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

2010-04-0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736548X/9787807365488 ·条形码:9787807365488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 去商家看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 去商家看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736548X/9787807365488
·条形码:97878073654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图书品牌:北京世纪山水文化

内容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视光明,关爱人生、关爱他人。此外,《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一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年),美国盲聋女作家兼演讲者。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土斯坎比亚小镇,19个月时由于急性脑充血而丧失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后在沙利文小姐的教育和帮助下克服了沟通的障碍,并在两所聋哑学校完成了一般教育。1900年秋,顺利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学习,1904年以优异的成绩荣誉毕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海伦·凯勒一生共创作了14部作品,其中出版于1902年的处女作《我的人生故事》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全世界的尊崇。此外,她的作品还有《中流》、《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媒体推荐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美]马克·吐温
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故事的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专业书评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美]马克·吐温
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故事的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目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我的人生故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
序言 世界文学名著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轻松快捷地阅读更多名著,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名家名译插图本》丛书。
丛书精选自古希腊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106部传世名著,大部分是小说,此外包括了诗歌、散文、童话、戏剧等多种体裁。其中许多作品还都是语文新课标指定的必读书。鉴于目下同类书译本较多,良莠难辨,我们严把译本质量关,收入丛书的要么是出自著名译家之手,要么是广受读者好评、代表最高翻译水准的优秀译本。
在精选译本的基础上,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阅读心理,我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处理。
首先是按照“青少版”的标准,在忠实于原著、确保故事情节完整性的前提下,与译者一起对部分作品中的一些次要人物、次要情节作了缩写或改写,对其中一些繁冗描写作了适度删节,使故事更紧凑、情节更引人。
其次是彰显“无障碍阅读”的理念,对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多音字等逐一随文注音。同时还由译者对书中难懂的名词、人物掌故作了精当的注释。
第三是妙用插图,生动形象。书中插图分为两类:一类是全书最前边的插图,多是关于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另一类是根椐作品情节绘制插配的精美图画。这些插图既美化了版面,营造出文图并茂、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具象地理解名著的丰富内涵。
总之,这套丛书在整体上较好地体现了不断创新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内容精粹,版式华美,采取双色印刷,使得插图、注释和注音与正文文字色调对比鲜明,十分赏心悦目。特别是余秋雨先生在百忙中欣然挥毫,为这套丛书题词“世界文学名著,毕生精神滋养”,嘉勉之情,溢于笔端,既为丛书增色,也鞭策着我们加倍努力,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目标就是为青少年奉献一套质量最优、形式最美、可读性最强而价格又最低的优秀读物。
丛书编委会
2009年5月
文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都读过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面,主人公面临着死亡,只剩一段有限的时间能活在世上,有时候是一年,有时候只有一天。我们常常很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难逃死劫的主人公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度过所剩不多的时日。当然,我说的主人公是有人身自由的人,不是那种被判有罪,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囚犯。
读这样的故事会激发人的思考: 要是我们自己面临类似的情形时将会做些什么。哪些事件,哪些经历,哪些联想将会在生命的尽头涌现? 回顾已逝的岁月,我们会为哪些事情感到幸福,又会为哪些事情觉得遗憾?
有时候我想,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应该会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规则,抱着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才会真正看重生活的价值。我们会对每一天的生活感到亲切、热心,并且会对生活有一种敏锐的欣赏力,而这种对生活的敏锐欣赏力常常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失去。当然也有一些人抱着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信条“吃,喝,及时行乐”,不过大部分人则会被死亡来临的必然性所折磨。
故事里面本来注定死亡的主人公常常会在最后的关头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而得救,而他的价值观念也往往因为与死神邂逅(xiH hRu)而改变。他更懂得欣赏生活的意义和生活中永恒的精神价值。常常会看到一些正在经受死亡威胁或者曾经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注入醇(chWn)美的心愿。
但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生命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死神会降临到我们头上,但是那一天仿佛遥遥无期。在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死亡是一件永远不会出现在我们头脑中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去思考它。日子一天天地来了又去,延伸到了无穷之处,于是我们整天关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琐碎无聊当中消磨时光,从不会意识到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是多么的倦怠(dDi)和麻木。
对我们所具有的感官能力和其他天赋,我想我们同样是倦怠和麻木的。唯有失聪者才知道拥有听力是多么幸福; 只有目盲者知道能看见阳光是多么庆幸。那些在成年以后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的人最能体会这一点,但是那些从未遭受视听障碍的人却几乎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种珍贵的天赋。他们的眼睛粗枝大叶地扫过身边的世界,耳朵则模模糊糊地接受周围的声音,从不会集中起来,带上哪怕是一点点欣赏的意味。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生病了才想起健康的好,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我常想,要是能让一个人在即将成年时失明失聪几天就好了,黑暗会让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教他如何欣赏声响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