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1907-2008)

2010-04-02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2192944/9787302192947 ·条形码:978730219294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1907-2008) 去商家看看
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1907-2008) 去商家看看

 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1907-2008)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2192944/9787302192947
·条形码:97873021929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已成燎原之势,火烧连营,全世界都焦头烂额,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普通百姓更不能幸免。《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一路追踪金融危机的重大事件,以生动洗练的语言,讲述了各路金融巨头千奇百怪的故事,将券商精心设计的种种金融创新还原其本来面目——赌局和骗局。读者也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和事。
有别于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做派,《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作者以一贯的人文风格,从国民性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种种怪现象,连接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符号,也拉近了金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借助历史坐标和法律坐标,叙述也有了立体感。
一本好书应该是故事性、知识性、思想性兼备,《金融大败局——华尔街的监管与危机》具有这个特点。
作者简介 朱伟一,生于苏州,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歪大学法学院,获文学学士和法律博士学位。曾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和维也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作。著有《走过法律》、《另面法律——情节与情结》、《美国经典案例解析》、《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和《金融制胜》等书。
编辑推荐 我们之所以看见别人身上有魔鬼,恰恰是因为自己身上也有魔鬼,而且是相同的魔鬼。我们受骗了,但为什么会受骗?到底是受谁的骗?当初我们是不是太想赚钱了?太想赚别人的钱?这都是需要说清楚的问题。我们需要忏悔,没有贪婪也要忏悔。即便我们还没有贪婪,我们仍然有可能贪婪。即便我们没有贪婪,也不可能贪婪,但面对问题,我们敢于说真话吗?如果不敢,就需要忏悔。我们忏悔了吗?
——朱伟一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雷曼之死
开过“丐帮”大会
百足之虫
券商豪赌
救市前敌总指挥保尔森
孤注一掷救券商

第二章 为市场化卸妆
市场化好在哪里
ARS,次级债的孪生兄弟
蛇一样的恶人
裙带资本主义

第三章 何日君再来
投资英模巴菲特
做人要厚道——美林老大引退有感
“高盛帮”
券商之前途命运
看不见的战线——资本市场外的较量
此路几人得生还

第四章 那些金融老大们
公司高管的薪酬问题
金融老大有力量
滋阴还需补阳
花旗的经验值得注意
老券商遇到新问题
公司高管的期权以及相关法律问题

第五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最后的大亨——并购教父罗哈廷
并购交易失败的定数
并购交易公平否
公司机制的转换
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

第六章 地盘之争
基金审批难
股市监管地盘之争
向“成熟”的市场看齐——兼谈“完善法律”
谈证券监管的两个口号
是“规治”还是“监管”

第七章 撼山易,撼董事长难
安然两位老大受审
安然引发的宪法斗争
“独立董事”不独立
董秘和董秘的海外近亲
公司治理的两种实践
诚信与良知

第八章 公民社会中的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
投资者的作用
“独有英雄驱虎豹”——看法官在推动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
先锋作用
【资料链接】A·H·罗宾斯公司:达尔康节育环和解的批准
明尼苏达州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年

第九章 股民齐唱大风歌
“执手相看泪眼”——如夫人与小股东相同之处
试论证券市场的英雄主义
“恶人”大家做——证券诉讼由谁领军
唤起股民千百万,同心干!——谈谈集团诉讼
人民可以得到倾听
美国证券诉讼中的刑辩律师
股市与诉讼
试论美国证券市场清理阶级队伍的斗争

第十章 法律坐标
证券法要义
公司法要义
关注《证券法》修改
法律意见书——教授的摇钱树
退市与破产
《破产法》在美国
《公司破产法》难在哪里
谈券商的清算程序

第十一章 问君悔过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谈法律
结束语 情欲与贪婪——金融危机的教训
附录1 美国关于兼并收购适用法律的一些论述
附录2 什么是证券
……
序言 我以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小说家的想象力超过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所以当时小说很流行。但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全球化和通信技术革命加快了现实生活的变化,还给了我们遨游网上虚拟世界的机会。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千奇百怪,悬念叠起,隽意无穷,完全超出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资本市场是最大的名利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各路人马争相上演各种闹剧、喜剧和悲剧;资本市场也瞬息万变,人人争分夺秒——行话是“钱不睡觉”。尽管资本市场是黑幕重重的地方,但如有大恶,美国媒体是一定要报道的,事先不报道,事后还是要报道的,断不会留给外国媒体来报道——让其他国家的媒体来揭露美国的问题,那岂不是让外国记者抢了美国记者的业务吗?美国记者不会答应,世贸组织没有相关规定,美国人也不会答应。
本书主要批判了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的券商,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没有批评,也没有赞扬。有可能是国内资本市场一派大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作者欲言又止,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懦夫——聊以自慰的是,承认自己是懦夫也多少需要一些勇气。好在国内的情况大多数读者很熟悉,可能比本书作者还要熟悉。还有,美国券商和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借助这面镜子,仔细审视一下自己。
文摘 第一章 雷曼之死
开过“丐帮”大会
雷曼最后结束生命只用了三天。2008年9月9日,雷曼的股票开始狂跌不止,三日内价值少了一半。2008年9月12日周五下午6点,在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的召集之下,华尔街的各路英雄到会。美林、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10家金融机构来的都是一把手,还有一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这是一场空前的大会,也可以说是华尔街老大难得召开的“丐帮”大会——要向联邦政府要钱。周五、周六、周日,接连开了两天半会议。
老大们希望美联储能够为雷曼的债务担保,以便其他金融机构放心收购。雷曼股价跌到4美元的时候,潜在收购者开始现身。美洲银行和英国的Barclays银行表示有意收购。几家私人股权基金和香港的汇丰银行也来凑热闹,但很快退出。Barclays则比较认真,但最后借口无法在周一前得到股东批准而退出。据说是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发出警告,让Barclays不要趟雷曼这潭浑水。
美洲银行和Barclays银行是传统上的商业银行,尽管现在也做券商业务,但主要还是做商业银行的业务。投资银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气,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势头,但因为在次贷危机中伤了元气,只能低三下四地求助于商业银行,没想到求了也不行,几家商业银行还是不肯收购雷曼,非要美国政府为雷曼的债券担保不可,理由是短期内无法查清雷曼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不同意担保。相反,他希望有10家左右的华尔街券商出资,接手雷曼账面上400~7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美联储纽约银行总裁莫西F?盖特纳反复强调,要靠“行业解决办法。”但券商不同意,因为这种冤大头的事情他们不干,只有美联储和财政部愿意干,反正它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我们这里的说法是,用的是国家的钱)。高盛也是见死不救。历史上雷曼和高盛曾经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券商都是犹太人创立的公司,券商的第二代领导人关系密切,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度共有过六十多个客户。
2008年9月14日周日下午两点,Barclays退出谈判。再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愿意考虑收购雷曼。至此,雷曼别无选择,只能决定申请破产。雷曼的老总迪克?富尔德也就此黯然退出舞台。他从1994年起担任雷曼的一
把手,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一直被视为华尔街掌舵人物之一。
百足之虫
雷曼已有158年的历史,现有雇员2.5万名,业务遍及全球,称得上是一条百足之虫。雷曼安然度过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
1845年,雷曼三兄弟创办了雷曼,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