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关于彼岸的一切

2010-04-03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3860810 ·条形码:97875438608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关于彼岸的一切 去商家看看
关于彼岸的一切 去商家看看

 关于彼岸的一切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3860810
·条形码:97875438608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关于彼岸的一切》内容简介:作品主要讲述的是几个关于爱、关于孤独、关于流浪、理想以及宿命的故事。“我”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其间交错穿插进“我”、“我”的朋友、恋人及弟弟的生活经历与内心的焦灼彷徨,表达了一群年轻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看似零散的情节与片段,因为主人公“我”贯穿始终作为主线,构成了一张疏密有致的网,结构精致灵活。作品所涉及的众多元素,正是时下青年群体比较关注的。

在线视听

作者简介 忘却鱼鳞,原名林伟奇,出生于广东沿海,水瓶座。主修工业设计专业并拥有多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新锐设计团队KB HOME创办人之一,并出版丛书《UP》。同时是华南地区重型金属乐队“巷战”的创始人兼主唱,以及广州独立制片团体“花影厂”制片人,编剧以及导演。
著有长篇小说《关于彼岸的一切》、《丝绒公路》、《昨夜何处安眠》等作品。
媒体推荐 .
编辑推荐 海报:



《关于彼岸的一切》:这是一封长长的信,一次久违的感动。
这也是新生代新锐作家忘却鱼鳞的处女作,一出手即形成强烈的气场。抛弃了技巧和陈规陋习的写法读起来清新质朴,却散发着激动,伤感的味道,将奇幻与现实,明亮与灰暗,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编成一张疏密有致的网,于是有光有影,带着丰沛的神采。
“住在孤独又肿胀的地球之上,遥望并向往安静的火星。” 带着淡淡的奇幻意味,故事由此展开,只有一个作者靠着纯粹的情绪和真诚态度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外表是层出不穷的意象和颜色,内核却蕴涵着巨大力量,它试图走出一般青春小说的范畴,去探究更广阔更深刻的世界。
为了给读者更多惊喜,作者更是亲自设计全书的装帧,收录了“SKY的沙漠来信”以及其他相关花絮。
如果您想全新的阅读体验。
那么,享受它吧!
专业书评 无比孤单 无比温暖
文/DAISY
这也许是我看得印象最深刻的的一本青春小说了.
  写得很怪.
但真的很喜欢

無限接近100%的魚
文/黃亭亭

他拿著一把透鏡,讓透鏡在這些面孔上游走、反射、扭曲,於是你可以看到它們在柳暗花明的光影和顔色中變形。直到它們融化膨脹,變成一團奇異的氣體,充進你的腦袋和心裏。又輕鬆又傷感,難以自拔。
人物佈局就像一朵蘭花。Sam是那顆清淡低調的花蕊,其他人是末端逐漸尖細、隱去的花瓣兒。他們是一個整體,經脈相連,卻各自孤獨,時間越長,相距越遠。他們的起點一樣,各自的彼岸卻天涯海角。

关于火星的一切
文/阿呐

很多火星人生活在地球上。
他们学习地球的一切规则,寻觅着生存的意义,这个是关于火星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许多古怪而恰当的比喻,有很多宽阔而美妙的幻象,有更多似曾相识的光影,有信仰与爱,有始终存在的真诚与力量。
也许你也是一个火星人,所以也许你也需要看看关于火星的一切。

因为爱所以无能为力
文/木每

很难想象这是忘却鱼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已经不是一条故事的线。昆德拉最先提醒作者们小说可以没有线而直接铺成一个面,明显这种写作的方式并不是挑战读者的阅读习惯,而是挑战作者的思维空间与操盘能力.一篇好的小说,它除了让你有阅读的冲动,还会让你有创作的冲动。读罢,我想,我也应该为我的SKY写些什么了。

鸟与彩虹去往火星
文/SNOWDONIA

奇幻与现实,正是鱼这部长篇的两种最鲜明的存在,微妙地交织在一起,从文字本身到全篇结构上的布置,《彼岸》里有种扑面而来的,发自作者的力量。当情节到达顶点,就会被那种不容抗拒的力量感染.
“真正的话语一定在真实世界的某处,只是在我们无声的夜晚隐藏着。”
我在黑乎乎的夜晚,借助鱼的字句触摸到了某些不可名状的生命的核心,它没有清晰面目,但绝对真实地存在着。

遇到的每个人都无比的真诚和友好
文/钱多多

 一开始是在《红豆》上读完整个故事的,排在书中很不起眼,我却一直把放在枕边,每次翻开都忍不住读一读,就这样不知不觉可以读很多次。
  后来又看到作者写的序,他似乎把写这本书当成是过去某个时期的慰藉。我想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太晚读到它了,如果说过去生活在迷惘的我能遇到这本书,也许就不用忍受那么多的痛苦了。它能传达一种坚韧而又伤感的力量。是的,过去的很多年里,我都渴望这种感动,一个纯净的世界,里面遇到的每个人都无比的真诚和友好。我也想他们那样年轻,干净,那么寂寞地生活着,就像我们人生中某一个一去不反复的时期。
  自从读过SKY在沙漠中的来信之后,我就算是只在电视里看到沙漠,星空,森林,山地,都会有热泪盈眶的感动。她的结束似乎是打完那通电话,在风暴的中心,两个相互思念的人有很多话想说,却什么也讲不出来。我看得脸上的寒毛都立起来了,因为被其中的精神深深的感动——在这世界上,真的居然还是有人有这样的想法的。
   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知道了本质之后,也许就会明白我们到底为谁而活。


好久没看过这种作品了!
文/minnat

无论从文字还是叙说方式在国内同龄作家里面都是非常新颖的。
  看这本书的感觉犹如在潮湿的南方盖着被子,外面还下着雨,家人都出去了,而你刚好15岁,翻找着家里所有人的秘密的感觉。发现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样多一样少。不知道为什么。

序言 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写得很吃力,就像在自己展开的手掌上刻下纹路。作为对我徒劳的过去的一个总结,投身彼岸便意味着放弃此岸,我像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放任这种彷徨的呓语。
在书的第二章,我就急不可待地写下了那个恍惚的年份,二零零三年。那一年浮现在脑海里的每一帧画面都驱使这我将它记录下来,以便呈现在大家眼前。而实际上,很久以前它就已经被毁掉了,最后我所能留下的,也仅仅是它粗略的形象,一只停留在稀薄的记忆中羽翼未丰的小鸟。
我最后只能写下一些凌乱的碎片,像一本残缺不全的日记,第一遍画面浮现时我都是用铅笔匆忙记下,或者写在大学课本的背面上,直到最后才整理在一起,录入一个残旧的VIAO笔记本电脑中,花了我两年时间。而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也常常试图让自己回到往日的情景中去,挽留住在回忆中还能被挽留的一切,结果也只能是得到一些凤毛麟角,而它们往往很难毁掉,直到写下这本书的前一年年底,我才陆续把积累在旧车库中的少年杂志等等物什彻底处理干净,那些老式的牛仔裤,学生帽,情书,诸如此类乱七八糟的宝物,原来一直被我珍藏着,印满了亲吻和泪痕。
我想某些东西已经告一段落了,青春期是某种一次性的、灼热的、易然短促的材料,那些重要的幻想被点燃的同时也迅速枯萎,成为灰烬消失在很远很远的记忆岛上的海湾里。如果还有机会,我渴望新的画面进入我的大脑,去写一个新的故事,战斗依然在持续,但之前的一切都结束了,至少现在如此。

______忘却鱼鳞

文摘
“我们生活在一个硝烟无处释放,刀箭任意生锈的时代。”
这是我在海珠区一间小书店里面读到的一句话。那一年夏天的天气无比炎热,高达40摄氏度。太阳以暴君般猛烈的姿态呈现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散发出令人灼痛的巨大能量。然而广州街头的人群依然浪潮涌动,人们因为高温而变得焦躁不安,拥簇着互相碰撞。这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所有的一切官能感知都失去了敏锐,变得滚烫而迟钝。
在这个锋刃迟钝的年代,或者说至少是一个令人迟钝的年代,我曾经渴望投入某种无可救药的战斗中去。但不得不承认在头部撞到冰冷墙壁的时候内心有过叫嚣,那一刻,破裂的脑壳中喷涌出滚烫的鲜血,我才明白真相还在无法触及的地方,它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告诉我什么是冷酷生活。而且仅此而已,再无他意。
山火蔓延过侧岭,是暮色狰狞到最浓烈的时候,空气中充满不安的味道,漫天飘来无数零散黑色的灰烬,随风飞舞。我先是看到远处天空被暧昧的猩红染透,后来借助带虹膜的军用望远镜在7公里外看到那座山。现场附近的景物已经在热浪中扭曲变形,成为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树木开始痉挛,散发出浓烟。
晚风吹来,浩劫真正开始了。树冠上慢慢形成了巨大的火球,腾空飞起,犹如长了翅膀的魔鬼一样跨过未点燃的区域。在通红的夜空下,整个森林被洞穿出一个巨大裂缝,其中汹涌出浓郁的毒液,致命的刺痛在丛林中迅速蔓延。一切生物的意志都在浓烟和焦躁的气味中沉沦崩塌。
我站立的窗户正临街,远处黑暗的山下,警笛呼啸,灰烬随风飘洒,飞舞着飘落在我的眼前。
然而真正引起我关注的是山坡上的一座小木屋,窗口里面还透着白色的灯光,隔着望远镜,那个人依然在屋里逗留,先是打扫,然后是洗涤器皿,或者伸伸懒腰对自己说些什么,就是没有踏出房子一步。火的光芒慢慢接近他,开始照亮小屋旁边的树林。
我无法看清楚他的面容。他的脸沉没在薄薄的热气流中,需要非常仔细地辨认,才能隐约感觉到他脸上轻微的笑容,在黑色的齐肩长发中若隐若现。
火滚动着爬上他的墙壁,被短暂地挡在木板门外,他相邻的棚寮已经在烟雾中倒塌。门渐渐被烧穿,在渐渐明亮的光线中,我终于可以一点点辨认出他的样子,他的额头,眼睛,嘴唇,下巴,肩膀和腿的形状,直至全部轮廓。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形象,他始终带着含糊的笑容,在一个抽屉模样的台面拿出一堆杂物,就着墙壁上的火点燃。书籍,信笺,各种各样的东西被他一件件点燃。动作利落,态度从容,丝毫没有想要慌张逃离的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