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农书译注(套装上下册)

2010-04-02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出版集团,齐鲁书社 ·页码:8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33321796 ·条形码:9787533321796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农书译注(套装上下册) 去商家看看
农书译注(套装上下册) 去商家看看

 农书译注(套装上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出版集团,齐鲁书社
·页码:8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33321796
·条形码:97875333217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齐鲁文化经典文库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农书译注(套装上下册)》讲述了:《农书》全书分三部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的次序,明代嘉靖本等《谷谱》殿后,清代《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等《百谷谱》居中。本译注即依库本次序。三部分自为起讫。自序称:“为集三十有七,为目二百有七十。”但就书中的“目”计算,“二百”实是“三百”之误。
编辑推荐 《农书译注(套装上下册)》为齐鲁书社出版。
目录
前言
校译体例
王祯自序

农桑通诀
农桑通诀集之一
农事起本
牛耕起本
蚕事起本
授时篇第一
地利篇第二
孝弟力田篇第三
农桑通诀集之二
垦耕篇第四
耙劳篇第五
播种篇第六
农桑通诀集之三
锄治篇第七
粪壤篇第八
灌溉篇第九
农桑通诀集之四
劝助篇第十
收获篇第十一
蓄积篇第十二
农桑通诀集之五
种植篇第十三
畜养篇第十四
养马类
养牛类
养羊类
养猪类
养鸡类
养鹅鸭类
养鱼类
养蜜蜂类
农桑通诀集之六
蚕缫篇第十五
祈报篇第十六

百谷谱
百谷谱集之一
百谷序引
谷属

水稻
旱稻
大小麦青稞附
百谷谱集之二
谷属


粱秫
大豆碑豆附
小豆
豌豆
荞麦
葛黍
胡麻
麻子苏子附
百谷谱集之三
蓏属
甜瓜黄瓜附
西瓜
冬瓜


蔓菁
萝卜
茄子

莲藕


百谷谱集之四
蔬属


芸薹芥子
菌子



百谷谱集之五
蔬属

葫荽
菠薐
莴苣
同蒿
人苋
蓝菜
著蘧
兰香香菜附
荏、蓼
芹、蔗
甘露子
百谷谱集之六
果属



梅、杏
百谷谱集之七
果属
柰、林檎

栗榛附
桑椹

荔枝
龙眼
……

农器图谱
……
序言 《农书》,元代王祯撰,也称《王祯农书》。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县人,生活于十三、十四世纪之间。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今属安徽)县令,大德八年(1304)调任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①。王氏在两任县令期间,廉政爱民,劝导农业,颇著成效。其《农书》即在任职之时写成。假如以作者写自序之年为成书之年,则其书写成于1313年,但实际可能要早些。
《农书》全书分三部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的次序,明代嘉靖本等《谷谱》殿后,清代《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等《百谷谱》居中。本译注即依库本次序。三部分自为起讫。自序称:“为集三十有七,为目二百有七十。”但就书中的“目”计算,“二百”实是“三百”之误。今就译注本统计,《农桑通诀》6集26目,《百谷谱》11集83目(11集从王毓瑚校点本),《农器图谱》20集261目,共37集370目。
三部分的写作先后,据戴表元《王伯善农书序》称,王氏调任永丰时送给戴氏的《农书》,只有《农器图谱》和《农桑通诀》两部分,还没有《百谷谱》。据书中《农桑通诀一·蚕事起本》说:“尝撰蚕事祭文二篇,以为祈报之礼。其文见《农器谱》。”透露着写《蚕事起本》时,已先有祭文二篇写在《农器图谱十六·蚕神》目中。又《百谷谱十·苎麻》称:“其沤曝之法,刮制之具,亦尝具述。见《农器图谱》。”也透露先写《农器图谱》,而后写《百谷谱》。
文摘 现今汉水和淮北颍河一带,大都新开抛荒地,当年多种上芝麻等作物,有人收到仓储盈满很快致富的。又如在废旧稻田内,耕荒完毕,便撒上稻种,直到成熟,用不着薅草。这是由于新垦地里,草根既死,杂草长不起来。如果各种种子年年拣选干净,没有稗子莠草杂种,新开荒几年内,不致荒秽,收成往往比熟田加倍。原因是该地空着多年没种,土地肥力有余,所以庄稼茂盛,子实丰饶饱满。俗话说:“坐贾行商,不如开荒。”就是说不如开荒的获利多。开垦荒地有这样的好处。
至于耕地这事,却有起源和发展。上古时候,圣人制作耒耜,教大家耕地耘草;三代以上,都是耦耕,说是两个人用两耜相并而耕。《诗经》说的“大伙一齐来耕地,一对对配成上万耦啊”,就是指这个。春秋时候,后稷的裔孙名叫叔均,开始创作牛耕。再到西汉的赵过,增加改为“三犁一牛”,既省力,功效也成倍提高。现在耕地的,大体沿用这方法。《周礼·遂人》说:“治理田野……制成耕耘田器帮助农民。”这是说农民的耕种,首先应有精良的农具。所以《诗经》说:“正月里修好耒耜,二月里踏耜翻地。”又说:“耜头多锋利呀,耕地在南亩。”《周礼》说:“车人制作耒和庇。”[耒]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见《农器谱.耒耜门》。现今耒耜发展为犁,不管土地坚硬还是疏松,没有不能用的。入土要深还是要浅,可以通过犁箭调整,犁箭只是一个[而能两用];犁道要窄还是要宽,也可以通过犁柄解决,犁柄也只是这么一件[而能两利]。那末,犁这样的农具,岂不是既简单而又利于使用吗?
后记 我父亲缪启愉先生一生主要从事古农书的整理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农业史、水利史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了十多本书,六百多万字。其中《东鲁王氏农书译注》、《齐民要术译注》是已过古稀之年,仍辛勤耕耘的两部重要著作。
尤其是1995年7月12日收到《东鲁王氏农书译注》出版的样书,他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认真的校阅,这也说明他对研究工作的一丝不苟。
这次再版,我完全忠实地依据我父亲校阅的样书进行修正,并根据新的要求对原文、校记、注释、译注重新编排,应该说更完善一些。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对我父亲研究的支持和重视,在他去世近四年的今天,仍再版他的著作。
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关心《东鲁王氏农书》的读者说明:我虽然是完全按父亲修正的样书进行校正,遗憾的是,为了避免差错,我父亲的原图原稿发往出版社,出版后没有留存。新出版的图必须重新查找,因此选图要和原来一模一样十分困难。再加上新本校记、注释合二为一成注释,这当然不能是简单的合并,必需全盘考虑,重新编排,受水平所限,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熊扬志先生为本书把关,带病审稿,使得本书如期出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