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民国军事史(第1卷)

2010-04-02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229008383 ·条形码:978722900838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民国军事史(第1卷) 去商家看看
民国军事史(第1卷) 去商家看看

 民国军事史(第1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229008383
·条形码:97872290083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民国军事史(第1卷)》编著者早年投身革命,是一位延安时期的老干部,在延安编辑过《军政杂志》、《解放日报》,解放后又参与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的编辑工作。他是中华民国史,尤其是民国军事史的专家。197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奉上级指示,成立中华民国史研究组,编纂民国史,他是研究组的领导人之一。根据当时拟订的计划,概括为一部书《中华民国史》、三部资料《中华民国大事记》、《民国人物传》、《民国专题资料》。这一课题被列为国家“六五”计划。为及时汇报研究成果及征求意见,还编辑了《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民国军事史》便是以《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之一的名义,于1987年7月至1995年6月,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这是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的硕果之一。
作者简介 姜克夫(1913-1993),历史学家,民国军事史权威学者。解放前曾任《八路军军政杂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副主任等。著有《民国军事史略稿》、《中华民国大事记(1905-1949年)》、《抗日根据地鲁西北区(新善本)》等。
媒体推荐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孙中山《国事遗嘱》
编辑推荐 《民国军事史(第1卷)》:1911-1928北洋军阀和国民革命军。
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民军与清军之战
第一节 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
一 “新建陆军”和袁世凯小站系新军的出现
二 北洋六镇和三十六镇
三 新军学堂和陆军留学生
四 新军的官制
第二节 民军的诞生与辛亥革命
一 民军的诞生——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经过
二 南京临时政府民军兵力
三 清政府的兵力
四 民军和清军武汉之战
五 苏浙沪联军进攻南京之战

第二章 二次革命:癸丑之役
第一节 癸丑战前双方兵力
一 孙中山国民党所属的兵力
二 袁世凯北京政府的兵力
第二节 癸丑之役

第三章 护国战争与袁世凯窃国称帝败亡
第一节 护国战争
第二节 肇庆军务院与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

第四章 护法战争:南北军事对峙与皖系军阀之失势
第一节 北洋系各派的军队
一 段祺瑞皖系
二 冯国璋、曹锟直系
三 张作霖奉系
四 阎锡山晋系
五 属于北洋系统的各省小军阀集团
第二节 南方各派系的军队
一 唐继尧滇军
二 刘显世黔军
三 熊克武、刘湘川军
四 陆荣廷旧桂系
五 谭延闿、程潜湘军
六 陈炯明粤军
七 护法旗帜下的其他各省军队
第三节 护法战争
第四节 直皖战争

第五章 直系军阀的兴起和其武力统一政策的破产
第一节 直皖战后直系军事力量的扩张
一 直系基本部队
二 直系地方部队
三 依附于直系的部队
四 割据一方的地方小军阀
第二节 反直系军阀力量的发展
一 张作霖奉军
二 段祺瑞皖系残余势力
三 孙中山的讨贼军
第三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四节 南北政府争夺四川的最后决战
第五节 江浙战争
第六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六章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各派军事力量
第一节 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建成
一 黄埔军官学校
二 校军教导团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三 党军的体制和编制
四 国民革命军的军队编制和军阶
第二节 国民军系军事力量的发展
一 冯玉祥国民一军
二 胡景翼国民二军
三 孙岳国民三军
四 魏益三国民四军
五 方振武国民五军
第三节 张作霖奉军
第四节 阎锡山晋军
第五节 李、黄、白新桂军
第六节 广州军政府讨伐陈炯明——第一次东征
第七节 国民政府讨伐陈炯明——第二次东征
第八节 国、奉、直南口大战
一 奉、直、鲁、晋联军方面
二 国民军方面

第七章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和直系军阀的败亡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南北军事形势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的兵力
一 北伐军的基本武装
二 北伐途中收编的军阀部队
三 改换旗帜的地方军阀
四 北伐军的同盟军——冯玉祥西北军
第三节 北洋系的反动武装
一 吴佩孚的残余势力
二 孙传芳五省联军
三 张宗昌直鲁联军
第四节 北伐战争
一 汀泗桥战役
二 南昌、德安战役
三 冯玉祥西安解围战役
第五节 龙潭之战
第六节 国民政府宁、汉双方兵力
一 蒋介石南京政府兵力
二 汪精卫武汉政府兵力
三 骑墙派的兵力

第八章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及其对张作霖之战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和国、奉双方兵力
一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
二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兵力
三 张作霖北京政权的兵力
第二节 冯玉祥对张宗昌的两次大战
一 马牧集、兰封之战
二 考城之战
第三节 蒋介石对奉军下讨伐令
第四节 冯玉祥对张作霖的彰德之战
第五节 阎锡山对张作霖的方顺桥之战
第六节 张作霖出关身亡和张学良易帜
……
序言 姜克夫编著的《民国军事史》(原名《民国军事史略稿》,四卷六册),已由重庆出版集团再版,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本书编著者早年投身革命,是一位延安时期的老干部,在延安编辑过《军政杂志》、《解放日报》,解放后又参与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的编辑工作。他是中华民国史,尤其是民国军事史的专家。197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奉上级指示,成立中华民国史研究组,编纂民国史,他是研究组的领导人之一。根据当时拟订的计划,概括为一部书《中华民国史》、三部资料《中华民国大事记》、《民国人物传》、《民国专题资料》。这一课题被列为国家“六五”计划。为及时汇报研究成果及征求意见,还编辑了《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民国军事史》便是以《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之一的名义,于1987年7月至1995年6月,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这是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的硕果之一。
《民国军事史》分为四卷。
第一卷“北洋军阀和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滥觞于1895年袁世凯小站编练新军,故以此为本书的发轫。本卷记叙了清末新军的编练和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辛亥革命,民军、清军之战,癸丑之役(即“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广州政府两次东征,孙中山领导的早期北伐,蒋介石领导的两次北伐战争,张作霖出关身亡和张学良东北易帜。
本卷的年限:1911-1928年。
第二卷“国民党新军阀和工农红军”。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被国民革命军逐出北京,退往关外,操纵国家命脉达十七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政权宣告结束。继之而起的国民党新军阀建立了中央政权,完成了统一。但是,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
文摘 经过癸丑战役,袁世凯摧毁国民党的势力后,进步党人和其他御用党派的国会议员,即于1913年10月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由于进步党在袁世凯对孙中山作斗争时,始终站在袁的一方,进步党人熊希龄得以出任国务总理。进步党人原拟阁员全由该党成员充任,结果袁只给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汪大燮任教育总长,张謇任农商总长,内阁实权均由袁的亲信把持。进步党人又企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曾由梁启超撰写宣言,主张以法治国。但这完全是幻想,袁世凯根本不把进步党人放在眼里。熊希龄、梁启超等上台五个月,在被袁牵着鼻子副署撤销国民党国会议员令、停办地方自治及解散省议会等反动命令后,袁以进步党已失去利用价值,遂指使其宣传工具披露熊希龄热河行宫盗宝案,以打击熊的威信,进步党内阁随之倒台。接着袁世凯即强制国会,于翌年2月修改约法,取消内阁制。5月,任命其亲信徐世昌为国务卿,改国务院为总统府的政事堂。12月又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改总统任期为十年。至此,袁世凯已完成了其个人独裁体制。
当时袁世凯已经五十五岁,将总统任期改为十年,差不多等于终身制了。但是他是个皇权思想极重的人,仍不以此为满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承认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目的在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支持他登上皇帝宝座。这样,孙中山领导全国人民推倒大清皇帝五年后,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洪宪皇帝。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未彻底消灭封建势力,但创建的中华民国已深入人心。而今袁世凯竟敢改变国体,帝制自为,也就必然会引起全国更广泛的政治派系和各阶层人士的反对。进步党人对袁世凯抛弃他们,自然也是极其怨恨的。而且进步党所能影响的武装力量在边远西南数省,早晚也是将被袁消灭。这样,在梁启超的策划下,进步党杰出的军事家蔡锷于11月初逃出北京,12月21日与戴戡等回到昆明。国民党右翼也看中云南是发动讨袁的基地,早已派与云南军人有关系的李烈钧、熊克武、方声涛等来滇活动。蔡锷回滇,又带来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和各地准备响应的情报,这样就迅速结成反袁联合战线,于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戴戡、任可澄等通电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云南为边防重地。民国后,蔡锷任都督期间,将云南新军整编为两个师,另有边防军万余人。蔡锷、李烈钧等举起反袁大旗后,即将云南部队整编为三个军,由蔡任第一军总司令,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为第三军总司令。
当时护国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