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规范者生存(2000版ISO9001证券公司规范经营操作手册)(精)

2010-03-30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53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6774408 ·条形码:978780677440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规范者生存(2000版ISO9001证券公司规范经营操作手册)(精) 去商家看看
规范者生存(2000版ISO9001证券公司规范经营操作手册)(精) 去商家看看

 规范者生存(2000版ISO9001证券公司规范经营操作手册)(精)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53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6774408
·条形码:978780677440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证券业宣贯ISO 9000国际标准体系的空白,不仅为证券业推广ISO 9000国际标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范本,而且对其他有意采用ISO 9000国际标准或对之感兴趣的企业建立和实施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纵观国内外证券业,我们强烈地感到:那些在残酷竞争中仍能昂首挺立的“不倒翁”均是规范运作的典范。“未来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而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而对于证券业我却要说:“未来只有规范者生存的空间”——愿与所有致力于推行ISO 9000国际标准的业界同仁共勉!
作者简介 于业明,经济学博士
先后毕业于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
历任宝钢财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宝钢财务公司总经理,
现任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媒体推荐
规范者生存 于业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业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一路跌跌撞撞,在风风雨雨中不断奋力前行的中国证券市场,从设立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在规范与发展之间寻找一个又一个的平衡点,而国内券商则不得不直面这个新兴市场花样百出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考验。
进行2l世纪以来, 国内券商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由于新的证券公司不断涌现,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并对券商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竞争范围空前扩大,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已呈白热化, 竞争手段越来越多,竞争规则变化力口快,竞争结果愈加残酷;技术的进步、信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因此,要想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必须对产品与服务本身进行优化外,对业务运作流程不断进行规范与创新则成为券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致命武器”。
过去12年是我国券商蓬勃发展、快速壮大的黄金时代。在一个“相对垄断、需要特别许可”的政策环境中,证券公司得到超常规的发展。而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之后,许多问题开始逐步显露, 国内券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管理不规范,以“人治”代替“法治”; “拍脑袋”式的决策缺乏依据;管理效率低下;人力资源管理无序,造成人才浪费和人才流失;对环境变化反应迟钝,营销意识薄弱等等。在诸多问题之中,经营管理不规范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实的警钟已经敲响,如鞍山证券、大连证券等公司出现的问题均是由于动作不规范引起的。新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国泰君安的诞生,也是风险防范措施下的产物。由此可见,“规范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健全和完善证券公司内控机制”是化解和防范券商风险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防范金融风险, 国内证券公司必将进一步确认“以管理促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紧紧抓住风险控制这个中心和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资产质量这两个基本点,从“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式、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同时注意借鉴国外证券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方法和经验,逐步向国际证券公司管理模式迈进。规范经营是券商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已成为我国证券业的共识,而管理上的规范则是重中之重。
目录
上篇:证券公司实施ISO 9000理论的实务
第一章 证券行业建立ISO 9000的必要性
一、1990年深沪两南开设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
二、我国证券公司的诞生
三、证券公司的分类
第二章 ISO 9000国际标准概况
……
文摘 书摘
虽然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有适度开放中国证券业的协议条款,但外资券商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仍须时日,而中外合营券商在设立初期业务也将受到相当限制。然而今天,在中国正式入世的第一年,境内券商还是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境外的竞争。随着“中银国际证券”的登陆,境内券商格局正面临着一场重新洗牌。
联想到近期花旗、汇丰银行在内地外汇业务的全面展开,已在高端客户争夺上给予中资银行实实在在的挑战。不难想象,类似的“短兵相接’’很快就将在券商中出现。
2001年,“中金公司”一举撤走境内投行业务的最大一块“奶酪”——中石化的发行和上市,已经使境内券商感到另一种投资文化的强烈冲击。随着中金、中银经纪业务许可证的取得,境内券商经纪业务的“奶酪”也有了不保的危险。中银国际证券已明确“抓大不放小”
是未来经纪业务发展的主基调。如果说中金公司在投行领域中采取的是高端客户争夺的策略,
那么中银国际证券在经纪业务领域中带来的竞争已开始向中低端客户延伸。
中银国际证券表示将在重视为战略伙伴、新兴行业公司、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精品服务的同时,未来还将完成对原港澳证券20多家营业部的收购和整合,借助中国银行强大的网络,通过银证转账、网上交易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境内散户投资者。面对这一来自合资公司和未来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挑战,不少境内证券公司已开始出击,集团化、国际化是内地大型券商近期动作的一个重点。而如何对已有的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恐怕是境内券商不得不思考的一个更实际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中金还是中银均曾明确表示,其到A股市场上开展业务,不是来抢境内券商饭碗的。在夺走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中金和中银国际证券也带来了新的客户、新的资金。言下之意,他们是在共同做大中国内地股票市场蛋糕的同时,从中分得更大的一块:事实上,在充分展开竞争的香港市场上,仅在涉及中国内地公司业务的主板H股、红筹股及创业板业务方面,就形成了美资、欧资以及区域券商等多个层次,而各群体在各领域中也相对有着各自的优势。
如同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境内券商在与中金、中银国际等合资券商,以及未来的中外合营券商同场竞争中,更多的还是应该在市场细分上多动些脑筋,寻找未来券商的生存空间,因此,相信中银和中金不是惟一的两家,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券商加入,重新洗牌的时机已经开始。而国内券商将采取何种对策来面对市场的冲击?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