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黄河传

2010-04-04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4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10973363/9787810973366 ·条形码:978781097336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黄河传 去商家看看
黄河传 去商家看看

 黄河传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4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10973363/9787810973366
·条形码:97878109733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Adygei
·丛书名:华夏江河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黄河传》为华夏江河传记丛书之一,书中记录了黄河的概况。《华夏江河传记丛书》这套传记丛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也不是旅游指南,而是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糅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出江河的共性,又突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和江河的魅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作者简介 陈梧桐,1935年生,福建安溪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原历史系主任。曾任中国明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及朱元璋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明史学会和朱元璋研究会顾问。出版《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自从出了朱皇帝》《古代民族关系论稿》《履痕集》《明史十讲》(第一作者)《中国军事通史?西汉军事史》(第一作者)《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主编)等著作,并参与《黄河文化》(兼常务副主编)等多部著作的撰写。论著多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推荐 《黄河传》是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黄河的介绍。自西向东流淌奔腾在祖国北方大地上的黄河,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摇篮。黄河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以她那劈山斩石、百折不回、汹涌磅礴、一往无前的雄伟气魄和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恢宏气度,熏陶、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铸就了他们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兼容开蓄,厚德载物的性格。
目录
自序
一 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
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
河源高悬云天外
横跨三大阶梯
汇聚百川,东流人海

二 黄河文明的初曙与勃兴
黄河儿女初出世
文明的发祥
氏族社会的晚秋时节
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黄河岸边崛起的奴隶制王朝
独领风骚的农业和手工业
文字的发明与发展

三 黄河两岸的动荡岁月
黄土地上的争霸与变法
铁器的应用与城市的发展
黄河河道的变化与航运的发达
黄河流域的“百家争鸣”

四 黄河流域的大统
政治中心的形成
黄河流域的开放与上游地区的开发
繁荣昌盛的经济文化
黄河的改道与治理

五 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大潮
胡汉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儒、玄、释、道的并立
在乱世中曲折流淌的黄河文化

六 鼎盛时期的黄河文明
黄土地上的封建盛世
全方位开放与对外文化交流
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
航运的发展与河患的治理

七 折入迟暮的黄河文明
北京城、京杭大运河与明长城
在波谷中徘徊的黄河流域经济
频繁的水患与黄河的治理
缓慢发展的科技文化

八 黄河儿女不可辱
不屈的黄河儿女
黄河在呜咽,黄河在咆哮
黄河儿女站起来了

九 历史遗留的巨大创伤
水土流失的惨象
河床抬高,迁徙不定
洪水泛滥的遗患

十 五十余载建设换新颜
全流域的综合治理
缀在母亲河胸前的璀璨明珠
黄河流域经济的腾飞
崛起在黄河两岸的城市家族

十一 再接再厉潜新篇
震撼人心的警钟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治黄新路
迈步走向未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得益于水的滋润。河流是文明的摇篮,文明孕育于江河之畔。缺少了水,任何生命都将枯萎。没有河流,也就没有人类悠久辉煌的文明历史。
自西向东流淌奔腾在祖国北方大地上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摇篮。早在一百八十万年以前,黄河就以甜美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先民西侯度人,后来的蓝田人、北京人、陈家窝人、大荔人、丁村人、许昌人、河套人、山顶洞人等,无一不是在她温暖的怀抱里繁衍生息。被后人尊奉为华夏始祖的炎帝、黄帝,也在黄河流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印记。在中原黄土地上建立的夏王朝,则开始主宰中国历史的走向。在此后长达三千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夏、商、周、秦、汉、唐和北宋都在这里立朝建都,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里形成,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许多不朽的辞章典籍在这里诞生,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大量重要科技成果的涌现,也与黄河的哺育分不开。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得好:“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因此,黄河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具有极其崇高而神圣的地位,被尊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
文摘 插图:




一 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
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
中国有句成语,叫“沧海桑田”。这种沧海桑田的现象,是地质运动的产物。地球上原先并没有黄河,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地质运动,促成了黄河的诞生。
我们居住的地球同宇宙间的一切物质一样,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一方面,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引发地球岩石圈的运动,使地层受到挤压、扭转、拉曳,产生歪曲乃至断裂,造成地面的隆起或沉降,或者出现水平方向的移位。另一方面,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太阳的辐射能和重力能,又促使大气、水和生物等发生变化,破坏着地面的隆起部分,并将破坏后的产物搬运到低洼之处,把低处填平,或者堆起新的岩石。
地球内部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地幔软流层以上和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这个岩石圈的运动,对地球表面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岩石圈是怎样运动的?目前学者大都采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经典的地质理论认为,大陆是固定不动的。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做了以“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为题的讲演,正式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后记 五十一周年国庆七天长假的最后一个夜晚,改完书稿的最末一行,画上句号,迈步走出户外,望着不远处白颐路上那片辉煌的灯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总算艰难地完成了《黄河传》的写作。
回想1999年初,素昧平生的任文京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们河北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大江大河传记丛书》,想请我写《黄河传》,我颇感犹豫。自己深知,《黄河传》是一个很精彩、很诱人的选题。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陈原先生在读到瑞士籍著名传记作家埃弥儿·路德维希的名著《尼罗河传》(原书名《尼罗河——一条河流的生命故事》)时,就盼望有人能写一部黄河的传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时阅读《尼罗河传》后,也萌生过为黄河写传的念头,并动笔写了开头的第一篇《沧海桑田》,后来因故未能续写下去。但《黄河传》毕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涉及到黄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还需要有深厚的地理知识。我是搞史学的,长期从事明史研究,地理知识所知甚少。虽曾应侯仁之先生之邀,参与他主编的《黄河文化》一书的撰写,并忝列常务副主编之位,但也仅仅涉及到黄河的历史文化,对黄河的历史地理和自然地理涉及不多。后来,任文京先生又亲至我家热情邀请,我感到却之不恭,就答应试一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