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010083916/9787010083919 ·条形码:978701008391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
 |
|
 |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010083916/9787010083919
·条形码:97870100839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内容简介: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当代著名的拉康派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他以晚期拉康精神分析学思想为基础,对话马克思主义及当代左翼思想,重新阐发了意识形态理论齐泽克以拉康”“欲望图表”为框架,依次阐释“能指”、“认同”、“幻象”、“快感”和“驱力”五个核心范畴,全面地展现其理论体系他认为,作为符号界的意识形态是多层次的:通过认同颖制主体的话语层,遮蔽社会对抗的幻象层,欲望经济学的快感层,标举意识形态秩序解构的驱力层。
《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是一套跨越科学与人文两个研究领域的综合性丛书,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内容主要涵盖科学与人文综合研究的诸多方面。举凡涉及科学、人文及其关系的内容,均收入这套丛书,以期实现"文理渗透、中西融汇",促进我国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
作者简介 韩振江,男,1975年出生,汉族,河北邯郸人。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文艺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园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在西方文学与西方文艺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等至今,已经在《内蒙古社会科学》《北方论丛》《理论月刊》《马克思主义荚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折衷”与“回归”“新写实小说”批评中的现实主义话语处境》《我恐惧故我在——沃尔夫冈·凯泽尔的“怪涎”理论》等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
编辑推荐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
目录 丛书总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齐泽克的师承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拉康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图绘齐泽克
第一节 齐泽克传略
第二节 理论图谱
第三章 能指的缝合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意识形态具有“梦”的形式
第三节 主人能指:意识形态的缝合作用
第四章 认同的矛盾
第一节 想象性认同:“理想自我”
第二节 打破镜像认同的“父亲之名”
第三节 符号性认同:“自我理想”
第四节 想象性认同的“侵凌性”
第五节 符号委任的断裂
第五章 幻象($◇a)的瘟疫
第一节 幻象的内涵
第二节 幻象结构现实——“先验图式”
第三节 幻象结构欲望——“欲望的脚本”
第四节 意识形态幻象遮蔽非一致性——“社会并不存在”
第六章 快感的转移
第一节 原质快感:意识形态的创伤
第二节 超我快感:意识形态的形式快感
第三节 剩余快感:意识形态的交换快感
第七章 驱力的执着
第一节 病症、阐释病症与认同病症
第二节 驱力在欲望图表中的位置及其内涵
第三节 驱力伦理学与安提戈涅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历史观与行动
第八章 马克思的召唤
第一节 齐泽克与“后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齐泽克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第三节 “实在界”政治思想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幽灵”的回归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科学和人文是一对孪生兄妹,两者可以说是“相融是利,相离则是‘半个人’”(杨叔子语)。
英文的science一词基本上指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但science来自拉丁文scientia,而后者涵义更广泛,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德文的wissenschaft(科学)与拉丁文的scientia类似,含义较广,不仅指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我们知道德国人喜欢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个词,比如黑格尔讲哲学科学、狄尔泰讲精神科学、李凯尔特讲文化科学等。这些词的历史性关联暗示了一个更深层更广泛的思想传统,狭义的自然“科学”只有在这个深广的思想传统之下才有可能出现和发展。从静态的观点看科学是一种认识成果,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科学是小规模的运动,主要是少数学者和哲人的个人活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相继建立了一批大学和科学院。尤其19世纪以后,科学活动的规模空前扩展,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才迅速发展。到现在,科学活动不再是少数人进行的纯学术研究,而是由众多社会成员参加,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事业、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如今运用动态的观点把它看作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认识世界的一种过程,生产科学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科学技术能使人类认识未知世界,帮助人类提高认识能力,同时人的认识世界的预测能力更是全面提高,突出人的主体性,表现了科学认识的能动性。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它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一种高尚的文化成就。
文摘 插图:

第二个图表核心概念是i(a)理想自我与I(A)自我理想,其中齐泽克主要论述了从镜像阶段的主体之想象性认同到符号界的符号性认同的过程。它正是意识形态能指秩序缝合主体的过程,即主体必须在意识形态符号秩序中“注册”。第三个图表就引入了处于符号界、主体以及二者之间构架的核心概念——幻象($◇a)。从想象性认同到符号性认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象性认同的不一致性表现为侵凌性,而符号性认同的不一致性则表现为抵制、反抗符号委任,拒绝成为大他者(意识形态秩序)所召唤的那个主体。那么,在其中“幻象”何为呢?齐泽克指出,幻象是结构主体欲望的方式,是构建主体的现实感的先验图式,是遮蔽现实社会对抗的意识形态叙事,即幻象结构欲望、幻象结构现实、幻象遮蔽社会非一致性。涣言之,意识形态幻象不仅构造了主体以及主体的现实感,而且还架构了}土会的完整性、统一性和一致性。如果没有幻象,主体直接面对重现的实在界,那么就会精神崩溃或者自杀。第四个图表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即一个是快感(jourissance),另一个是驱力($◇a),它们进一步把意识形态深入到了拉康的实在界来考察,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快感动因和快感经济学,并通过病症、驱力与行动引发了意识形态秩序(符号界)批判和毁灭的可能性。
因此,齐泽克借助阐释欲望图表中的5个核心概念,即能指、认同、幻象、快感、驱力,以此展开论述他的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缝合作用和认同过程都属于意识形态秩序的话语表层,意识形态幻象则是意识形态所塑造的真实现实,它遮蔽或者改造了真实的社会分裂和对抗。快感是意识形态的欲力经济学,它维系和支撑着意识形态符号话语和幻象。驱力与行动则昭示了意识形态秩序的终结和符号界革命的可能性。
后记 齐泽克以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它内容艰涩难懂不说,表述也是随意洒脱、天马行空的法国式风格。从2004年开始阅读弗洛伊德和拉康,到写出博士论文,并修改成这本著作,无数的夜晚我都会从梦中惊醒。拉康和齐泽克的理论问题就仿佛紧箍咒一样纠缠着我,直到弄清楚一个难题之后才能舒一小口气,接着披荆斩棘沿着小路去攀越前面的山峰。对于齐泽克的博大思想,我不敢说弄懂了多少,但至少本书是我严肃思考的结果,还望方家指正。
在齐泽克意识形态思想的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术是循序渐进的,任何一点学术的心得都是在前人的努力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取得的。在此,我要向《拉康选集》的翻译者褚孝泉先生表达敬重之情,尽管我还没有机缘认识他,尽管翻译文本还不尽完美,但是作为第一位翻译拉康文本的国内学者,无论给予他怎样的尊敬都是应该的。向北京师范大学的季光茂先生表示感谢,他翻译了齐泽克的重要文本《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开启了齐泽克研究。翻译与科研一样的重要,翻译者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的劳动尽管永远也不会尽善尽美,但丝毫不影响我对他们表示最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向南京大学的张一兵先生表示尊敬和感谢,他一系列颇有见地的齐泽克意识形态研究论文给予了我不少启发和帮助,尽管我也没有机会认识张一兵先生。向严泽胜博士表示敬佩和感谢之情,我认为严泽胜博士的专著《穿越‘我思’的幻象》,是国内拉康研究方面的思想深刻、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