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4700394X/9787547003947 ·条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奋斗乌托邦 |
 |
|
 |
奋斗乌托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4700394X/9787547003947
·条形码:97875470039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辽宁万榕
内容简介 《奋斗乌托邦》内容简介:陆涛与夏琳来到了巴黎,他们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目标和亮点。然而,一切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富家女郭栩如和法国人安德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爱情是否长久,事业是否起伏,人生将面临怎样的考验,他们一直在奋斗!在追求!但幸福没有终点。
作者简介 石康,1968年生于北京,编剧、作家。
作品年表:
长篇小说
1998年:《晃晃悠悠》
1999年:《支离破碎》
2001年:《一塌糊涂》
《在一起》
2002年:《激情与迷茫》
2003年:《心碎你好》
2007年:《奋斗》
2009年:《奋斗乌托邦》
随笔集
2002年:《鸡一嘴鸭一嘴》
2004年:《北京姑娘》
2007年:《那些不值钱的经验》
2008年:《口吐莲花》 《打捞闪烁时间》
2009年:《愤怒与柔情》
中短篇小说集
2009年:《过山车》
电影剧本
2002年:《大腕》
2006年:《奋斗》
编辑推荐 《奋斗乌托邦》:这本书完全是为那些喜爱《奋斗》的读者与观众而写的,书中并不涉及我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私人性看法,只是续写《奋斗》中的那些人物接下去的命运,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06年至2010年,当读者与观众们不再关心这些人物,我的工作便可以结束了。
——石康
《奋斗》续集,陆涛、夏琳、米莱的人生轨迹将有怎样的起伏?《奋斗》中的谜团和疑惑,将在《奋斗乌托邦》层层解破!读小说 ,选演员,谁来扮演新角色,由你来做主!
奋斗,我们一直在奋斗。
序言 介绍一下这本书。
它完全是为那些喜爱《奋斗》的读者与观众而写的,书中并不涉及我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私人性看法,只是续写《奋斗》中的那些人物接下去的命运,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06年至2010年,当读者与观众们不再关心这些人物,我的工作便可以结束了。
《奋斗乌托邦》共分三至四本书,这是第一本,写了三遍。
第一遍从2007年写到2008年,写了一年多,写完时感觉挺好的,有时候人只因做完了一件事便会感觉良好。
给自己放了一星期假,再看,垃圾,极不满意。
虚构类的作者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自由,他们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写他们任何想写的东西,不必顾及那些故事是否真实可信,只要故事好看就行了。而努力使作品与现实建立联系的作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属于后者,自己拿着写好后的段落翻来翻去,发现那些胡编乱造的故事叫我心神不宁,于是来到上海,想换个环境冲刺一下,改写一遍,快速完成全书。
写一些中国当代年轻人为各种私人性的目标而奋斗的故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我写这本书的方法,一般是在茫茫的人海中看一看这个人,又看一看那个人,想着他会遇到什么事情,接着替他编一个故事,最后写入小说便完事大吉。不同的城市会使我看到的人不一样,编的故事也不一样。
文摘 你听得见吗
现在,陆涛坐在电梯里,眼前一片漆黑,嘴被封着,他听不到那些与自己命运相关的信息,虽然那些信息搭载着电波,以光速在世界上飞驰着,但他却可以听到电梯门关闭的熟悉的嚓嚓声。这种声音他很熟悉,三年前,在设计“田园牧歌”时,他曾仔细考察过各种品牌的电梯,他看过奥的斯、莱茵、迅达、蒂森,还有日立、三菱、富士,最终,他为“田园牧歌”选用了迅达,他记得自己在设计时,为了在连接两座建筑之间的“空中彩虹”中增加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曾与米立熊有过激烈争吵,米立熊一笔勾掉了所有这些设备,使他的设计效果大受影响,最终,在他不懈的争取下,终用难以置信的低价拿下了江苏昆山的通力,使米立熊屈服。他还记得,调试设备时,在寂静的大楼里,他听到电梯运行的声音,内心充满了快乐。
每一个设计者都知道,当他的图纸变成真正的实物时,他会有一种创造者的快乐,而那种快乐如此单纯,以至于无法忘记。此刻,他的头靠在电梯的墙壁上,就重新听到这种“嚓嚓”的声音。他知道,自己被安置在迅达电梯内,而自己所在的建筑内,在被打通的二三楼之间,有一条自动扶梯在运行,一定是通力。因为通力有一个技术特征,电梯在自动停止时,会震动两下,他知道,自己目前很可能是在一座公共建筑内,从电梯运行的情况估计,这座楼高达三十层左右,这是哪一座楼?
陆涛具有极好的记忆,他的大脑几乎全部用来存储及分析建筑的外形,只要有一个外形,他便能迅速构造出内部结构,接着,他甚至会作出建筑预算,这一切,都是在他的头脑里自动进行。这使得他的眼光与众不同,在他眼里,每一座建筑差不多都是透明的,他的眼睛穿透外墙,直至内部空间:这里是走道,那里是风道,这里是机电间,这面墙会这样延伸。
当他被一双铁钳式的双臂抱进车内,在脸上贴上封条之后,他便开始计算他被带到了哪里,他用一手搭住脉搏,用以计算时间,接着根据自己向左倾斜或是向右倾斜,计算汽车的方向,他是如此专注这些事情,几乎令他忘记恐惧。
现在,他知道自己在巴黎新城中,他在努力回忆自己逛新城时看到的建筑,哪一座更可能是自己此刻所在。
忽然,他听到郭栩如的声音:“你听得见吗?”
此刻的郭栩如双手被反绑,眼睛被贴住,只有嘴里可以发出声音,她并不知道身边有没有人在看守,只是试探着出声,听听陆涛的反应。
一片寂静。
这时郭栩如才想到,陆涛也跟自己一样,看不见也发不出声音,她甚至无法知道陆涛的方位,于是郭栩如
……
后记 一般而言,写作要有感而发,坐在那里胡写是没什么意思的,而感受多半来自于书本和现实生活。虽然书本也能刺激人的写作,但我的阅读趣味偏向抽象,喜欢读一些复杂的理论,所以并不能给写作提供多少帮助。写这本书时,我遇到很大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现实生活对我的影响力。
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看的,而我自己及周围朋友已步人中年,平时在一起谈的是八卦、健康、旅游、股票和房地产,不然就是宗教什么的,总之,全是与年轻人关系不大的一些话题,若想对我写的东西感同身受,我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苦闷的年轻人。
事实上,我一点儿不苦闷,我是那种自我满意度极高的人,一本书外加一杯茶一支烟,就足以让我的一整天变得很满足。我喜欢的东西很早就固定了,是一些被成年人看作低级幼稚的东西,棋牌类游戏和竞技运动。自从有了互联网,旅游在我眼里成为低效活动,想去哪里,上网看看,就觉得没必要去了。只有一种方式能让我旅游,那就是开着车,从前挡风玻璃看一看我能看到的。年轻时因谈恋爱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现在已荡然无存,我现在认为恋爱很多余,我喜欢的东西很少能同姑娘一起分享,而我对姑娘那一套又提不起兴趣,即使强迫自己去喜欢也很难做到。一句话,我成为一个坚固无聊任性的中年人,对我已经知道的东西完全没有耐心,脸上成天写着请别打扰我。
我知道,若是想把书写完,我就必须让自己从中年状态里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