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2010-04-0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7108018462 ·条形码:97871080184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丛书名: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去商家看看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去商家看看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7108018462
·条形码:97871080184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丛书名: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对基督教二元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对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之间逻辑和历史关系的分析与描述,具体揭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以二元政治观为特征的基督徒大众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与自由主义关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基督教政治文化构成自由主义得以产生的政治文化母体。
本收视野开阔,分析精深,多有精妙之笔。相信对读者深入认识西方政治文化的个性特征以及自由主义都是极有助益的。
作者简介 丛日云 1956年生,辽宁凌源市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学说史与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主要作者之一)、《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主要论文有:《论黑格尔的国家概念》、《谈先秦诸子追求“一”的政治心态》,《古希腊人的公民观念》、《消极国家观:从基督教到自由主义》、《论文典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与近代人权学说》等。

媒体推荐 后记
本书的主题对许多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我个人对它的关注已近20年。在1984年完成的硕士论文《论黑格尔的国家概念》中,我初次涉及到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鲜为人知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问题。我以为,黑格尔批判和超越自由主义的努力是失败的,但他对自由主义内涵的把握无疑是准确的。1985年始,我又涉猎了当时国内很少有人涉足的当代基督教政治哲学领域。这些早期研究促使我思考基督教政治哲学与自由主义关系问题。嗣后,我发表了《基督教政治传统与近代自由主义》一文(《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3期),第一次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探讨。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这篇文章只能说提出了一个思考的纲目,但从那以后,这个问题便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视野。在1996年出版的《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一书中,我有机会将该文提出的想法进一步展开论证。但该书的任务是全面阐述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基督教政治文化与自由主义关系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不可能得到完整系统的论述。
这样,在我的心中,一直对前两项成果的未完成状态怀有一种遗憾,并希望有机会予以弥补。1999年,当我在考虑博士论文选题时,徐大同先生主持的多卷本《西方政治思想史》工程启动,蒙先生厚爱,命我承担“中世纪基督教政治思想”一卷的任务。这使我有机会对中世纪政治思想作一个系统的研究,这样,我便将博士论文与该项目结合在一起,以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本书是一项纯学术研究。它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和由于无知而产生的羞愧感的激励,是作者认识西方政治文化核心特征的一个尝试,但它也浸透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社会关怀。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培育起来一个清晰可见的内在世界,我们不再是透明的水晶体,也不再是可以任意穿透的空心人或混沌不分的实体人。为了守护这个自珍自爱的内在世界的独立与清白,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付出越多,它便越显珍贵,越不易放弃。我们也开始披上稚嫩的甲壳,不再是任人蹂躏随意伸缩的软体动物。虽然这个稚嫩的甲壳已经伤痕累累,但层层斑痕使它愈加坚硬。在一个整体主义文化传统的氛围里,最早一批独立的政治人格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我在写作中经常闪现的一个想法就是:或许那些正在品尝这种苦涩的读者能从本书得到一点慰藉与鼓励。
国内关于基督教政治哲学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而关于西方中世纪上千年的政治思想,对国内学界来说还近乎盲区。至于对基督教政治哲学与自由主义的关系,笔者虽曾竭力搜寻国内外文献,但可能是视野有限,至今仍未找到一份系统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在这样一个研究基础上完成这个跨度大、涉猎面广的题目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加上本人学力浅薄,所以文中会有诸多不完善不深人以至错谬之处,诚请读者原谅并不吝赐教。
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和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业师徐大同先生的指导和特别的关爱。1982年初,找投师徐先生门下并与西方政治思想史结下不解之缘,20年来,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坚守下来并有所收获,是与先生对我的支持、提携分不开的。在此我还要感谢主持我的论文答辩的王惠岩先生、李景鹏先生、朱一涛先生和高建先生给予的指导。素未谋面的汪宇先生关心本书的写作并为其出版竭诚相助;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妻子张美玲女士和儿子丛杨时时给予关心、理解和无私的帮助;我的好友袁柏顺博土和研究生庞金友、郑红等人也为本书付出了宝贵的劳动,这都是令我感激不尽的。
丛日云
2001年6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二元视野中的人
一 作为终极价值的个人
1 个人:自由主义的基石
2 政治思考的原点:理论上的不自觉与文化上的无意识
3 个人主义的宗教之维
……
文摘 书摘
早期自由主义思想家都借助于“自然状态”概念来构建其国家理论的大厦。在他们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下,人被抽象为一个个孤立的单子,社会被还原到无政治权力的原初水平,社会公共权力被层层剥去后天人为的合法性外装,约减为零度状态。
近代社会契约理论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无疑有着历史的和经验的基础,无论是自然人还是自然状态,在历史和社会现实中都能发现它的原型。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自然状态”概念主要是一种逻辑推论的工具。它要回答的是,国家权力是如何产生的?其权利依据何在?自由主义者对此问题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国家(或政府)权力是在“自然状态”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为的社会建构,它的权力和权利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或委托。
根据自由主义的理论范式,自然状态中的人已经挣脱了各种天然联系的社会脐带,成为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原子式的人。每个人都是自足圆满的整体。他们感受着自己的痛苦和快乐。要表达自己的意志,追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求。这样的个人是国家之根,由这样的个人天然具有的权利,即所谓“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就是国家权力之源。就是从这种纯粹个人的感受、欲求、利益和权利中,自由主义者推演出政治权利和义务体系,推演出国家权力的性质和范围。
早期自由主义者几乎都将“自然状态”和“自然人”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政治思维的逻辑起点。霍布斯和洛克是为自由主义理论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们都将论证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根据作为目的。尽管前者的主要倾向在于论证国家权力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后者的主要倾向在于论证国家权力的有限性,他们都从一种缺失政治权力的自然状态出发,从自然状态下人所具有的权利出发。这种权利被他们表述为“自然权利”,不仅因为它们存在于自然状态,还因为它们是按人的本性所享有的,与生俱来的,人因为是人而天然享有这些权利。它是政治权力的终极来源和依据,也是他们整个政治哲学体系的基石。早期自由主义政治观就是权利政治观。
由霍布斯和洛克奠定的这种思维模式统治了一个多世纪。到18世纪末,在自由主义的故乡英国,新一代自由主义者柏克、边沁等纷纷起来置疑“自然权利”理论的真实性:柏克批评自然权利学说受到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以数学的方法和思辨的理性构建出脱离历史和人性实际的抽象权利,使其成为绝对的道德原则,结果是产生一种新形式的暴政。在边沁看来,17—18世纪人们作为口头禅的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