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金融博士论丛(第11辑):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

2010-04-0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4946826/9787504946829 ·条形码:978750494682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金融博士论丛(第11辑):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 去商家看看
金融博士论丛(第11辑):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 去商家看看

 金融博士论丛(第11辑):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4946826/9787504946829
·条形码:97875049468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经济专业人员参阅。
·丛书名:金融博士论丛

内容简介 《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递效应,探讨了货币政策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的问题,其中包括资产价格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资产价格是否应当被包括在通货膨胀目标中,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体系稳定之间的关系等,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时我国货币政策的新框架,对我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货币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徐慧贤,女,汉族,1971年2月出生,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于内蒙古财经学院金融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自2002年以来,公开发表《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的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产权制衡下的汇率制度选择》等学术论文十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目录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1.2.2 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目标
1.2.3 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体系稳定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4 创新
2 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递机制
2.1 货币政策的股票价格传递机制
2.1.1 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的影响
2.1.2 资产负债表效应
2.1.3 家庭流动性效应
2.1.4 家庭财富效应
2.2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递机制
2.2.1 对房屋支出的直接影响
2.2.2 家庭财富效应
2.2.3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2.3 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机制
2.3.1 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
2.3.2 汇率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2.4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递效应分析
2.4.1 股票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
2.4.2 房地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
2.4.3 相关政策建议
3 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3.1 文献回顾与评价
3.1.1 文献回顾
3.1.2 评价
3.2 小型开放经济体中的资产价格波动和货币政策反应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的性质与资产价格效应
3.2.3 利率规则
3.3 大型开放经济体中的资产价格波动和货币政策反应
3.3.1 模型的建立与调整
3.3.2 政策选择
3.4 不同冲击引起的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3.4.1 投资和非基本冲击模型
3.4.2 政策评价方法
3.4.3 不同冲击下的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3.4.4 脉冲反应方程
3.5 不同制度、不同信息的中央银行的最优货币政策
3.5.1 外部冲击
3.5.2 最优货币政策
3.5.3 政策效果
3.5.4 两个延伸
3.6 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3.6.1 泡沫的定义
3.6.2 美国股票市场泡沫
3.6.3 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发生的资产价格泡沫(20世纪中后期)
3.7 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3.7.1 我国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3.7.2 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
4 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目标
4.1 文献回顾与评价
4.1.1 文献回顾
4.1.2 评价
4.2 模型的建立
4.2.1 Alchian和Klein模型
4.2.2 将资产价格加入价格指数中的方法
4.3 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预测的实证研究
4.3.1 预测通货膨胀的变量选择
4.3.2 资产价格在通货膨胀预测中所占的权重
4.3.3 对模型及检验结果的理论说明
4.4 不同货币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4.4.1 宏观经济模型
4.4.2 货币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4.4.3 政策评价
4.5 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目标
4.5.1 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途径和传递机制
4.5.2 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4.5.3 结论及政策建议
5 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体系稳定
5.1 文献回顾
5.2 模型
5.2.1 资产价格泡沫与信用扩张
5.2.2 货币政策与信用约束
5.3 典型事实
5.3.1 美国
5.3.2 日本
5.3.3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5.4 导致资产价格波动放大成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因素
5.4.1 导致资产价格波动放大成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因素
5.4.2 政策含义
5.5 以资产为基础的准备金要求体系的建立
5.5.1 ABRRs的建立
5.5.2 ABRRs的宏观经济基础
5.5.3 ABRRs的作用
5.6 我国的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体系稳定
5.6.1 股票价格波动与金融体系稳定
5.6.2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体系稳定
6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建
6.1.1 货币政策框架构建的国际趋势
6.1.2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建
6.2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序言 《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一书是徐慧贤同志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跌宕起伏,引起了中央银行的热切关注以及理论界、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过去也有一些学者从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从中央银行应该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是很少见。本书作者从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递机制人手,重点分析了当资产价格波动时,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反应;如果进行反应,是否应该将资产价格纳入到通货膨胀目标体系中;中央银行如何预防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本书不仅拓展了货币政策理论研究,同时也丰富发展了通货膨胀理论以及金融稳定理论。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和创新: 在结构体系上,本书试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理论体系。通过在不同货币政策制度下,对不同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的货币政策的绩效评价与分析,最终得出了最优货币政策。
文摘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但是,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近些年来,由资产价格波动而引起的经济及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994年,在庆祝英格兰银行成立300周年的会议上,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提到:中央银行是否应当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泡沫问题;1999年8月27日,在美国怀俄明州的JacksonHole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格林斯潘又强调:由于金融资产在美国家庭财富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会更多地考虑资产价格因素。“在评价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宏观经济环境时,我们不能再仅仅对商品和服务的流量作粗浅的分析。关于资产价格的行为走势及其对家庭和企业决策的影响,还有许多重要的、而且是难度极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要更好地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对经济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就只能别无选择地迎接这些问题提出的挑战。”①以此为契机,引发了20世纪中后期国际上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的讨论。 具体来说,对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关系的讨论主要是基于如下理论和现实背景。
后记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而成的,基本上保持了原论文的体系与结构,但足对一些重要观点有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这篇博士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我的指导老师刘玉操教授的辛勤指教。2005年初,当我正为博士论文的选题一筹莫展时,有关“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一些论文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再加上当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升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调控,但效果不太明显。这一现象促使我陷入了思考:当资产价格波动时,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进行反应?如果进行反应,是否应该将资产价格纳入到通货膨胀目标体系中?资产价格的波动是否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搜集、整理相关材料。通过与刘老师的多次交流与沟通,终于确定了最终的论文题目:《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研究》。经过艰难的写作,终于在2007年初完成了初稿。初稿的完成,使我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正当我沉浸在大功告成的喜悦中时,一向有着严谨治学态度的刘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批评和建议。接下来的日子,又是夜以继日、逐字逐句地修改。就这样,初稿,二稿,三稿……今天的书稿到底是第几稿,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我只是清楚地记得:每次送交刘老师评阅的论文,发下来时总是被圈圈点点、写满了评语。刘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原则,令我铭记在心。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您辛苦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