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高适诗文注评

2010-04-0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01063769 ·条形码:97871010637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高适诗文注评 去商家看看
高适诗文注评 去商家看看

 高适诗文注评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01063769
·条形码:97871010637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与岑参并称“高岑”。诗风悲壮激昂,雄浑苍凉;许多佳篇名句,历越千年而传唱不衰。该书精选了高适诗歌的代表作品110题、131首,文、赋4篇,加以注释析评。在注释部分,作者对其中所涉典故,细心研磨,力求准确;部分诗歌的确切系年纠正了前人注释中的讹误。在析评部分,作者对高适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作了概括介绍,同时又汇集了历代学者对高适诗歌的评论,有利于读者加深对其作品的认识。该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具较广泛的普及性,可满足各类读者的需要。

目录
前言
送桂阳孝廉
行路难二首
别韦参军
酬庞十兵曹
宋中十首
苦雪四首
闲居
九月九日酬颜少府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酬马八效古见赠
见薛大臂鹰作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并序
苦雨寄房四昆季
别冯判官
信安王幕府诗并序
塞上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
留赠
营州歌
酬司空遂少府
酬李少府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自蓟北归
邯郸少年行
效古赠崔二
过崔二有别
哭单父梁九少府
醉后赠张九旭
独孤判官部送兵
塞上听吹笛
燕歌行并序
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
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淇上别业
寄宿田家
田家春望
送田少府贬苍梧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之一、三、六、九、十一
画马篇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同李司仓早春宴睢阳东亭得花
东平留赠狄司马
东平路作三首
东平路中遇大水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涟上题樊氏水亭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
阴亭
同群公出猎海上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东平别前卫县李案少府
别董大二首之一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秋日作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
长沙
咏史
咏马鞭
渔父歌
过卢明府有赠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
留别郑三韦九兼寄洛下诸公
初至封丘作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并序
送兵到蓟北
蓟门行五首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赠别王十七管记
蓟中作
除夜作
答侯少府
封丘作
封丘县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
南山作
赠任华
送别
送李侍御赴安西
送裴别将之安西
送董判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送蹇秀才赴临洮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
马嘶
别王八
送张瑶贬五溪尉
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送浑将军出塞
登陇
人昌松东界山行
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
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塞下曲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
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
宿盘山秋夜作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并序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九曲词三首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金城北楼
河西送李十七
奉寄平原颜太守并序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古大梁行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
马歌
赴彭州山行之作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
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赠杜二拾遗
人日寄杜二拾遗
秋胡行

奉和鹘赋并序

樊少府厅师子赞
贺安禄山死表
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
附录一
高适传记及诸家评论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
序言 我十八岁走上社会,便参军到了祖国的西藏高原,在那里待了六年。边疆地区旷放的民风,边防军人卫国的豪情,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岭,大漠长河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和艰苦的磨练,亦使我对其产生了无比崇敬之情而永生难忘。当1978年我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从萧涤非、董治安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的研究生后,文学史上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深深吸引了我。边塞诗中那“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高适《送董判官》)的献身精神;“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的豪情壮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深刻批判;“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爱国情怀,无不激荡人心,催人奋进,不愧是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高适等人的诗集尚无人整理,所以,当时就萌生了为高适诗集进行校注的念头,以之作为我的毕业论文。不料此举又与学校的规定不符,按学校当时的要求,对文献的校注不能算文学史专业的毕业论文,故此只好暂时作罢,而专门侧重在理论上予以探讨,写成了《高适研究》一稿。经过前后十余年的修订完善,1992年由巴蜀书社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尚有不少问题,现经再次修订,由中华书局出版。
关于高适诗集的校注整理,80年代初期,学界先后有刘开扬先生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先生的《高适集校注》出版,两位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广为搜求,深为耕耘,对高适诗歌进行了全面的校勘与注释,为深入研究高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乃高适之幸。
文摘 《批点唐诗正声》:长篇滚滚,句虽佳,然皆有序,若得虚字斡旋影响,方得入妙。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少妇”以后,又是一番断肠情况。
《唐风定》: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唐诗评选》: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少妇”、“征人”一联,倒一语乃是征人想他如此,联上“应”字神理不爽。结句亦苦平淡,然如一匹衣着,宁令稍薄,不容有颡。
《唐诗快》:此是歌行本色。
《围炉诗话》:诗之繁于词者,七古、五排也。五排有间架,意易见;七古之顺叙者亦然。达夫此篇,纵横出没如云中龙,不以古文四宾主法制之,意难见也。四宾主法者,一主中主,如一家惟一主翁也;二主中宾,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分身以主内事者也;三宾中主,如主翁之朋友亲戚,任主翁之外事者也;四宾中宾,如朋友之朋友,与主翁无涉者也。于四者中除却宾中宾,而主中主亦只一见,惟以宾中主勾动主中宾而成文章,八大家无不然也。《燕歌行》之主中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士卒之边将,故作此诗。而主中宾,则“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其余皆是宾中主。自“汉家烟尘”至“未解围”,言出师遇敌也。此下理当接以“边庭”云云,但径直无味,故横间以“少妇”、“征人”四语。“君不见”云云,乃出正意以结之也。文章出正面,若以此意行文,须叙李牧善养士、能破敌之功烈,以激励此边将;诗用兴比出侧面,故止举“李将军”,使人深求而得,故日“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句中含双单字,此七古造句之要诀,盖如此则顿跌多姿,而不伤于虚弱,杜工部《渼陂行》多用此句法。转韵亦用对法。
《唐诗别裁》:七言古中时带整句,局势方不散漫。若李、杜风雨分飞,鱼龙百变,又不可以一格论。
《网师园唐诗笺》:沉痛语不堪多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