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国学大讲堂:徐霞客游记导读

2010-04-02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7830063/9787507830064 ·条形码:978750783006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国学大讲堂:徐霞客游记导读 去商家看看
国学大讲堂:徐霞客游记导读 去商家看看

 国学大讲堂:徐霞客游记导读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7830063/9787507830064
·条形码:978750783006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自22岁新婚那年开始一直到去世前一年止,33年矢志不渝地从事旅游考察,足迹遍及了我国19个省。徐霞客被誉为“千古奇人”,以他的游记和日记整理而成的《徐霞客游记》,也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开创的日记体游记,至今仍然是写作者重要的参阅文本。《徐霞客游记》为“国学大讲堂”丛书之一,对《徐霞客游记》作了详细的解读。
作者简介 吴应寿,贵州铜仁人,1927年10月生,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长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曾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审查,重新标点整理了《徐霞客游记》(与楮绍唐合作,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言
名山游记
游黄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后
游庐山日记江西九江府
历险日记
游麻叶洞日记
湘江遇盗日记
岩溶地貌考察日记
游金华三洞日记
游道州日记
游七星岩日记
游七星岩日记
再游七星岩日记
游阳朔日记
游勾漏、白石、都峤三山日记
游新宁州穿山大岩及犀牛岩日记
游颜洞记
边地考察日记
游丽江府日记
游腾越州日记
与寺院僧侣交往日记
游鸡足山日记
有关地区性的综合论述日记
游三里城日记
专题论文
盘江考
溯江纪源(一作《江源考》)
……
序言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语。所谓国学,一般认为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民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东方文化,作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之一,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在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博大而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明清之际,由于诸多原因,中国社会没能完成适时的转型,逐渐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的失败,更使中华面临几千年未有之空前变局,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救国于危难,有意无意地把寻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学,传统文化遭到空前的冷落甚至猛烈的批判,连中医中药等物质文化财富也受到牵连。国学几乎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被指斥为近代衰落与灾难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民族复兴的伟大潮流势不可挡。但当西风拂面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好莱坞大片被热捧,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莘莘学子们的托福、GRE高分令命题者咋舌,而浅显的文言文却译得啼笑皆非。长期以来忽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恶果日益显露。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明确认知。
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一流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大讲堂》。
本书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
本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权威长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相信通过他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广大读者会有多方面的收获。
由于编辑时间相对仓促,失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年1月
文摘 历险日记
游麻叶洞日记
麻叶洞在明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县)西。湖广明时简称楚,因此这篇游记便收在《徐霞客游记》的《楚游日记》中。
麻叶洞在今湖南省茶陵县西之麻叶湾,附近有秦人洞和上清洞。他游麻叶洞之前已游了秦人洞和上清洞。上清洞和麻叶洞,当地人都认为是“神龙蛰处,非惟难人,亦不敢人”,从来没有人进去过。霞客不惧神怪,舍身游了两洞。在麻叶洞中看到了人们从来没有看到的自然奇观。日记描述了人麻叶洞时当地人聚观,“皆莫能从”,和出洞时贺他生还的动人情景。他以自己的行动,作了一次无神论的宣传,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十七日②土人日:“络丝潭③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人,人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④处,非惟难入,亦不敢人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其出甚急。
后记 本书原拟请海内辛词研究泰斗邓广铭教授撰写。邓先生因已接受国家其他重点科研项目,特三次致函出版社推荐我来承担这一工作。自惟才疏学浅,对稼轩词又缺乏深入研究,雷门布鼓,实恐贻笑大方。然而长者之命不可违,只得勉为其难,力疾从事。
在撰写的过程中,我曾将初稿分批寄呈邓先生审改,并多次向本师唐圭璋、徐复两位先生请益;另外,师友周本淳教授对初稿更提出过不少精辟的修改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书中舛误、失当之处在所难免,竭诚企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匡我不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