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301104499 ·条形码:97873011044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
|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301104499
·条形码:97873011044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审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全书分为10章,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为便于教学使用,各章开头均有数学提示和教学要求,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收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用作继续教育的教材和土建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媒体推荐 书评
丛书特点:
1.按照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向培养土木工程师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应用方向拓展。
2.把握土木工程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各课程教材既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保证教材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又避免内容的重复,全系列丛书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的体系架构。
3.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特性和性能,又注重现行设计方法论依据和工程背景,最大程度参照了1999~2002年完成修订的土木工程规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习题和都精选自各职业资格考试参考书,利于学生获得资格证书。
4.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课程特点,反映学科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教材、新工艺,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近成果充实、更新教材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审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全书分为10章,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为便于教学使用,各章开头均有教学提示和教学要求,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用作继续教育的教材和土建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专业书评 丛书特点:
1.按照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向培养土木工程师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应用方向拓展。
2.把握土木工程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各课程教材既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保证教材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又避免内容的重复,全系列丛书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的体系架构。
3.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特性和性能,又注重现行设计方法论依据和工程背景,最大程度参照了1999~2002年完成修订的土木工程规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习题和都精选自各职业资格考试参考书,利于学生获得资格证书。
4.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课程特点,反映学科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教材、新工艺,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近成果充实、更新教材内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2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可能性
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1.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5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及工程应用
1.5.1混凝土结构发展的3个历史阶段
1.5.2混凝土结构发展的概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6导学
1.7思考题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
2.1.1混凝土的强度
2.1.2混凝土的变形
2.1.3混凝土的选用原则
2.2钢筋
2.2.1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2.2.2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2.2.3钢筋的冷加工及塑性性能
2.2.4.钢筋的疲劳特性
2.2.5选用钢筋的原则
2.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
2.3.1 黏结力
2.3.2黏结机理
2.3.3影响黏结性能的因素
2.4钢筋锚固与接头构造
2.4.1钢筋锚固与搭接的意义
2.4.2钢筋锚固的长度
2.4.3钢筋的连接
2.5思考题
2.6习题
第3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
3.1.1结构上的作用与作用效应
3.1.2结构的功能要求
3.1.3设计基准期
3.1.4结构的极限状态
3.1.5结构的设计状况
3.1.6极限状态方程
3.2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3.2.1结构可靠度
3.2.2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3.2.3结构的安全等级
3.2.4目标可靠指标
3.3荷载的代表值
3.3.1荷载标准值
3.3.2荷载准永久值
3.3.3荷载频遇值
3.3.4荷载组合值
3.4.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3.4.1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3.4.2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3.5概率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3.5.1 分项系数
3.5.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5.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6思考题
3.7习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