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35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807076216 ·条形码:97878070762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夏敬观年谱 |
 |
|
 |
夏敬观年谱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35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807076216
·条形码:97878070762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夏敬观年谱》是关于介绍“夏敬观年谱”的专著,具体包括了: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1岁、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10岁、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7岁、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25岁、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27岁、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38岁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推荐 夏敬观(1875--1953),江西新建人。近代著名词人、诗人、书画家、学者。字剑丞,一作剑臣、鉴丞、鉴成又字盥人。辛亥革命前后号映盒,亦署吷庵、映厂室名忍古楼,窈窕释迦室。曾署名映庵居士、玄修、冬士、忍庵、籁轩、垒空居士、缄斋、宗宛、牛邻叟等。他的一生经历清朝、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
目录 序
例言
年谱
卷之一(1875一1900)
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1岁
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2岁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3岁
1878年(光绪四年戊寅)4岁
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5岁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6岁
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7岁
1882年(光绪八年壬午)8岁
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9岁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10岁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12岁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13岁
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14岁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15岁
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16岁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7岁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8岁
1893年(光绪十九年癸巳)19岁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20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21岁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22岁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23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24岁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25岁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26岁
卷之二(1901~1924)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27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28岁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29岁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30岁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31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32岁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33岁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34岁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35岁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36岁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37岁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38岁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39岁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40岁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41岁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42岁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43岁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44岁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45岁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46岁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47岁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48岁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49岁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50岁
卷之三(1925~1953)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5l岁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52岁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53岁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54岁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55岁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56岁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57岁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58岁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59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60岁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61岁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62岁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63岁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64岁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65岁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66岁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67岁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68岁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69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70岁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7l岁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72岁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73岁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74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己丑)75岁
1950年(庚寅)76岁
1951年(辛卯)77岁
1952年(壬辰)78岁
1953年(癸巳)79岁
1958年(戊戌)去世后5年
附录一映庵自记年历
附录二跋《花间》、《尊前》二集附《五代词话》
附录三传记评论资料
附录四夏敬观著述年表
附录五夏敬观诗学研究述论稿
附录六夏敬观词学研究述论稿
引用书目
后记
……
序言 新建夏敬观先生,字剑丞,又字盥人,号映盒,室名忍古楼。先生光绪元年(1875),生于长沙。二十年(1894)中举。二十七年(1901),纳资为内阁中书。次年,以知府分发江苏。两江总督张之洞委其为三江师范学堂提调。三十四年(1908),两江总督端方委其为复旦公学、中国公学监督。宣统元年(1909),江苏巡抚陈启泰委其为江苏谘议局及地方自治筹备处总办,署江苏提学使。辛亥后,除一度出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外,隐居上海,曾任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撰述,协助张元济辑印《四部丛刊》,与友人设《清词钞》编纂处,创办画社、词社等。晚年,任国史馆纂修。解放后,病卧于家。1953年逝世。
夏先生著作闳富,是我敬仰的前辈,他称我为姻兄,因仪征卞氏与新建夏氏是亲戚。夏先生晚景凄凉,鬻书画以自给。病榻余生,与世人少往还,其家属多居海外。承他不弃,赠我诗书画,珍藏五十余年,墨迹如新,每一检视,回想当年夏先生于病榻上握管,不禁泫然。
使我感叹者,清末民初以诗、词、学术和教育享盛名的夏先生,
今日知之者已少。举例言之,谈南京大学校史者,似不知三江师范学堂提调夏先生是今日南京大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陈谊君手捧其《夏敬观先生年谱》来谒,欣喜之余,吾不辞老朽而为之序。
文摘 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 44岁
2月2日,先生赴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与张元济、高风池、李宣龚、陈叔通、杨公亮等议湘票事”(《张元济日记》,第470页)。
2月11日,先生偕李宣龚、立村访郑孝胥拜年(《郑孝胥日记》,第1711页)。
2月14日,一元会消寒,先生与缪荃孙、“雪岑、艾跄、楚生、刘健之、徐积馀、李拔可、何书城同集”(《艺风老人日记》,第3137页)。
2月22日,先生与袁思亮午宴张元济于古渝轩(《张元济日记》,第487页)。
2月28日,先生访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14页)云:“夏剑丞作五古一首遗余,颇似梅圣俞。”
3月5日,先生于商务印书馆董事会遇郑孝胥,以三诗示之。“剑丞言,陈伯严近为杨和甫作传,寿彤闻欲求书”(《郑孝胥日记》,第1715页)。
4月3日,先生起程赴京(《张元济日记》,第518页)。
春,先生与冒广生、汤涤、吴用威游北京极乐寺,赏海棠。冒广生作《同剑丞定之屐斋访极乐寺海棠》,吴用威作《偕剑丞定之鹤亭看花极乐寺定之拟写图纪游赋此促之》。后汤氏绘4月7日(二月二十六),郑文焯卒,年六十三。郑文焯卒前与先生书件往来甚密,上海图书馆藏《夏剑丞友朋书札》中以郑氏书最多。“先生(按:指叔问)殁后逾五月,其故人叶玉甫恭绰、朱古微祖谋、梁任公启超、沈砚夷瑞麟、易仲实、夏映庵、吴伯宛诸公,书请内务总长钱干臣(能训),书致江苏省长转行吴县知事。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硕士论文《夏敬观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增订而成的。
我在1999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学习,跟随业师巩本栋先生攻读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南大的传统是先打好基础,做好每门课的课程论文,第二年才进入论文选题阶段。我也同样。在完成2000年上半年课程作业时,发现了关于“夏敬观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在下半年的学习期间,我就开始注意收集相关材料。2001年3月,开题报告得到导师及专业老师同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2002年5月论文提交答辩,其面貌大体如下《夏敬观诗学研究述论稿》和《夏敬观词学研究述论稿》是为主体,《夏敬观年谱简编》是为附录。当时的年谱只是一个极其单薄的简谱。
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没有离开南京,本栋师对我一如在校般耳提面命,一再督促我尽快补充修订论文同时建议改变原有格局,以夏敬观主体实证研究为主。这样,夏敬观年谱部分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后期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从当时与夏氏交往密切之文坛耆旧的年谱、日记及来往信札着手,钩稽其行实,最终形成现在的年谱面貌。同时,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夏氏成就,又在年谱正文后分别附录其自记年历一、词集跋语一,以及我所编撰的诸家评论、著述年表、诗学述论稿一、词学述论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