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3382666/9787563382668 ·条形码:9787563382668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山河人文旅记 |
 |
|
 |
山河人文旅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3382666/9787563382668
·条形码:97875633826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上海贝贝特
内容简介 以一个学者的胸襟,以一份长者的睿智,以一种人文的情怀书写在路上的风景。在描山画水,再现逶迤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叩问人文历史,深掘细察,发人之未发;在登山访城,享受纯粹旅行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又细味家国兴衰,人生百味,感人之未感。
在这本小书中,苏先生的旅迹遍及国内江、浙、皖、闽、川、滇、琼等地,同时还有韩、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屐痕所至融汇进了历史人文的感慨,使之成为文化之旅;对每一处景观的描述,都是精雕细磨,细腻平淡中再现了一个学者的山河情怀。
作者简介 苏兴良,1939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诗文集《枫林集》、《鲁迅作品分析》(合著),与人合编《鲁迅杂文选集》、《文学研究会资料》、《中外文学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并为《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等7部辞书撰稿,发表论文50余篇。为中华史料学会、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鲁迅研究会等会会员。
媒体推荐 他写名胜古迹,总是详记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和名人事迹,缕述楼台布局、园林结构,乃至一雕梁,一画础,一楹联,也从不轻易放过。兴良游汜中所呈现的丰富而翔实的历史文化信息,正显示了一个学者的严谨作风。 ——著名学者、教授吴欢章 兴良继承传统,重视和借鉴先贤的经验,在描山画水、叩问历史文化时,总是不假夸饰,朴实的叙述和真切的描写中融汇独特的审美情趣,发人之未发,生动有趣,予人以启迪。 ——教授陆士清 苏兴良的纪游涛,或记事,或写景,或咏史,都倾注了充沛的情感,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人文情结,语言也很清新明快,意蕴丰富,融清新于刚健,寄奇趣于慎思。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诗词学会理事潘颂德 中华文化是一个整合儒、遭、释三教的多元文化体系,《山河人文旅记》中对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顺其自然"、佛教的"明心见性"等,都结合人文景观和人生感悟,作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融合起来,显示了深邃、灵动的哲学韵味。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金邦秋
编辑推荐 《山河人文旅记》中的这些游记,可说是作者人文朝圣之旅的生动记录。他凝视中华文化版图上的一个个亮点,走进中华文化旅程上的一个个驿站,采撷古圣先贤的高风亮节,摄纳历史天空的雷电风雨,借以揭示我国人文精神的源远流长和永立天地的不灭光辉。
目录 序一 他走出一路人文光华(吴欢章)
序二 山水履痕 阅世清音(陆士清)
游记
觅古览胜扬州行
游静思园
江南古镇视觉盛宴
夜游秦淮河
“振家声还是读书”
“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
大江东去:游浙江奉化溪口
不虚此行绍兴游
“浙中山色千万状”
“有仙则名”:游仙都
苏步青故里纪行
刘基庙里说“红尘”
心醉廊桥
黄山之旅
走进古老
九龙瀑
采石矶悼诗仙
都江堰礼赞
问道青城山
梦绕“三苏祠”
草堂寻诗圣
谒武侯祠话“静远”
七彩云南
椰风海韵总是情
参禅南普陀
“农家乐”畅想
“解冻”时节赴京华
故乡的大槐树
品味燕园
游走秦俑汉墓间
感受韩国
樱花烂漫走东瀛
黄袍佛国:泰国
花园之都:新加坡
伊斯兰国度:马来西亚
附录:纪游诗
后记
……
序言 兴良是我的老朋友,在复旦共事多年,往来从未间断。近日他送来一卷游记书稿,嘱我作序。捧读之际,惊喜异常。这位辛勤执教数十春秋的老教授,近年来不但足健而且笔健,随着他那国内外游踪所至,笔下涌现出大量流光溢彩的文字,留下众多绚烂多姿的艺术记录。我在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之余,也不由提起笔来写上几句读后的感悟。
文摘 觅古览胜扬州行
又到烟花三月时,游扬州的念头油然而生。于是,在清明节后的一个双休目,全家驱车驶上奔往扬州的高速公路。说起扬州,并不陌生,先前曾游过两次,瘦西湖的纤影,湖边的春柳,荡舟的船娘,绿杨城廓的美景,不时在脑海中演映。
扬州不仅是个风景优美的观光胜地,还是座有着两千四百年历史的古城。因此,这次的下扬州,意不在赏景,而重在觅古览胜。车抵扬州后,我们便在友人指点下去了神居山的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因东汉广陵王的墓葬而建。馆内有广陵王的大型墓室,墓室均用珍贵的大块檀木层层垒就,谓之“黄肠题凑”。墓葬距今近两千年,所用木料却仍未腐朽,实在令人惊叹!从馆内展出的图片及说明中,可知扬州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演变。公元前扬州即是古“九州”之一,西汉时是广陵国的治所,东汉建武时改为广陵郡,辖境相当于现今的华东地区,由广陵王来治理。扬州兴于汉,盛于唐,其后虽遭几次劫难,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又现繁荣。只是到了近代南北海运兴起,作为大运河、长江枢纽的扬州才日渐式微。
游完汉广陵王墓我们便来到闻名遐迩的大明寺。大明寺初建于隋朝,到唐代已享盛名。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鉴真和尚就是大明寺的僧人。他从大明寺出发,历经艰险,六次渡海方抵日本,带去了中华文明。现在,我们在大明寺院中可看到竖有郭沫若手书的“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寺院的东南部还耸立着一座九层的栖灵塔。史料记载该塔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下诏令初建,塔内供奉佛骨,遂成了文人香客膜拜光顾之处。唐代大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栖灵塔极盛一时,但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时被大火焚毁,直到上个世纪的1992年才在原址重建,1996年正式对外开放,再现盛唐风貌。我们登上了栖灵塔,眺望扬州市景,不禁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更会感慨今世百废而俱兴。古时文人墨客吟诗论文的所在,如今成了游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扬州不仅多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也很丰富。于是,我们游完大明寺就来到扬州市内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和盐商住宅陈列馆参观。进了扬州八怪纪念馆大门,郑板桥手书的一副对联立刻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好个“领异标新”!正是有这样的开拓创新精神,才使得扬州八怪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非同凡响,自成一派。纪念馆内摆放着八位画家的蜡像,神采很是逼真。以郑板桥为代表的这八位画家,在清朝乾隆年间
……
后记 我出生在辽宁著名风景区干山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村前里许是连绵的山冈,村后有条蜿蜒的小河,我小时候常上山采野果,下河捉鱼蟹,令我从小就养成了与大自然亲近的野性。等到了当今社会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旅游日益成为时尚,我身上潜伏着的野性,便很快得到复苏,使我成为了一名好山乐水的“驴友”。现在旅游已成为人们热衷的休闲方式,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游览了一处胜景,过后再抒写一篇情思旅记,别说心里感到多么快活了。
旅游一般分为都l订游和山水游两种,这两种我都喜欢。除r观赏都市风光和自然山水,我更注重对其间人文景观的审视。因此我在旅游时,除了带相机拍照外,还备有纸笔,用来随时记录名人的题词、楹联、碑刻和古迹等,并注意搜集景点介绢、门票、图片等有关资料,以备写游记时作参考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