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灵魂的巢

2010-04-02 
市场价:¥18.00卓越价:¥12.60为您节省:5.40元 (70折) VIP 价:¥12.22 SVIP价:¥11.97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灵魂的巢 去商家看看
灵魂的巢 去商家看看

 灵魂的巢

  • 市场价:¥18.00
  • 卓越价:¥12.60为您节省:5.40元 (70折)
  • VIP 价:¥12.22 SVIP价:¥11.97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读书读书
    共计价钱:¥30.00
    同时购买共计:¥21.5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506332787
    ·条形码:97875063327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

    内容简介 《灵魂的巢》: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了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社将推出一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书。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丛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作者简介 冯骥才 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文革间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9币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由《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编辑推荐 《灵魂的巢》是作家社“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书中的一部。《灵魂的巢》精选了著名作家冯骥才近10年杰出抒情为主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近30篇。作品文字精练朴实。叙事性强、情感真切、极有大家风范。
    目录
    时光/1
    日历/4
    往事如“烟”/8
    逼来的春天/13
    苦夏/18
    秋天的音乐/22
    冬日絮语/27
    马年的滋味/31
    年夜思/34
    白发/38
    书斋一日/41
    致大海/45
    爱在文章外/53
    记韦君宜/59
    永恒的震撼/66
    留下长江的人/71
    无书的日子/77
    书桌/81
    空屋/90
    花脸/95
    快手刘/100
    捅马蜂窝/105
    猫婆/109
    歪儿/116
    乡魂/119
    珍珠鸟/124
    鼻子的轶事/127
    鲁迅的功与“过”/131
    终结“文革”/138
    “文革”进入了我们的血液/141
    我为什么写作?/144
    写作的自由/146
    带血的句号/150
    灵魂的巢/155
    孤独者的自由/159
    燃烧的石头/170
    看望老柴/180
    巴黎女郎/185
    翁弗勒尔/189
    永恒的敌人/193
    古希腊的石头/198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205
    天籁/209
    说美国人/212
    绘画是文学的梦/219
    砚农自语/227
    关于艺术家/232
    我非画家/234
    遵从生命/236
    水墨文字/238
    画枝条说/247
    画飞瀑记/249
    文人的书法/251
    我的书法生活/253
    行间笔墨/255
    天一阁观画记/259
    文化责任感/263
    思想与行动/266
    甲戌天津老城踏访记/269
    我们的母亲六百岁/274
    ……
    文摘 书摘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
    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
    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
    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
    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
    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
    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
    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
    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蒙咙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
    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
    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
    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
    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
    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
    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
    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
    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
    小雨空漾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
    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
    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
    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
    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
    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
    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
    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
    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
    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
    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
    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
    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
    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
    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
    造生命,才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