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图解读懂黄帝内经

2010-03-31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36822344 ·条形码:978753682234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图解读懂黄帝内经 去商家看看
图解读懂黄帝内经 去商家看看

 图解读懂黄帝内经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36822344
·条形码:97875368223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紫图图书

内容简介 《图解读懂黄帝内经》以弘扬民族文化及健康养生之道为宗旨,寻古探源,将历来颇受中医界重视的《黄帝内经》用图文对应的图解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释了大量丰富而不过时的养生观念。同时,《图解读懂黄帝内经》还提供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养生知识和操作性强的小窍门,作为读者日常养生的行动指南,随时随地能强壮身心、延年益寿。《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享有盛誉、流传久远的古代传统医药圣典,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传承至今,一直被奉为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它被认为是东方传统医学的源头,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医全方面的经验和深刻智慧,阐明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相应的规律,以客观实际的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为古人今人深入透彻掌握健康法门作出贡献。
编辑推荐 图解第一次读就上心,回归中国传统医学的第一经典基于阴阳五行的思维方法,顺应自然、形神合一的养生之道
轻松读懂最古朴深奥的医学经典,领会融合了传统人文哲学的中国人的生命观
全新图文顺排的图解方式,帮助你轻松掌握维持健康的生命肌体的规律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经典,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源头。更重要的是,《黄帝内经》阐明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相应的规律清晰地提出了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这些精辟的养生理论已历经千年的验证,在今天依然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去健康生活。
《黄帝内经》虽然如此重要,但由于其原文十分深奥、艰涩难懂,使得很多读者望而却步失去了阅读这部书的机会。《图解读懂黄帝内经》将以图解的方式为读者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黄帝内经》原文的提炼与整合,配以简洁明了的图解,让读者轻松读懂这部伟大的经典,从中了解到有益自身的养生智慧。《图解读懂黄帝内经》最大特点
◆概念入手 从《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出发,深浅适度地诠释大量术语
◆名句导读 以经书名句作为章节标题,在它的基础上充实丰富
◆养生窍门 逐层解析,同时介绍效果显著的养生方法
◆图表注释 对于图解或表格中出现的生僻术语名词,均做了详细注释
目录
编者序:回归中国第一部养生宝典
内经论全图
《内经》历史沿革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内经》关于生命的起源
一、黄帝开辟养生术的第一人
二、岐伯中华医学的鼻祖
三、气为生命之本《内经》关于生命本原的哲学观
四、神、血、气、经络《内经》指出生命维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五、阴阳之说中国人认识宇宙事物的思维方法
六、五行之术先人的朴素物质观
七、脏腑之象中医学理论的宝藏
八、《内经》成书年代之争没有定论的黄帝“遗书”

第二章 《内经》论养生的原则
一、纯阳、阴柔《内经》详述人体生命的周期
二、天癸、肾阳人体宇宙之日月
三、衰老之秘《内经》解释人体老化的现象
四、人尽天年探讨合理的寿限
五、寿命非注定《内经》探讨影响寿命的各种因素
六、生命之早衰《内经》剖析防止衰老之道
七、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内经》中四种长寿之人初探
八、长寿的要诀《内经》帮助延寿的密技。
九、阴阳和合维持阴阳平衡之道
十、阳为本,阴从之阴与阳的互根和互用
十一、阳为本,人赖之阳气为生命之根本
十二、阴是阳之守阴气为生命之基础
十三、虚邪之风风邪是各种疾病发生的始因
十四、补精、养气、守神保养精、气、神是养生长寿的主要原则
十五、补气、养血、辅阴安命之本

第三章 五脏六腑
一、五脏系统总览脏居于内,形见于外
二、心者,君主之官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
三、肺者,相傅之官肺为气之主
四、肝者,将军之官肝的疏泄功能
五、膻中(心包),护卫之官供养和保护心神的功能
六、脾胃者,仓廪之官受纳和布化的生理功能
七、大肠者,传导之官传导和排泄糟粕的功能
八、小肠者,受盛之官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
九、肾者,作强之官调节人体发育、衰老的过程
十、胆,中正之官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功能
十一、三焦者,决渎之官负责人体全身水液运行
十二、膀胱者,州都之官脏腑的特殊脏象

第四章 奇经八脉
一、经络、经脉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二、手太阴肺经与呼吸系统功能相关的经络
三、手阳明太肠经对大肠运转起作用的经络
四、足阳明胃经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经络
五、足太阴脾经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的经络
六、手少阴心经与心脏功能有关的经络
七、手太阳小肠经与小肠功能有关的经络
八、足少阴肾经与肾功能有关的经络
九、足太阳膀胱经与膀胱功能有关的经络
十、手厥阴心包经与脏腑心包有关的经络
十一、手少阳三焦经与三焦功能有关的经络
十二、足少阳胆经与胆腑功能有关的经络
十三、足厥阴肝经与肝脏功能有关的经络
十四、奇经八脉“别道奇行”的特殊通道
十五、《内经图》人体内脏的解剖图

第五章 四季顺养
一、生命之本,通乎天气人体与自然相通相应
二、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三、春季“发陈”春季养生的原则
四、夏季“蕃秀”夏季养生的原则
五、秋季“容平”秋季养生的原则
六、冬季“闭藏”冬季养生的原则

第六章 食养
一、饮食为生人之本食养的意义
二、食五谷以养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三、五味调和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四、五色当五脏脏腑失调,五色当显
五、饮食的禁忌食物性味与饮食禁忌
六、病后调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
……
第七章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第八章 阴阳五行与体质
第九章 病邪与六气
第十章 神奇的针灸
……
序言 回归中国第一部养生宝典
3000年以前,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始祖黄帝曾和他的老师岐伯围绕人的生命健康和医疗之术,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而有意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内容据说被记载下来,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这部现存的古代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所以中医又称作“岐黄之术”。《内经》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开始流传,它以系统的医疗和医药理论奠定了我国中医学发展的基础,至今仍让世人受益非浅。全书约70万字,共计18卷,其中《素问》和《灵枢》各9卷。
首先,从关注人的身体健康的角度,《黄帝内经》是当之无愧的古医学圣典。纵览全书,《素问》之名,源于“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是黄帝向岐伯-询问养身之术的汇编,两人所论内容以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如阴阳说、五行说、运气说、自然说等,包揽了脏象原理、经脉气血、病因病证、顺养调和、情志养生等中医多方面的权威知识。《灵枢》之名,源于,“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神至玄之称”,主要研究针刺问题,因而又称“针经”,总结了古代医学的腧穴针灸之道。迄今以来,这些经典医学理论不仅融入国人思想文化脉搏之中,同时以丰富的诊断实践和对生命规律的探讨,使历代医者甚至医圣皆能从中吸取精髓,也使普通老百姓能“循经”白疗、养生调适——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尤其受益无穷。追根溯源,现代人仍能从这部古籍中领会到大量健康有效的养生知识,处理好内在和外在的身心生活,例如认识到体内阴阳转化的规律,在寒热时节能预先改变生活作息,更好地为身体之外的“终极目标”而奋斗。
其次,从民族思想文化源头的角度,《黄帝内经》还是一部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宇宙意识的巨著。早在战国以前的商周时代,由于当时巫医不分,医学上的每一点发展都很难离开巫术宗教方面对宇宙、生命的认识。《内经》也可以算是早期中国人探索混沌宇宙的成果,如它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个小宇宙,因而人与天地相应,一切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生机;气是宇宙的本原形态,而人体内的气和宇宙间的气是相通的,通俗点说,就是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这个外环境相协调、相一致。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