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22704078X/9787227040781 ·条形码:9787227040781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解读岩画与文明探源 |
 |
|
 |
解读岩画与文明探源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22704078X/9787227040781
·条形码:97872270407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宁夏地处黄河两岸的绿洲地带,生态环境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其境内广泛分布的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灵武岩画、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充分显示了宁夏史前文明的多元融会与灿烂辉煌。《解读岩画与文明探源》对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灵武岩画等进行了全面解读。
作者简介 周兴华,1943年生,宁夏中卫人。副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工作,担任过大队干部、公社社长、公社党委书记、副县长。后任宁夏博物馆馆长,宁夏文物局副局长。为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曾应邀在意大利、克罗地亚的一些学术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岩画讲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周兴华就从事岩画、长城等文物古迹的调查研究,他首先发现了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灵武岩画;首次提出了宁夏境内遗存有西周长城、秦皇长城、汉武长城、清修长城等观点。国内外媒体对其学术活动、学术著作均做过评介报道。出版专著有《中卫岩画》《宁夏古迹新探》《岩画探秘》《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主编出版有道光版《标点注释中卫县志》《中卫县志》。
目录 前言
岩画之旅
宁夏岩画发现纪实
岩画世界的发现
香山“神马”揭秘
大麦地维纳斯惊现
西山岩画巧遇
灵武岩画面世
新发现大面积岩画带
勘界与岩画
画卷崇隆
史前遗影
洪荒寻踪
文明源头
中国“岩画主要地区”发现始末
“空白”缺憾
远山呼唤
科学正名
破译石头上的密码——中卫史前岩画探幽
“神马”的启示
文明的长卷
图像的魔法
岩石上的密码
断代上的困惑
洪荒的回响
大麦地岩画维纳斯之谜
上下求索
发现维纳斯
回首往事
断代沧桑
史前维纳斯年代自证
史前维纳斯家族认证
史前瑰宝
圆梦
“维纳斯”传说始末
大麦地发现华夏岩画第一“神龙”
“神龙”岩画横空出世
“龙”的发现与龙文化的起源
“龙”与历史传说
龙文化与炎黄古族
《山海经》是世界最早记录岩画的文献
为大麦地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吁书
文明探源
人类史前史寻踪——从史前考古看文明源头
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
现代人发祥于何时何地
人类文化有多悠久
岩画有多古老
黄河文化溯源——从史前岩画看《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与经典文献
《河图》《洛书》与史前时代
《河图》《洛书》与史前考古
三皇五帝与史前岩画
《河图》《洛书》与史前岩画
史前岩画与文字源泉
仰韶文化与史前岩画的渊源关系——从史前岩画质疑“仰韶文化西来说”
问题的缘起
大麦地岩画的震撼
中原岩画的启示
仰韶文化的渊源
东西方文化在大麦地交流融合
欧洲维纳斯家族
大麦地维纳斯家族
东西方维纳斯分布带
大麦地岩画挑战“环太平洋岩画带”
争鸣
大麦地史前“岩画维纳斯”的由来
大麦地史前“岩画维纳斯”辨证
大麦地“岩画维纳斯”再考证
“维纳斯”名称与史前妇女小裸像
大麦地“岩画维纳斯”与遗存环境
大麦地“岩画维纳斯”与水洞沟石器
大麦地“岩画维纳斯”断代依据与史前考古验证
第四纪末次冰川擦痕打破人面像岩画的自然遗迹验证
大麦地“岩画维纳斯”性别辨认
华夏岩画第一“母神”
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略谈汤惠生《大麦地岩画的时代及相关问题》
岩画产生时代常识
世界岩画时代常识
史前维纳斯常识
岩画分布低但区分常识
岩画主要地区常识
岩画密度常识
“学术规范”常识
“基本逻辑”常识
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浅说——谈汤惠生《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
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
巾同北方岩画断代争议
中国北方岩画断代简况
中国北方毗邻岩画断代简况
青藏高原岩画的人文环境与断代依据
青藏高原岩画人文环境质证
“微腐蚀直接断代法”存疑
史前岩画“空白区”待问
中国岩画产生的时代环境与文献记载
中国周边的岩画时代
中国岩画的文献记载
质疑青海岩画时代分期
青藏高原车辆岩画与车辆实物
“斯基泰风格”与原始文化
青藏高原岩画与本土原始文化
史前岩画与历史文化
质疑岩画内容解释
青藏高原先民的原始信仰
笨教不是原始宗教
萨满教不是笨教
岩画不是“萨满教(即笨教)”的表现形式
质疑“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不是原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是摩尼教的教义
岩画不是人为宗教的图解
“洋苍蝇”的故事
大麦地岩画是图语。不是文字
对《银川晚报》记者三篇报道的思考与意见
学术违规对岩画保护及其研究的劫难
岩画毁坏情况与保护对策
后记
……
序言 人问“怪、力、乱、神”,孔圣人采取了“子不语”的态度。是懂耶?还是非懂耶?谁也猜不透。
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一句“不敢言之”,给中国史留下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空白与缺憾!
博物学家郭璞积数十年之训诂功力,一语点破了《山海经》的天机:“游魂灵怪,触像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他49岁抗逆被杀,却给世界保存了一部漫长的色彩斑斓的史前史。
对诗仙、诗圣,赵翼喊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连同他的《二十二史札记》,开辟了一代诗风,洒下了无尽才情,使人耳目一新!
唐代“柄任儒术崇丘轲”,先秦石鼓“日销月铄就埋没”。韩文公慧眼独具,口中说的是“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感慨唏嘘的是“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最后他竞至于振臂疾呼:“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文摘 东西方维纳斯分布带
史前维纳斯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氏族社会时代人类创造的一种用以崇拜的标志性造型艺术品。这种艺术品,在亚、欧两大洲之间有一条奇特的分布带。
亚洲东部中国发现的大麦地“岩画维纳斯”,是用敲凿的技法雕刻在红砂岩自然山体岩面上,其造型采取自然主义的方法,表现出女性体态、生殖的典型特征:头圆、肢瘦、双乳巨大、肚腹鼓圆、臀部宽肥,强调女性裸像的形态逼真,具有明显的写实性,是一种写实型的史前维纳斯。大麦地“岩画维纳斯”前与法国洛赛尔维纳斯、西伯利亚马尔他维纳斯有交互影响,后与中国内蒙古白音长汗遗址出土的妇女小裸体像、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石雕维纳斯有传承脉络。大麦地岩画区还有一种象征型史前岩画维纳斯,它们与原始型史前岩画维纳斯一起组成了大麦地史前“岩画维纳斯”家族。
从大麦地“岩画维纳斯”家族的遗存地向西,沿河西走廊进入中国新疆天山腹地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区,就出现了具有西亚、中亚、中欧、东欧、西欧、北非造像风格的象征型史前维纳斯分布区域。
后记 人类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
为给中国岩画说些话,还需要找到岩画制作者或其前其后的人类在岩画区内留存下来的遗址遗物。为此,我和我的朋友们踏遍了岩画区的山山沟沟。
岩画区都是人迹罕至的深山旷野,要么是高山险谷,要么是山岭沙丘,或者是戈壁草滩、深沟断崖,更多的则是刺丛茅草,也有不毛之地。在这样的地方寻找人类的遗址遗物,无异于大海捞针,确实是自找苦吃。遇上刮风,蓬头垢面不要紧,还得弯腰屈膝,抓住山崖石壁,防止刮下山崖粉身碎骨。碰上下雨,泥泞路滑,跌跌爬爬是常事。置身于烈日炎炎的旷野里,渴极了,最后的一点水还得轮着抿一口;晒极了,扒开烫沙找湿沙,脱下衣服埋在湿沙中降降温也是应急的办法……当找到一幅又一幅的岩画、一件件石器、红陶片、彩陶片时,眼前就亮了:史前时期,这里没有沙漠!遍地湖泊、滩渚、岗峦、山野,水草丰美,野兽成群,人群游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