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刺血疗法

2010-04-01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7108959/9787117108959 ·条形码:978711710895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刺血疗法 去商家看看
刺血疗法 去商家看看

 刺血疗法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7108959/9787117108959
·条形码:97871171089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独特疗法

内容简介 《刺血疗法》一书融古今、聚精华,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是吾徒陈秀华总结十多年的临证经验和体会,汇聚“中心”集体智慧和临床医案编辑而成的。上篇是刺血疗法的总论,对刺血疗法的发展起源、原理、辨证论治、治疗作用、操作方法等有着更深层次的阐释,特别在刺血疗法的辨证论治方面发展了《内经》十二皮部理论,创新了“血络辨证”及“体质辨证”体系;下篇通过丰富的临床医案,详细地论述了在临床中运用刺血疗法的辨证论治思维及经验体会。相信《刺血疗法》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针灸爱好者会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陈秀华,女,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广东省中医院腹针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特色诊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
编辑推荐 《刺血疗法》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 刺血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刺血疗法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第二章 刺血疗法的原理
一、《内经>>中的理论渊源
二、后世对刺血疗法的理论发展
三、刺血疗法的现代机制研究

第三章 刺血疗法的治疗作用
一、刺血疗法的特点
二、刺血疗法的治疗作用

第四章 刺血疗法的种类和操作
一、刺血疗法的种类
二、刺血疗法的针具与针法
三、刺血疗法的操作
四、刺血疗法的体位与步骤

第五章 刺血疗法的慎用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一、刺血疗法概述
二、刺血疗法的慎用证及禁忌证
三、刺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刺血疗法的辨证论治
一、辨病因
二、辨病机
三、辨体质
四、辨络脉
五、辨皮部
六、辨血色
七、辨出血时血液的性状
八、辨出血的缓急
九、辨病程的长短

第七章 刺血疗法的取穴规律及配穴原则
一、取穴规律
二、配穴原则

第八章 刺血疗法的常用部位
一、刺血疗法与经穴的关系
二、刺血疗法与脏腑的关系
三、刺血疗法与络脉的关系
四、刺血疗法的常用部位

第九章 刺血疗法与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背俞穴
六、募穴
七、八会穴
八、八脉交会穴
九、下合穴
十、交会穴
十一、经外奇穴

下篇 治疗篇
第一章 内科疾病
感冒
喘证
肺痈
头痛
中暑
呃逆
胃痛
腹痛
胁痛
乙型肝炎
冠心病
高血压
遗精
早泄
前列腺炎
痛风
面瘫
三叉神经痛
梅核气

第二章 儿科疾病
小儿高热
急惊风
疳积
小儿遗尿

第三章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第四章 外科疾病
急性腰扭伤
乳痈(乳腺炎)
乳腺增生
网球肘
腰椎管狭窄症
梨状肌综合征
落枕
颈椎病
膝痹
急性踝关节扭挫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胆囊炎
腰痛
肩凝症
腱鞘囊肿
阑尾炎

第五章 皮肤科疾病
斑秃
冻疮
湿疹
痤疮
带状疱疹
荨麻疹
黄褐斑
股外侧皮神经炎
丹毒
酒渣鼻

第六章 五官科疾病
牙痛
咽喉肿痛
暴聋
牙宣
急喉痹
鼻衄
口疮
乳蛾
流行性腮腺炎
喉炎
鼻炎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耳鸣
……
序言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数千年之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重要贡献,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医学和传统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
中医药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以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即现代中医防治原则中所提倡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药学亦强调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对养生的基本原则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体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通过自身的调摄保养,从而使体内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之目的。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下称“中心”)是医院“治未病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集医教研、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是具有独特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中心。
文摘 【辨证分析】腹痛一证,牵涉的范围很广。其临床辨证是:
1.从病因、病位、属性和疼痛特点来辨明确属虚、属实,是寒、是热,在气、在血、在经、在络、在脏、在腑,再结合各个脏腑功能特性以及与腹痛同时出现的各个症状,详加鉴别,始能找出症结所在。
2.从疼痛部位来辨脐以上痛者,多属脾胃肠道之病;脐以下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病;脐周剧痛者,多见寒疝腹痛;虫病者则多见绕脐痛;脐右下方痛者,多属阑尾炎;脐左下方痛者,多属乙状结肠病变。
3.从疼痛性质而辨虚痛喜按,实痛拒按;饱餐后痛为实,饥饿时痛是虚;有形而痛多实,无形而痛多虚;暴痛而无间断,得热痛减者为寒;燥热内结,疼痛阵作,得寒痛减者属热;脐腹疼痛,时发时止者为虫积;脘腹痞硬,嗳气吞酸,腹满拒按者是食滞;腹部胀痛,时聚时散,痛无定处者多属气滞;腹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按之有块者多为血瘀。
【治疗】在治疗方面,应在明确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在脏在腑的基础上,采取治疗措施,选穴组方。其治疗原则,多以“通”字立法。除针对病因和受病脏腑、经络、气血和部位外,还应随证加减一些理气止痛腧穴,亦可很快缓解疼痛。或在补益、散寒、温阳和祛瘀的治则中,佐以行气止痛的穴位。
刺血疗法
(1)寒积(寒邪凝滞)腹痛
处方:泻中脘、气海、阿是穴。梅花针叩刺放血。
若脐中剧痛难忍,喜按喜温者,为肾阳不足,寒邪内侵,可灸关元、神阙、太溪或肾俞,温通肾阳以散寒积。
若少腹拘急冷痛,舌苔薄白,脉象沉紧者,为下焦虚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可刺曲骨、大敦、气海出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