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

2010-04-0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806782605 ·条形码:97878067826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 去商家看看
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 去商家看看

 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806782605
·条形码:97878067826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分为四部分。书中分别介绍了飞天艺术溯源、飞天艺术形象、飞天艺术审美以及飞天艺术研究等内容。
编辑推荐 《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源出多门 融汇中西——飞天艺术溯源
一 印度佛教中的护法神
二 希腊神话中的天使
三 中国道教中的羽人
附 莲花化生飞天

第二章 缤纷幻化 满壁风动——飞天艺术形象
一 龟兹石窟的飞天
(一) 克孜尔石窟的飞天
(二) 库木吐拉石窟的飞天
(三) 克孜尔尕哈石窟的飞天
(四) 森木撒姆石窟的飞天
(五) 玛扎伯哈石窟的飞天
二 高昌石窟的飞天
三 敦煌石窟的飞天
(一) 十六国时期敦煌石窟的飞天
(二) 北魏时期敦煌石窟的飞天
(三) 西魏时期敦煌石窟的飞天
(四) 北周时期敦煌石窟的飞天
(五) 隋代敦煌石窟的飞天
(六) 唐代敦煌石窟的飞天
(七) 五代至元代敦煌石窟的飞天
四 云冈石窟的飞天
五 龙门石窟的飞天
六 麦积山石窟的飞天
七 炳灵寺石窟的飞天
八 巩县石窟寺的飞天
九 响堂山石窟的飞天
十 青州龙兴寺的飞天
十一 大足石窟的飞天
十二 西湖石窟的飞天
十三 丽江白沙寺的飞天
十四 西藏寺院的飞天

第三章宇宙诗心人间舞魂——飞天艺术审美
一 飞天:“优美”的化身
二 飞天:线的韵律美感
三 飞天:飞动的舞魂
四 飞天:作为艺术符号

第四章 俯仰往还 心匠自得——飞天艺术研究
一 西方劫夺中飞天的重新发现
二 飞天艺术研究之滥觞
三 渐入佳境的飞天艺术研究
主要参考、征引书目
后记
……
文摘 插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这也是中国孔子诞生的时代。佛教创始人悉达多·乔答摩出生于古印度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是净饭王的太子。传说他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娶妻生子后,在29岁抛弃了一切离家出走,6年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人们出于尊敬,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的圣人。
在佛教艺术的早期,佛陀的形象是禁止出现的,只能用菩提树、台座、法轮、足印等象征符号来表现。这是因为原始佛教不主张偶像崇拜。《阿含经》说:“如来身者,为是大身。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如来身者,不可造作,非诸天所及。……如来身者,不可摸则,不可言长言短,音声亦不可法则。”
公元1世纪中叶,自从有了大乘佛教后,吸收了印度婆罗门教的多神论,把如来佛当成宇宙间最高的神来崇拜,而释迦牟尼就是如来佛的化身,佛陀才开始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其中最早的,是印度贵霜王国的秣菟罗艺术和犍陀罗艺术。飞天的艺术形象,也即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古印度佛教艺术中的飞天,是指佛教造像诸天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天龙八部”护法神,均受佛的教化,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
后记 时断时续,前后耗费三年时间,终于写完了这本篇幅不大的书,欣慰之情自不待言。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意犹未尽,还想再说几句与飞天艺术的本义关系不大的题外话,权充后记。但愿不会有蛇足之嫌。
编写一本关于中国飞天艺术的专著,对于像我这样纯属业余的佛教艺术爱好者,无论从资历还是学养来说,均非最佳人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却不自量力,执意知难而进,此盖在于自己对于佛教艺术一种刻骨铭心的深深挚爱。编写此书的整个过程,对我而言,不啻是一种莫大的奢侈,一次难得的享受。我得以全身心沉浸在佛教艺术的海洋,俯仰沉浮,得其所哉。我所面对的,无异于一次久久不散的精神盛宴,犹如醍醐灌顶,饕餮饱餐,令我沉醉,也得遂多年夙愿,梦想成真。忆及已然过去的这段岁月,真是感慨系之。
如今想起来,冥冥之中我与佛教艺术或许是有缘的。且不说孩提时代,在老祖母——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身边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到20世纪50年代,北京先后举办了轰动一时的“敦煌文物展览”和“敦煌艺术展览”,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介绍敦煌艺术的文章和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敦煌热”。其时,作为张大千入室弟子、与家父同在一所大学执教的陈从周教授,经常来我家与父亲绘声绘色地大谈敦煌艺术以及张大千在敦煌的传奇经历,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尽管我那时还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敦煌艺术和飞天的美好形象,从此扎根脑海,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及至60年代初,我已是一名攻读工科的大学生,一次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从一本刚到的《人民文学》杂志上读到了徐迟先生写的记述常书鸿先生历尽艰辛、筚路蓝缕、献身敦煌艺术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动得潸然泪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