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张恨水家事

2010-04-0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2226805/9787802226807 ·条形码:978780222680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张恨水家事 去商家看看
张恨水家事 去商家看看

 张恨水家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2226805/9787802226807
·条形码:97878022268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当我知道他时,仅仅知道他是写过很多很多书的人,一位落魄的文人。乡亲们提到他,脸上常挂着一丝不可名状的神秘的苦涩——他从故乡的天柱山走出,天柱山又像一座屏障一般永远地拒绝了他,隔膜了他。他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做文章,但天柱山甚至没有让他上过一次。现在,我也从天柱山走出,并且走进了他一生开始和结束的大都市,一晃就是多年。我感到了山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作者简介 徐迅,安徽潜山县人,1963年11月生。
著有散文集《半堵墙》、《大地芬芳》、《想象一株梅》及中、短篇小说若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恨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供职于《阳光》杂志社。
目录
我所认识的张恨水(代序)/徐迅
引子
1.他追求过冰心吗
2.和毛泽东细解名号
第一章
1.双喜临门
2.无邪的“神童”
3.小说迷
4.少年才子梦
5.1909年

第二章
1.突遭家变
2.张氏“八野”与程氏“十三马子”
3.青春的困顿
4.第一次投稿

第三章
1,戏台相亲
2.逃婚花烛夜
3.初涉江湖
4.漂泊逢伯乐

第四章
1.半途记
2.名蜚江城
3.爱国义举
4.“三张一郝”

第五章
1.初到北平
2.“新闻工作的苦力”
3.梅开二度
4.落霞孤鹜
5.爱的变奏

第六章
1.报坛初试
2.副刊圣手
3.春明说外史
4.梨云“风波”及其他
5.一诉衷肠

第七章
1.黑云压城
2.中断连载
3.与成舍我分手
4.笑谈“因缘”
5.名扬京沪

第八章
1.《啼笑因缘》与张学良
2.电影“官司”
3.稿费的“神话”
4.雅玩
5.创办北华美专
6.小插曲

第九章
1.游园相会
2.金风玉露
3.弯弓射日
4.避难上海
5.西北考察

第十章
1.戏弄“土肥原”
2.执编《花果山》
3.风雨秦淮
4.“伙计报”
5.请缨抗日

第十一章
1.共肩新民
2.“把守”关头
3.“待漏斋”里
4.望断天涯路

第十二章
1.白日做梦
2.两张会面
3.“官”与“友”
4.吊“落花人物”

第十三章
1.抗战小说
2.伪书
3.重庆避寿
4.故乡情深

第十四章
1.回了北平
2.历史关头
3.吃了一碟“棒棒鸡”
4.粉墨登场

第十五章
1.柳暗花明
2.新的生活
3.悼亡吟
4.水流曲散
尾声
1.鸳鸯蝴蝶不害人
2.抖落那飘忽的青布衫
附录一
新民报史上的“三张一赵”
附录二
“渔”、“水”情投翰墨缘
一著名老报人、法学家张友渔访谈录
尚能一醉红霞
——万枚子谈张恨水
闺阁难忘解佩思
——访张恨水挚友郝耕仁之女郝漾
心香一缕寄深情
——访张恨水之子张伍
大洋彼岸的乡亲
——记“大笑蛮姐”张明明
一山一水也关情
——著名作家邓友梅访谈录
看张(代跋)/徐迅
……
序言 我是见过张恨水的,当然是照片。一会儿是西装革履,风流倜傥;一会儿是中山装(那是毛泽东同志送给他的面料),熨熨帖帖,矜持庄重。但不知怎地,我的眼睛总每每定格在他那身着青布衫的照片上。脑海里抹不去黄昏里他那飘忽着的青布衫的影子。
如果假以天年,他要是再活上一段时日.我想我们是能够见面的。但他还是匆匆离开了人世。那时我才4岁。4岁的孩童当然不会知道什么。况且,家乡那座巍峨挺拔的天柱山深深地挡住了他的身躯我的视线。
当我知道他时,仅仅知道他是写过很多很多书的人.一位落魄的文人。乡亲们提到他,脸上常挂着一丝不可名状的神秘的苦涩——他从故乡的天柱山走出,天柱山又像一座屏障一般永远地拒绝了他,隔膜了他。他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做文章,但天柱山甚至没有让他上过一次。现在,我也从天柱山走出,并且走进了他一生开始和结束的大都市,一晃就是多年。我感到了山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文摘 祖父为了让恨水从小锻炼胆量,玩得尽兴,还特地替家中的一只小山羊配制了鞍辔,用竹子削成刀,将芦苇砍成剑,差遣两名老兵带着恨水或做射击状,或在院子里奔跑。小恨水也被这种游戏弄得欢呼雀跃,坐在羊上,一双眼睛顾盼自如俨然成了一位小将军,可爱的模样格外地逗人。
“你长大了愿意当英雄吗?”祖父高兴时问他。
“我愿意学爹爹跨高马、佩长剑!”
小恨水稚声稚气地答道。
祖孙俩那爽朗和稚嫩的笑声,常常在院子里久久地回荡。2,无邪的“神童”
人之出生对于社会、家庭、父母等等,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恨水在祖父的参将衙署中出生,也便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初年,用他那稚嫩的眼光人世——应该说,祖父的衙门非常排场。那衙外辕门的两边备有一个高高的亭子,左边是锣鼓,右边是喇叭,均有吹鼓手各司其职,每日早晚必定大声演奏。一旦祖父出门,那里更是锣鼓齐鸣,喇叭高奏,一年到头朝朝如此,风雨无阻。年幼的恨水据说为此就问过祖父,为什么早晚都要这样地折腾喧哗?祖父也照例实话卖说地告诉了他,这是给老百姓听的,是官衙排场的需要……
说者无心,却在小小的恨水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许他没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也许就在那时种下了。
当然,这是祖孙俩当时都没有想到的。
他们当时能够想到的就是要孩子读书。眼见着儿子一天天在长大,将儿子视为掌上明珠的张钰,心思也一天天多起来。他深感自己由于学剑不成,幼儿失学,缺少文化的痛苦,在恨水6岁的时候,就乘着父亲与儿子玩得高兴的当儿,央求父亲将恨水送进学校读书。父亲果然同意了。恨水进了附近的一家蒙馆,这样,他便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之类的启蒙读物了。
半年下来,穿着长衫小马褂,夹着书包上学的小恨水竟能背诵十几本书。还念过《上下论》(《论语》上下册)。《孟子》之类。填鸭式地读完这些书后,恨水接着就读《四书五经》。由于识字多,他念得顺当,尽管对文章都不完全了解,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慢慢地,聪明伶俐的他对古文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蒙师先生教年龄大的学生读《孟子·齐人章》。恨水在一旁偶然听见了,竟然听懂了一些故事,他在一旁连忙说了出来,私塾先生感到很奇怪,把他叫到面前,出了一个对联考他:“九棵韭菜。”“十个石榴。”小败絮其中水抓抓耳朵,歪抬着脑袋,沉吟片刻,便脱口而出。
“十个石榴?”蒙师先生吃了一惊。他自己清楚,这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