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7540663111 ·条形码:97875406631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亲子旅行成长新策略 |
 |
|
 |
亲子旅行成长新策略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7540663111
·条形码:97875406631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现在家庭的“共享假期”越来越多,并有很多的长假。家庭度假旅行,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和现代家庭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我们准备好了没有?”事实上,对于家庭的长假及旅行的安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十分欢迎,如鱼得水。一种是可称悲喜交加,不知每次该怎么安排。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问:“我们有家庭亲子旅行的整体方案吗?”这个问题更值得所有家庭来面对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该怎样来把“旅行”与“孩子”更好地联结起来?实际上这正是所有的家庭和父母都在考虑的:在全家一起出去的旅行和投入之中,对孩子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事实上它还带来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家庭亲子旅行中“大人”有什么收获?如何与“孩子”互动?
你可曾想过,带着孩子行走大地,让他感受诺大的一个地球老家?!当孩子懂得天地之大,能够去发现、欣赏和珍爱这个世界的无尽宝藏之时,他就是一个博大而富有的孩子了!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家庭亲子旅行完整方案,包括儿童旅行与儿童写作方案,带着孩子各种玩法的方案,住地、伙伴和线路的方案、儿童在外心理状态的方案,甚至还包括了旅行照片、录像运用方案等等等等。在旅程中获得成长,也是一种好玩的亲子教育方式;而比旅程更重要的东西,是孩子的成长!
作者简介 班马,这是他特为参与儿童文学而起的一个笔名。本名班会文。
1951年7月出生,从小在上海长大。文革中曾下乡8年。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剧专业。曾在《少年报》工作7年,1989年前往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出版有各类作品和学术专著十余种,主要有长篇小说《六年级大逃亡》、《李小乔的幽秘之旅》,长篇童话《绿人》,散文集《星球的细语》,短篇小说集《那个夜,迷失在深夏古镇中》(与韦伶合著),《现代梦幻童话系列》等等;以及《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前艺术思想》、《走通散文艺术的儿童之道》、《世界奇书异读》等。作品曾多次获各类奖项。
编辑推荐 现在家庭的“共享假期”越来越多,并有很多的长假。家庭度假旅行,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和现代家庭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我们准备好了没有?”事实上,对于家庭的长假及旅行的安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十分欢迎,如鱼得水。一种是可称悲喜交加,不知每次该怎么安排。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问:“我们有家庭亲子旅行的整体方案吗?”这个问题更值得所有家庭来面对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该怎样来把“旅行”与“孩子”更好地联结起来?实际上这正是所有的家庭和父母都在考虑的:在全家一起出去的旅行和投入之中,对孩子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事实上它还带来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家庭亲子旅行中“大人”有什么收获?如何与“孩子”互动?
你可曾想过,带着孩子行走大地,让他感受诺大的一个地球老家?!当孩子懂得天地之大,能够去发现、欣赏和珍爱这个世界的无尽宝藏之时,他就是一个博大而富有的孩子了!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家庭亲子旅行完整方案,包括儿童旅行与儿童写作方案,带着孩子各种玩法的方案,住地、伙伴和线路的方案、儿童在外心理状态的方案,甚至还包括了旅行照片、录像运用方案等等等等。在旅程中获得成长,也是一种好玩的亲子教育方式;而比旅程更重要的东西,是孩子的成长!
目录 1 玩出来的亲自互动与亲情交融
为什么特别主张:旅行中的亲子共玩
带上玩具去旅行的野外玩法
在海滩上可以设计出很多的集体活动项目
比游戏机更真实的野外遥控游戏
[现场DV记录]恐龙导演记
……
文摘 书摘
博物馆,是一个同外国儿童和外国教育
“对接”的好地方
中外教育,有不少的差别。其中的“博物馆教育方式”正是一个突显之
处。
国外的博物馆之多,完全可以用星罗棋布和五花八门来形容。在此,值
得提出并略加把握的有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博物馆
?第二,我们在旅行中带着孩子多去博物馆到底有何种“教育”的效用?
——博物馆和动物园,都是最早出现在欧洲的。它们可能跟十七八世纪
的博物学有关系。所以,当我们把“博物馆”去掉那个“馆”的地点说明词
之后,只留下“博物”这两个字的时候,也许倒是直接到达了它的本意。它
们最早都是私人的。以致在今天,欧美国家仍有相当数量的博物馆(包括某
些动物园)都是私人性质的。有的可以很小很小,有的可以非常专业或冷门
,但是,它们却一样体现如同大英博物馆那样的共同精神:那就是一种有关
“物种”、“收集”和“实物”的精神。其实,这正是来自一种科学精神。
博物馆,以及它的陈列方式,的确也是西方文明之中一个很好的社会公器之
一。这种“博物”,也正与儿童有着很好的关系。事实上,中国的古人也是
非常推崇“博物”的,孔子就讲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儿童旅行之中相遇一个最有直接“教育”涵义的地点:就是博物馆
。
从国外的博物馆之中,能看到“儿童”和“教育”的一个明显的社会观
念体现。事实上,这已经不能说是“品味”,而实际上却是一种“习惯”。
以至于可以说:“博物馆”竟差不多成为最能体现外国家庭“亲子关系”的
社会场所,他们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出现在博物馆,几乎成为公共场所的一
道最为“家庭化”的风景线。以至于还可以说:好像不怎么管孩子学习的老
外,却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频频现身并且循循善诱。这里,最大的事实就是
:国外完全是把博物馆当作一个学习的地方。寻找博物馆,也就成为一种学
习的方式。
P37-38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