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我是刘心武: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

2010-04-03 
市场价:¥29.80卓越价:¥25.80为您节省:4.00元 (87折) VIP 价:¥25.03 SVIP价:¥24.5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是刘心武: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 去商家看看
我是刘心武: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 去商家看看

 我是刘心武: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

  • 市场价:¥29.80
  • 卓越价:¥25.80为您节省:4.00元 (87折)
  • VIP 价:¥25.03 SVIP价:¥24.51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3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2)
  • 4 颗星:
  • (0)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1)
  • 1 颗星:
  • (0)看全部4篇评论  (4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人在胡同第几槐
    共计价钱:¥53.80
    同时购买共计:¥39.7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26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20105323X
    ·条形码:97872010532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引发争议之后,首次向外界袒露自己的心声,回顾了他研究《红楼梦》的整个过程,讲述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起起浮浮,对自己64年的人生经历作出了全面的回顾。
      刘心武的一生颇具传奇,他出身名门,却有着颠沛流离的幼年;他淡泊名利,却因《班主任》一举走上中国文坛的中心;他执著于文学创作,却在文学之路上屡遭挫折;他热爱《红楼梦》,热爱红楼研究,却因此在耄耋之年,受到了不应有的指责和批评。在《我是刘心武》书中,刘心武首次公开自己用文字纪录的不平凡一生中,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引发争议之后,首次向外界袒露自己的心声,讲述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起起伏伏,对自己64年的人生经历作出了全面的回顾。刘心武的一生颇具传奇,他出身名门,却有着颠沛流离的幼年;他淡泊名利,却因《班主任》一举走上中国文坛的中心;他执著于文学创作,却在文学之路上屡遭挫折;他在老年热爱红楼研究,却因此受到了指责和批评。
      显赫的家世、有趣的少年、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坎坷、揭秘红楼的辛酸和渴望平静,这些都将在《我是刘心武》中一一展现。10年前,团结出版社曾出版过刘心武同名散文集,如今增补10万字而成,分为我的少年、我的爱、我的文学、我的人生哲学4部分,并披露了近70幅刘心武私家图片和他的画作。
      书中,刘心武用细腻的笔触写了妻子的琐碎小事:妻在工余饭后,练起了钢琴,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练会了《致爱丽丝》、《少女的祈祷》等曲目。自此以后,他家的生活乐趣,又大有增添。在妻的鼓励下,他以“笨拙的”双手,也练会了半阕《致爱丽丝》。
    媒体推荐 自序
    是的,这就是我

    估计愿意看这本书的,主要是两种人。
    一种早就知道了我。多半是1978年前后,读了我的短篇小说《班主任》等作品后,就一路追踪阅读我那以后的作品,长篇小说《钟鼓楼》,纪实小说《5?19长镜头》……但是,进入上世纪最后十年,我的生活和写作都边缘化了,这些读者随着年龄增长,也都遇到了人生当中许多的关坎,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文学作品,我后来又写了些什么,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就不大清楚了。但是,2005年,我忽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连续讲了23讲《揭秘〈红楼梦〉》,跟着又出了两本共36讲的书,引出了不亚于当年《班主任》那样的社会性轰动,有人甚至认为比那时候还更热闹,这些我的老读友或兴奋,或惊讶,因此,他们或者就想了解:你是怎么走到这一步来的?
    另一种是非常年轻的一代。我发表《班主任》,甚至因《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及担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的时候,他们或者根本还没诞生,或者还是没上小学的幼童,他们上到中学,或者刚考进大学,他们对早已边缘化的我,完全不知道,或者只是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也是因为《揭秘〈红楼梦〉》,我才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人是谁呀?什么?以前写过《班主任》,还有《钟鼓楼》?哪儿能找到这些古董?他们开始有了对我揭秘的兴趣。
    那么,这本书,就主要是奉献给这些读者的。
    这还不是一本自传。我还没到七十岁,也许过了七十岁我会静下心来写一部“从头说起”的自传。但这本由许多篇不是一个时间段里写成的文章组成的书,确实又有自传性因素。
    这也还不是一本回忆录。回忆录跟自传是两种文体。自传是把自己的一生展现出来,回忆录可以不去完整地交代的自己的生平,而把重点放在写出自己所经历的社会变迁、所见所闻,往往会较多地写到别人别事。那么,这本书却也具有一定的回忆录的因素。
    我是怎么活过来的?我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值得一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总之,这就是我。我面对大家,有些羞涩,却也坦然。
    我的命运一贯如此:还真有喜欢我的,总在关注、支持、鞭策我,这些人士对我的理解、谅解、指正、宽容、善意、爱护,是我生命赖以存活、前行的宝贵动力,我对他们总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跟他们更加亲近。也真有讨厌我的,以至讨厌到咬牙切齿的地步。这本书当然首先是奉献给喜欢我的人士。但如果有讨厌我的人士愿意翻翻,我会高兴,因为,我总觉得,讨厌我的人士里,其中有一些恐怕是对我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如果读了这些文字,能多少增进些对我的了解,减轻些因讨厌我而生发出的痛苦烦忧,那么,对我来说是得大福气,对他们来说岂不也有利身心健康?当然,无论如何还是要讨厌我的,总会存在,那么,我祝他们幸福,祝他们能在所喜欢的人士那里,去获得快乐。毕竟,人活着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赋予喜欢,而不是讨厌,爱比恨,肯定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生命的良性运转。
    感谢天津人民出版社,他们对我所提供的素材,进行了细心的挑选、整理、编辑,才形成了这样一本新书。
    2006年7月8日 绿叶居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引发争议之后,首次向外界袒露自己的心声,回顾了他研究《红楼梦》的整个过程,讲述了他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起起浮浮,对自己64年的人生经历作出了全面的回顾。
      刘心武的一生颇具传奇,他出身名门,却有着颠沛流离的幼年;他淡泊名利,却因《班主任》一举走上中国文坛的中心;他执著于文学创作,却在文学之路上屡遭挫折;他热爱《红楼梦》,热爱红楼研究,却因此在耄耋之年,受到了不应有的指责和批评。在《我是刘心武》书中,刘心武首次公开自己用文字纪录的不平凡一生中,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少年
    一 无悔少年时
    二 童年:火的记忆
    三 在隆福寺街上学
    四 妈妈告诉我
    五 值得怀念的少先队生活
    ……
    文摘 书摘
    三 在隆福寺街上学
    我随父母从四川迁京,住在东四钱粮胡同35号,从我们那个院门朝西走
    几十米便是隆福寺的后门。我转入隆福寺街的隆福寺小学上学,每天要四次
    穿过整个隆福寺,因此,对隆福寺的印象,竟比当年学过的功课还深。
    在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中,已有关于隆福寺的详细记
    载:“大隆福寺,恭仁康定景皇帝立也。三世佛、三大士,处殿二层三层。
    左殿藏经,右殿转轮,中经毗卢殿,至第五层,乃大法堂。白石台栏,周围
    殿堂,上下阶陛,旋绕窗栊,践不藉地,曙不因天,盖取用南内翔凤等殿石
    阑干也。殿中藻井,制本西来,八部天龙,一华藏界具。景泰四年,寺成,
    皇帝择日临幸……”清代吴长元所辑的《宸垣识略》中进一步指实:“大隆
    福寺在仁寿坊东四牌楼大市街之西,马市北,其街以寺得名。明景泰三年建
    ,役夫万人,撤英宗南内木石助之。其白石台栏,乃南内翔凤等殿石阑干也
    。本朝雍正九年重修,每月九、十两日,有庙市,百货骈阗,为诸市冠。所
    居皆喇嘛。有世宗御制碑……”
    我少年时代仍每日四次穿过的隆福寺,大体上还保持着原有的规模气派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前面的山门尚存,只是门内左右的哼哈二将仅存台
    基。穿过山门,是一片显得过于空旷的敞地,有废殿的柱础可以辨认。那是
    由于一场大火,烧掉了钟鼓楼、塔院和韦驮殿所致。后来我曾去访问过老喇
    嘛,问他是不是“庚子之变”时被八国联军纵火所焚。他说那倒不是,倘若
    八国联军有意焚庙,那就不会仅仅焚掉一个相对来说并不那么要紧的韦驮殿
    了。火灾缘由,是由于值勤喇嘛瞌睡中弄倒了油灯,扑救不及。庙中其余的
    殿堂建筑都尚完好,释迦牟尼佛殿高踞在三层汉白玉栏杆围成的高台上,当
    时人们都称它作“栏杆殿”。再后面是三大士殿,里面同时供着观音、文殊
    和普贤三尊菩萨。再往后是毗卢殿,听说当时藏有108部藏经,比当年雍和
    宫里藏的还多。毗卢殿后是金刚殿,里头供着铜铸的金刚护法佛,最后面是
    两层楼的后阁。我记得寺院东西两侧厢房大体上也还完整,当然,都很破旧
    了,并且被住户切割成几段,显得颇为凌乱。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隆福寺还定期举行庙会。没有庙会的时候,寺
    院的大门、后门也似乎永远敞开着,可以随时穿行,并且也有一些固定的或
    临时的摊位,卖各色的东西。当然,逢到庙会的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