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9787040212679 ·条形码:978704021267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9787040212679
·条形码:978704021267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内教材和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主要参考书。本教材根据全国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成果编写而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内容分为7章,包括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机械加工系统,切削与磨削原理,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机械装配和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通过较多的实例分析和图表运用,以较少篇幅传递较多信息,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主要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材,普通高等院校其他相关专业以及自学考试、业余大学、职工大学、函授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1.1 制造与制造技术
1.2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 先进制造哲理与先进生产模式
1.4 机械制造方法总论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
2.1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2.2 零件机械加工方法
2.3 基准与装夹
2.4 机床与夹具
2.5 刀具与磨具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切削与磨削原理
3.1 切削过程
3.2 切削力
3.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3.4 刀具磨损、破损与使用寿命
3.5 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
3.6 磨削原理
3.7 高速切削与磨削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机械加工质量
4.1 机械加工质量概述
4.2 工艺系统原有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4.3 加工过程中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4.4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5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4.6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及其控制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5.1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5.3 工艺路线的拟定
5.4 数控加工工艺
5.5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的确定
5.6 工艺尺寸链
5.7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
5.8 工艺过程经济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6.1 机器装配概述
6.2 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6.3 机器的自动装配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7.1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7.2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7.3 非传统加工方法
7.4 精密加工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之一——“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市场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编写而成的。在总结近10年来两次专业调整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吸收国内高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市场对制造和生产管理方面人才的要求,本书增加了本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中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介绍,全书内容以机械加工系统涉及的内容为核心进行了精选,注重实用技术,贴近生产实际,编排由浅入深,多采用图、表和实例来表述,注意保持与设计手册和国家标准的一致性。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机器装配工艺和机械制造新技术,各章后均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本书可供80-100学时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分成几部分按课程要求选用。
与本书配套的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可供课后学习、练习和课程设计时使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的绪论,第1、2、4、6、7章由尹成湖负责编写;第3章由杜金萍负责编写;第5章由韩彦军负责编写。郑惠萍、李保章、杜皓、齐习娟、薛会民、李晴、武蕴馥、刘国强、田书泽、宁辰校、陈征宇、吴永红参加了编写工作。张英负责文字录入和图表处理工作。全书由尹成湖任主编,杜金萍、韩彦军、郑惠萍任副主编。
天津大学张世昌教授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刘凯、庄雄庆、李少英、董晖以及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衡水技术学院和有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切削液主要用来降低切削温度和减少切削过程的摩擦。合理选用切削液对减轻刀具磨损、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及加工精度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切削液时应综合考虑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方法、加工要求等情况。
1)从工件材料方面考虑切削钢等塑性材料时,需用切削液。切削铸铁、青铜等脆性材料时可不用切削液,原因是其作用不明显。切削高强度钢、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时,属高温高压边界摩擦状态,易选用极压切削油或极压乳化液,有时还需配置特殊的切削液。对于铜、铝及铝合金,为了得到较高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可采用10%-20%的乳化液或煤油等。
2)从刀具方面考虑高速钢刀具耐热性差,应采用切削液。硬质合金耐热性好,一般不用切削液,必须使用时可采用低浓度乳化液或多效切削液(多效指润滑、冷却、防锈综合作用好,如高速攻螺纹油),且浇注时要充分连续,否则刀片会因冷热不均而导致破裂。
3)从加工方法方面考虑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拉削等工序的刀具与已加工表面摩擦严重,易采用乳化液、极压乳化液或极压切削油。成形刀具、齿轮刀具等价格昂贵,要求刀具使用寿命高,可采用极压切削油(如硫化油等)。磨削加工温度很高,还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及脱落的沙粒,因此要求切削液应具有良好的冷却和清洗作用,常采用乳化液,如选用极压型或多效型合成切削液效果更好。
4)从加工要求方面考虑粗加工时,金属切除量大,产生的热量多,应着重考虑降低温度,选用以冷却为主的切削液,如3%-5%的低浓度乳化液或合成切削液。精加工时主要要求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应选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如极压切削油或高浓度极压乳化液,它们可减少刀具与切屑间的摩擦与粘结,抑制积屑瘤。
切削加工中,除采用切削液进行冷却、润滑外,有时也采用固体的二硫化钼作为润滑剂、各种气体作为冷却剂,以减少飞溅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化学侵蚀作用。
切削液配方及选用可参考有关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