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21084998/9787221084996 ·条形码:978722108499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古文观止新编解读 |
 |
|
 |
古文观止新编解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21084998/9787221084996
·条形码:97872210849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解读丛书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新编解读》讲述了:采撷古人文笔精华,涵养自身道德境界。选本博览群籍,精编十大专题,以“山水篇”、“楱隐篇”、“咏够篇”、“爱国篇”、“教子篇”、“治学篇”、“翻案篇”、“亲情篇”、“友情篇”、“悼亡篇”为顺序,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兼容并蓄,是为文章的典范。
作者简介 薛泉,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李东阳评传》等学术专著。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新编解读》为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总序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
序言 文章典范
山水篇第一——此景只应天上有,别有深意在心问
兰亭集序
小石城山记
岳阳楼记
前赤壁赋
西湖七月半
楱隐篇第二——无论人境与山林,怡然自得见真情
介之推不言禄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方山子传
咏物篇第三——物有可观与可喜,体物写意领风骚
陋室铭
爱莲说
夏梅说
芙蕖
病梅馆记
爱国篇第四——一片丹心图报国,自留清白在人间
弦高犒师
前出师表
南京上高宗书略
狱中上母书
《革命军》序
教子篇第五——诲之以义方,为之计久远
石砧谏宠州吁
敬姜论劳逸
触龙说赵太后
颜氏家训
致儿子书
治学篇第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有子之言似夫子
五帝本纪赞
进学解
梅圣俞诗集序
为学一首示子侄
翻案篇第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游侠列传序
朋党论
管仲论
读孟尝君传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亲情篇第八——天长地久浑不变,无怨无悔驻人问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思子亭记
祭妹文
先母邹儒人灵表
友情篇第九——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同学一首别子固
送秦中诸人引
与丘长孺书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悼亡篇第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祭亡妻韦氏文
述梦赋
亡妻王氏墓志铭
祭妇文
亡妻龚氏圹铭
后记
……
序言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更是帮助求知者打开了知识之门,有什么不明白的似乎Google一下就解决了。如此背景下,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我首先要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时代发展到今天阅读那些语言难懂、内容古典的著作,还有必要吗?
其实,这里似乎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认为时代变了古典的著作就已经完全过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经典著作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特别是那些文化元典著作,更是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文化基因。只要民族血脉延续着,这些著作就不会过时。虽然岁月流逝了几千年,当代人的生活也和古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对生命价值的探讨是亘古未变的,古人的智慧完全可以借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经典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更是古人的永恒智慧和生命精神。
冯友兰曾经这样评价经典阅读:“阅读就是发现可能存在的世界,而这是人所能享受到的最为持久的乐趣。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就好比是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与伟大的民族心灵实现最真切的交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智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浸润着人的心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胸襟和眼界,修炼了意志和品格。
经典需要读,关键是怎样读。我们之所以策划出版这套《国学解读丛书》,就是要给那些渴望读书的朋友提供一个基本的阅读书目,借助于专家们的“解读”指导,开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接续起民族文化的血脉,给自己的文化生命带来充盈丰富的体验。名之为“国学”但并不是包含了国学所有的门类,主要选择了包含中国文化元典在内的人文经典。为了起到对阅读者的“导读”作用,方便读者阅读理解,除了包含同类书籍具有的导读、注释、经典原意等栏目之外,出版策划者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栏目。比如:
当代阐释:在经典原意的基础上,从当代人的视域出发,将文化元典的阐释与当代阐释水平相契合,不做纯粹封闭式的自说自话式独语。惟有体现出“经典”的“当代性”,才是找到了重读经典的当下语境以实现其当代价值。这种阐释体现出了多元理解和当代精神,对青少年有励志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多元思想。
国学故事、文化常识:“国学故事”与“文化常识”两部分内容,紧紧围绕着经典相关原文内容,或穿插讲述相关具体历史故事,或提炼一定的文化常识进行解释,对读者理解经典内容很有帮助和启发。
所有这些内容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具体的帮助,也体现了我们这套“解读丛书”的个性生命。文化经典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的文化生存中,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找到这个文化的契合点,打破时空界限,在众多作者富有创造的导读、评析、阐释中,古为今用,以今释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价值,凸显这套丛书的意义所在。
阅读经典才能把深厚的文化沉淀在个体的心灵中,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中,从而熔炼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实现文化生命的自觉,建设自己安身立命的心灵家园。
文摘 【经典原意】
西湖的七月十五日夜,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只可以观看游人。
观看中元节的游人,可以分五类。第二类,乘坐在有楼台装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带着高冠,摆设着丰盛的酒席,灯火通明,优伶、仆从相随,歌声与灯光错杂,名义是为赏月而事实上并没有看见月亮,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有坐在船上的,有坐在楼上的,或是有名的美人,或是大家闺秀,带着美貌的少年男子,笑声与叫喊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他们虽在月亮下却根本不看月亮,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这类人也在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后,吆喝着三五成群,挤进人丛中,在昭庆寺、断桥这些景点,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哼着没腔没调的小曲,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坐着带有轻薄帷幔的小船,带着洁净的茶几和烧茶的火炉,现场煮茶,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时船停泊在树影之下,有时为逃避喧闹而驶进湖里,他们在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门,酉时回城,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这天晚上,他们只是徒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给守城门士卒些赏钱,轿夫举着火把,在岸上排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赶紧划到断桥,以便赶上参加盛会。因此,二更天前,西湖上的人声、鼓乐声,如同开水沸腾、大地震荡,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子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碰着船,肩膀擦着肩膀,脸对着脸而已。没过多久,游人兴致已尽,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游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如同一行行的星星,人们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游人也成群结队地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湖上游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将船靠近湖岸。断桥的石磴开始变凉,我们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纵情畅饮。这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山峦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先
……
后记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不觉之间,由津城窜迹孤岛一载有余,一事无成,想来不禁汗颜,姑且视这本小册子为今年的一项“成果”吧。此小册子是受同窗好友之托而作,因杂务缠绕,少有时间安心撰写,不得不一拖再拖,颇感愧对友人。直至今日,方才落笔,算可勉强交差了,但没有如释重负之感,更无大功告成的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册子的撰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我深知,由于学识浅陋,其中一定有不少疏漏与不尽人意之处,恳祈方家批评指正。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当今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别表示感谢。另外,中文系的石鹰、杨文文、姚莹等同学,在材料的搜集、文稿的校对等方面付出了不少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