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佛学基本知识

2010-03-31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9066278/9787309066272 ·条形码:978730906627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佛学基本知识 去商家看看
佛学基本知识 去商家看看

 佛学基本知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9066278/9787309066272
·条形码:97873090662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加坡广超法师佛学丛书

内容简介 《佛学基本知识》内容为:这《佛学基本知识》的内容,是1985年我应剃度恩师宏船老和尚的要求,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图书馆,为初级佛学班的学员所开示的基本佛法。由于当时佛学参考书不多,于是我参考《显扬圣教论》的部分名相及马来西亚出版的《佛教手册》的内容,来编写课程纲要。授课时,我发给每个学员一张纲要列表,就依据它来阐释佛法以及解释佛学的名相。由于我没有提供讲义,就介绍学员参考《佛教手册》。
编辑推荐 《佛学基本知识》为新加坡广超法师佛学丛书之一。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业力与果报
一、业的定义
二、业的分类
(一)业的造作分身、口、意三业
(二)业的性质分善、恶、无记三业
(三)业果分共业与不共业
(四)受报时间分定业与不定业
(五)受报种类分引业与满业
三、业的活动
四、业的造作者
五、业的止息
六、业的自性
七、再生之谜
八、对业与再生的理解

第二篇 十二因缘
一、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
(一)第一重:过去因到现在果
(二)第二重:现在因到未来果
(三)十二因缘后来发展为三世二重因果
二、缘起法则
(一)现前的一切法皆是果法
(二)缘生果法无主宰
(三)缘生果法无开始
(四)缘生果法无作者
(五)缘生果法无受者
(六)缘生果法不独立起作用
(七)缘生果法继续随众缘流转
(八)缘生果法不自在
(九)缘生法性相是无常、苦、无我
(十)缘生法性本性空
三、十二因缘的流转与还灭
(一)十二因缘的流转
(二)十二因缘的还灭
(三)如何截断流转
四、十二因缘的启示
五、《大缘经》中的缘起法

第三篇 三法印
一、法与法印
(一)何谓法?
(二)何谓法印?
(三)三法印只符合究竟的佛法
二、诸行无常
(一)无常的诸行
(二)无常的生、住、异、灭
(三)无常的生、老、病、死
(四)无常的因缘过程
(五)刹那与一期之无常
三、诸法无我
(一)我是唯一、不变、主宰义
(二)色身非我
(三)心念非我
(四)身、心之外亦无我
(五)假名我
(六)因自性见而产生我的执著
(七)人我执与法我执
(八)诸法无常是邪见
四、涅架寂静
(一)解脱生死与烦恼的灭除
(二)涅柴非心所知的境界
(三)无我的涅槃智非生灭心
(四)涅槃非妄想心所知
(五)涅槃非任何处所
(六)无为的涅槃非有无
五、南传佛教的“有受皆苦”
六、总结

第四篇 四圣谛
第五篇 烦恼
第六篇 三皈五戒
第七篇 五蕴
第八篇 禅定
第九篇 声闻与佛果
第十篇 四念处
第十一篇 六波罗蜜
佛教大事年表(摘录)
……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是1985年我应剃度恩师宏船老和尚的要求,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图书馆,为初级佛学班的学员所开示的基本佛法。由于当时佛学参考书不多,于是我参考《显扬圣教论》的部分名相及马来西亚出版的《佛教手册》的内容,来编写课程纲要。授课时,我发给每个学员一张纲要列表,就依据它来阐释佛法以及解释佛学的名相。由于我没有提供讲义,就介绍学员参考《佛教手册》。
初级佛学班结业后,好多学员要请我授课时的录音带,于是由远青法师发心制作,命名为《甘露法雨》,这一系列的佛法录音带流通多年。后来由果逸居士把《甘露法雨》笔录,于1992年初次编辑成《佛学基本知识》,以单行本流通,与有缘的佛友广结法缘。在此,我非常感激她的发心,使这本书得以出版。
文摘 插图:


3.十随念:即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施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出入息念、寂止随念。前七种是观想的忆念,后三种是三昧的正念。
4.四梵住:又称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四种禅观,修此能人色界的定。
5.四无色:指修四无色界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6.一想:即食厌想观。观四种食的贪求所造成苦,即“段食”是吃饭维护身体,“触食”是接触外境而滋养感受,“思食”是作意的欲念使众生在有为的三界内结生,“识食”是识取结生刹那的名与色(即心与身)。
7.一差别:即界差别观。观察四大的特性,地界是坚硬的,支持万物;水界是潮湿的,收摄万物;火界是暖热的,调熟万物;风界是浮动的,生长万物。
修行者不可能都修这四十种修法,对于一般初学者,修习禅定应从数息人手,比较稳当;因为各种禅定的修行适合不同根器的众生,如修不净观,能够破除淫欲,但嗔心重者修此观行一个时期后,会对身体产生厌恶的心理,结果想自杀,这种人就不适合再继续修。所以修习各种禅定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人的烦恼所在而修,并非人人都能够修习相同的方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