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中国战略文化解析

2010-03-31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 ·ISBN:7801375726 ·条形码:97878013757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战略文化解析 去商家看看
中国战略文化解析 去商家看看

 中国战略文化解析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
·ISBN:7801375726
·条形码:97878013757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古典战略丛书

内容简介 “战略”这个词,可谓由来已久,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战略指的是军事战略,即指导和筹划战争全局的方略;广义的战略,则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其中指导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战略的最高层次,是大战略。不过,这种区分是相对而言的,是战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军事战略与国家战略、治国方略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简介 宫玉振,1969年10月生,山东莱阳人。军事学博士,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战略文化及军事史、军事思想史的研究。著有《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与皮明勇合作)、《书剑飘逸:中国的兵家与兵学》(与赵海军合作)、《孙子兵法大典》(副主编)等,在《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历史》、《军事历史研究》等军队刊物以及《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历史档案》等地方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目录
总序

导论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
一、战略文化:战略研究的新视角
二、影响战略文化形成的基本要素
三、战略文化对现实战略行为的影响
四、战略文化的基本特征
五、思路、研究方法及基本结构

第一章 战略主题与中西战略文化的不同取向
一、文明突破方式与中西战略文化的不同主题
二、从冲突、暴力到强权:西方战略文化中轴的形成
三、道德理性的凸现:中国战略文化的伦理化方向

第二章 道德主义与中国战略文化的基本性格
一、从孔子到荀子:“德”“力”之辨的展开与道德原则的确立
二、非暴力与非扩张: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主导倾向的形成
三、价值优先: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中的泛道德主义倾向
四、文化重心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困境

第三章 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的战略文化比较
一、礼治原则与仁道情怀:朝贡体系的文化内涵
二、中心与边缘之间:与西方世界体系的比较
三、现实与虚幻:德化理论在朝贡体系的真实处境

第四章 西方冲击下中国的战略文化走向
一、和战两难: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近代悲剧
二、西方冲击下中国近代战略文化的嬗变
三、“变”与“不变”:近代中国战略文化的基本走向
四、战略传统与当代中国战略行为的文化品格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中国战略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全球化时代与新行为准则
二、西方主流战略文化的时代局限
三、从天下情怀到新安全观念:中国战略文化的时代意义与世界意义
结束语偏见与误读——“中国威胁论”的战略文化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5000多年的沧桑中,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治乱相因、战和更替。有数字表明,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辛亥革命,在这片大地上所爆发的战争与武力冲突达3000多次,其中有抗击外族入侵的民族战争,有农民起义战争,也有争取和维护民族统一的战争。长期的战争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文化遗产,中国古典战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战略”这个词,可谓由来已久,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战略指的是军事战略,即指导和筹划战争全局的方略;广义的战略,则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其中指导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战略的最高层次,是大战略。不过,这种区分是相对而言的,是战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军事战略与国家战略、治国方略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文摘 然而同时我们要指出的是,在“仁人无敌于天下”这个命题中孟子也显然表现出了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倾向。道德在这里取代了现实的一切,从而泛化为一种抽象的超验力量。在道德面前,物质的因素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可以完全置之不理。这也意味着作为战略领域中的基本原则之一的实力对比分析被完全消解。问题是,儒家具有一种强烈的介入现实的愿望。如果这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倾向继续发展的话,儒家思想将完全变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文化批判理论,而这与儒家的现实追求显然是矛盾的。对于儒家来说,要想介入现实的运作,除了其道德的理想之外,还必须具备一种清醒的现实意识。而苟子及其所开启的“外王”传统的意义正在这里。
与孟子不同,在荀子身上,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现实的品格。苟子的理论出发点是“人性本恶”。思想家关于人性善恶的判断并非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理解人的存在和世界秩序的本质的一种方式。如果说人性善强调的是人和世界的超越性,那么人性恶则强调的是人和世界的现实性。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付梓之际,首先要向我的导师吴如嵩研究员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我三年的学习中,导师为我的学习与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他那看似随意而又令人茅塞顿开的娓娓道来,使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智慧,也使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那敏锐的现实意识,又始终提醒我注意自己的学术方向。论文出版之际,他又俯允我的恭请赐写序言,关怀爱护之意,弥足感铭肺腑。
在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过程中,我得到了众多首长和师友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的姚有志部长对选题提出了宝贵意见,我的思路在很多地方也受益于他为博士生开设的战略思想课程。战略部三室的洪兵主任多次询问论文修改的进展情况,并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黄朴民副主任审读了部分初稿,他的指导使我避免了一些足以贻笑大方的错误。任力副主任对战略文化的理解使我受益良多,他惠赠给我的《龙威》等著作也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战略部三室原主任于汝波研究员担任了我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并同意将这一选题列入军事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中国古典战略丛书”之中,使得本书有了出版的机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