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

2010-03-3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304041861 ·条形码:9787304041861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 去商家看看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 去商家看看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304041861
·条形码:97873040418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讲述了: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作者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认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和注释以供参考。
作者简介 蒋沛昌,讲座教授,高级工程师。1924年生,湖南省宁乡县人。1945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高中部,195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现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是我国电气环境防护工程和绿色照明工程技术开拓者之一。
1987年离职退休后,主要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现代诠释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且次第走上岳麓书院、湘潭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文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东南大学、海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坛,宣讲儒学的现实意义。他对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一语别有情志。
媒体推荐 《论语今读》为我们指导外国人学习儒家经典,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辅导读本。
  ——北京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邢文博士
读过《论语今读》书稿和《孔子礼赞》短文后,我们视作者为同道。从1997年起,多次邀请作者光临香港参加孔圣诞庆典和学术研讨会议。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 汤恩佳博士
作者系大陆一位化工企业公用工程设计和防腐、防爆、防雷、节电工作者,对《论语》颇有独到的解读。2000年10月,我们在香港聚会,特意介绍他谒见我的导师南怀瑾老师,并捎去<论语今释》一部,请南老师赐目。
  ——台湾达摩书院院长 张尚德 教授
目睹作者抱病写作这本书,历时十来年,足迹半中国,耗资数万元,无怨无悔。作者的座右铭乃李商隐的名句:“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我对<论语今读>中的17.2 5章特别感兴趣,我曾经错怪过孔夫子,埋怨他不该把我们女人和小人打等号。
  ——中石化南京设计院 王文华 高级工程师
读过《论语今读》中6.2 9章、9.8 章和9.3 0章之后,才知道孔子的“执两—用中一行权”这一中庸思想的真意所在。对3.8 章和10.2 7章,历代注家都不得要领,作者却独具慧眼。全书深入浅出,重视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工作。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 成惕四老师
编辑推荐 《论语今读(东风西渐读孔子)》是蒋沛昌编写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主要参考文献
感言
本书更名改版说明
……
序言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在历史上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最重要的文献。它对中国哲学、伦理、宗教、文学、艺术、教育以及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论语》研究和注解的书很多,日本学者林泰辅《论语年谱》中就著录了三千多种有关《论语》的著作,而且《论语》这部书早已被译成世界上的各种文字,它在世界上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关于《论语》的注解现已无法作出一确切的统计,因为不少注疏已经佚失了,今天我们仍然可知的也不下数百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何晏的《论语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的为何晏集解,邢呙的疏)、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和近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现在蒋沛昌先生撰写了一部近30万字的《论语今释》,又为《论语》多添了一部注解。
自汉以来,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者研究和注解《论语》这部书呢?首先,当然是这部书非常重要,它包含着许多宝贵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认识宇宙人生的重要观念。
文摘 【解读】
为这一章作解说,我一直感到困惑。要是孔子只说“唯小人为难养也,”我要举双手赞同,他老人家多么深于世故,对小人“德行”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当然这种小人是不分性别的,男人女人概莫能外。但是“女子与”三个字,主观见之于客观,无法抹掉,不容忽视。
我带着这个问题向人请教、向词书索解。有人提醒我:我国西北地区称女孩子为“女子”,相当湖南人称女孩子为“妹子”;江南一带称小孩子为“小人”,从语境上分析,此处小人特指“男孩子”。事实上,北方人对未成年人往往爱称之为“小人儿”。
对“女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女子,女性的人。”也就是说,女子即女人。《汉语大词典》中却有三个义项:“泛指女性”、“处女”和“女儿”。在“处女”义项中有两个细节,值得重视。如郑玄注:“女子,谓未嫁会轻蔑包括他母亲在内的妇女呢!在主观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孔子毕竟生活在封建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大环境中,轻视妇女的思想,在客观上,或多或少地、自然而然地有所反映,有所存在,不必为之遮盖。有人认为这里的“女子和小人”实指妾仆(小老婆和仆役),也有一些古文根底差的人,说“女子”是指“你们那里的人”,这都是在为孔子打圆场。封建制度和礼教思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深重灾难,比欧洲中世纪基督教诬蔑妇女没有灵魂、大肆烧杀“女巫”之严重迫害事件稍逊而外,在世界人类史上,也是罄竹难书的。
我国从南唐李后主李煜统治时代(961~975)起,倡导妇女缠足,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女人缠小脚形成一种畸形的人体文化,为封建文人骚客所讴歌,使中国汉族女子经受近千年的痛苦。直到中华民国才开始劝止缠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强令禁止,上千年的缠足恶习才画上了一个句号。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桎梏下,妇女遭受神权、族权、政权和夫权的压迫,生活处境十分艰难,更谈不上社会地位。正如一首《妇女自南歌》中所说:“旧社会,好比是,黑格‘咙咚’的枯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
不少人对妇女解放运动持否定和怀疑态度。事实上大男子主义对男性本身也构成了伤害,使之失去家庭的温暖、安谧和真情。
南于注家的疏忽,把“女子”等同于妇女,把“小人”理解为品格和道德卑鄙的人,使这一章的内容为世人所诟病。我认为,孔子的这一席话应当是个性心理学最古老、最有教益的文献或素材。者也。”宋苏轼《留侯论》:“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