道:“什么是佛法的主要精神?”法常禅师回答说:“蒲花柳絮,竹针麻线。”
蒲州麻黄,益州附子
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云:“蒲州麻黄,益州附子。”①
《云门广录》卷上
[注释]
①麻黄、附子,皆为药名
……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本文网址:
https://www.reader8.net/book/20100404/426750.html
读书人精选
热点排行
宗教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唐和宋的专题研究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
莲华生大士全传·下卷 (全国第一套全面记
闽粤台民间信仰论丛
歌罗西书注释
合众科学译丛:灵魂存在吗
宗教.法治与中国传统 - 俞学明 钱雪松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古典学译丛·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
白话地藏本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