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汉魏六朝文选解

2010-04-01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309065530/9787309065534 ·条形码:978730906553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汉魏六朝文选解 去商家看看
汉魏六朝文选解 去商家看看

 汉魏六朝文选解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309065530/9787309065534
·条形码:97873090655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汉魏六朝文选解》从汉魏六朝散文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散文史上,汉魏六朝是其重要的演进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创作吸收先秦散文的丰富营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力求创新。因此,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成就卓越。两汉散文总结历史经验,反映现实生活,关注国计民生,表达作者情思,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文学成就,表现出大胆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汉初,社会矛盾急需解决,黄老思想占据支配地位。作家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发表政论,秉笔直书。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家强大,儒术独尊。作家各展才笔,著书立说,回顾历史,探讨哲理,展现时代,提出建议。西汉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加剧,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论争。刘秀建立东汉政权,阶级矛盾暂时缓和,谶纬盛行,经学神秘化。因此,作家在难免受到经学思想影响的同时,常常写书作文,借古讽今,同情民生,指责弊端,怀疑传统,反对迷信。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政治黑暗,统治思想动摇。于是,暴露现实、抨击时政的文章大量涌现。一般说来,西汉散文质朴浑厚,语言天然无饰。不过,由于语言的发展、辞赋的兴盛,人们对于文学的特征有所认识,其间已有不少散文质朴而有文采,开始注意修辞,透露出西汉文风逐渐转变的信息。东汉散文与西汉散文不同,更加讲究结构严谨,语言富赡,句式工整,显得典雅庄重。
编辑推荐 《汉魏六朝文选解》中许多佳作艺术形象生动典型,题材广泛多样,语言丰富多彩,写法高超奇妙,风格鲜明独特,富有艺术的独创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目录
前言
贾谊 过秦论
陈政 事疏
晁错 论贵粟疏
枚乘 上书谏吴王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东方朔 答客难
司马迁 留侯世家
管晏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报任安书
杨恽 报孙会宗书
刘向 战国策序
扬雄 解嘲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班固 苏武传
朱云攀殿槛
霍光传
李固 遗黄琼书
孔融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诸葛亮 出师表
曹丕 典论·论文
与吴质书
曹植 与杨德祖书
求自试表
阮籍 大人先生传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李密 陈情表
陈寿 隆中对
夷陵之战
陆机 吊魏武帝文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范晔 班超传
董宣传
宦者传序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刘峻 广绝交论
丘迟 与陈伯之书
吴均 与宋元思书
郦道元 三峡
庾信 哀江南赋序
……
序言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散文史上,汉魏六朝是其重要的演进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创作吸收先秦散文的丰富营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力求创新。因此,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成就卓越。
两汉散文总结历史经验,反映现实生活,关注国计民生,表达作者情思,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文学成就,表现出大胆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汉初,社会矛盾急需解决,黄老思想占据支配地位。作家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发表政论,秉笔直书。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家强大,儒术独尊。作家各展才笔。著书立说,回顾历史,探讨哲理,展现时代,提出建议。西汉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加剧,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论争。刘秀建立东汉政权,阶级矛盾暂时缓和,谶纬盛行,经学神秘化。因此,作家在难免受到经学思想影响的同时,常常写书作文,借古讽今,同情民生,指责弊端,怀疑传统,反对迷信。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政治黑暗,统治思想动摇。于是,暴露现实、抨击时政的文章大量涌现。一般说来,西汉散文质朴浑厚,语言天然无饰。不过,由于语言的发展、辞赋的兴盛,人们对于文学的特征有所认识,其问已有不少散文质朴而有文采,开始注意修辞,透露出西汉文风逐渐转变的信息。东汉散文与西汉散文不同,更加讲究结构严谨,语言富赡,句式工整,显得典雅庄重。
西汉初期,贾谊散文以《过秦论》和《陈政事疏》最为著名。前者分析秦扫平六国及其灭亡的原因,目的是为西汉统治者改革政治提供借鉴。后者要求文帝采取措施,规定制度,削减诸蕃,从而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政论中心突出深刻,布局得法精当,气势充沛畅达,语言丰富多彩。
晁错文章的代表作有《论贵粟疏》和《守边劝农疏》等,都写得立论精辟,言辞激切。其中的《论贵粟疏》强调重农抑商,主张人粟受爵。它议论历史与现实的积蓄不同,对比农夫与商人的贫富悬殊,突出贵粟抑商的重要性,并提出贵粟的具体措施。奏疏雄辩有力,语句生动流畅。
西汉中叶,刘安《淮南子》是一部杂家著作,其宗旨是究天地之理,通古今之事,备帝王之道。它糅合儒、法、阴阳五行等诸家观点,主要倾向道家。书中认为宇宙万物是道所派生的,主张无为而治。文章奇奥丰腴,笔法圆熟流畅,行文铺张扬厉。全书善用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说理,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意义。
文摘 廉颇的大事,三回伐齐,两回伐魏,一回伐燕,传中前后只用三四十个字便算写过,绝不写他如何作战如何战胜。因为这些战术战功是良将所通有,不足以特表廉颇的人格。倒是廉颇怎样的妒忌蔺相如,经相如退让之后怎样的肉袒谢罪”的事“写得十分详细,读之便可以知道廉颇为人短处在褊狭”,长处在“识大体”(《饮冰室合集》第九册《作文教学法》)。这些有关廉蔺的部分可以说是作者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典范作品之一。
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两对矛盾,一对是外部的秦赵矛盾,一对是内部的廉蔺矛盾。前者是主要矛盾,后者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次要矛盾的产生,次要矛盾受到主要矛盾的支配而得以解决。列传富有变化、逐层推进地描写了这些矛盾斗争的形成、发展、高潮和结局,从中写活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声容笑貌和思想性格。
完璧归赵的故事写秦赵矛盾。虎狼之秦咄咄逼人,秦王求璧,志在必得。他不按外交礼仪接待赵国使者,得璧后更是得意洋洋,丝毫没有以城换璧之意。蔺相如目光锐利,洞烛其奸,要用计取回玉璧。于是,他巧妙地提出“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要求。秦王爱璧心切,很想知道瑕在何处,就把玉璧交给他。他“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严正指责了秦王的傲慢态度和失约心态。蔺相如捧璧后退,暂时赢得了一点保壁的时间和空间;靠着柱子,具备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条件;怒发冲冠,表现出誓死维护赵国利益的坚强决心。如果不向后退,拉开距离,也不靠着可以使头、璧俱碎的柱子,那么秦王身边众人就会蜂拥而上,完好无缺地抢回玉璧,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计划也就付诸东流。对突如其来的僵局,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作了让步,并答应斋戒五天的要求。五天后,秦王在朝廷上安排九宾迎接玉璧的隆重典礼,派人请来赵国使者。面对秦王,蔺相如慷慨陈词,指出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国君从未坚守信约,自己担心受骗而辜负赵王,所以已经完璧归赵。他强调“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他回顾秦国历史,点明秦赵现状,提出先割城再献璧的建议,显出据理力争、不怕牺牲、退中有进、柔中寓刚。这就使秦王意识到杀了赵国使者,也还是得不到玉璧,反而破坏秦、赵两国的关系,不如善待对方。完璧归赵的故事反映了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表现出蔺相如惊人的智慧、极大的勇气和为国家利益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的精神。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