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

2010-03-30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10072566/9787010072562 ·条形码:9787010072562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 去商家看看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 去商家看看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10072566/9787010072562
·条形码:9787010072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Responsibility Ethic of Contemporary Social

内容简介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主题:责任伦理,我们时代的吁求。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以科技时代国内外责任伦理的凸为动因,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责任伦理精神为背景,以责任伦理学为视角,以当前社会重大领域责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为视阔,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对责任伦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认证。
作者简介 田秀云,女,1951年出生,河北唐山迁西县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河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妇女发展问题研究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社会伦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和参加了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道德文明》等重要报纸、核心斯刊公开发学学术论文80余篇:独著、合著《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爱情论》、《以德治国论》等10余部学术著作。
编辑推荐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主题:责任伦理,我们时代的吁求。《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以科技时代国内外责任伦理的凸显为动因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责任伦理精神为背景以责任伦理学为视角以当前社会重大领域责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为视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量新研究成果,对责任伦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责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一、责任与责任伦理
(一)“责任”释义
(二)责任伦理的界定
(三)责任伦理相关概念辨析
 二、中外历史上的责任伦理思想
(一)中国历史上的责任伦理思想
(二)西方历史上的责任伦理思理
(三)当代西方兴起的责任伦理思想
 三、当代社会责任伦理的提出
(一)全球问题的凸显呼唤责任伦理
(二)伦理困境的现实吁求责任伦理
(三)价值理性的彰显需要责任伦理
四、当代社会责任伦理的价值
(一)提升人们的责任感和内在品格
(二)彰显人的尊严和人性的回归
(三)引导人们理性思考和审慎行为
(四)建构新的责任意识和伦理精神

第二章 责任伦理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伦理的存在论基础
(一)人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二)人的本性与道德需要
(三)人的利益存在与责任
(四)人的意志自由与行
二、责任伦理扩体论基础
(一)责任的主体与客体
(二)责任主体的内在规定性
(三)责任主体的伦理品格
(四)主体实践与责任
 三、责任伦理的价值论基础
(一)事实与价值
(二)“是”与“应当”
(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四)价值认同与责任
四、责任伦理和和谐论基础
(一)生态和谐视阈下的责任
(二)代际和谐视阈下的责任
(三)社会和谐视阈下的责任
(四)世界和谐视阈下的责任

第三章 公共行政责任伦理
一、化共行政责任伦理的界定
(一)公共行政责任伦理的含义及特征
(二)公共行政责任伦理的研究视阈

第四章 企业责任伦理
第五章 网络社会责任伦理
第六章 学样责任伦理
第七章 大众传媒责任伦理
第八章 教师责任伦理
第九章 环境责任伦理
第十章 公民公共责任伦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研究课题的选定,一般来自两方面的推动:一是学理的思考,通过研究达致解决学理困惑、开辟学理新领域之目的;二是现实的呼唤,通过研究求解实践困惑之方案、探寻理性生存之路径。而学理的思考最终源于现实的呼唤。所以从根本上说,现实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矛盾是理论形成的原动力,问题与矛盾促使人们思考并探寻解决方案,最终促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究的魅力与价值也正在于此。
“责任伦理”最早是由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依据对社会历史及当代人价值处境的深入分析,韦伯将伦理区分为“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认为后者的价值根据在于行为者的目的、动机和意图,人们通常依此评价自己的行为,拒绝对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责任伦理则关注行为后果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理性而审慎地行动。二者分别承载着不同的价值立场。韦伯之后,汉斯·约纳斯(IIansJonas)、乔尔·范伯格(Joel Feinberg)、唐纳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埃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以及汉斯·昆(Hans Kun)等积极认同韦伯的研究成果,各自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深化责任伦理问题的研究,出版了多部有关责任伦理的学术专著,这些著作就企业社会责任、学术责任、政府责任、全球责任等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观点和主张,并使责任伦理成为目前涉及范围广阔的实践伦理体系之一。
文摘 第一章 责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一、责任与责任伦理
(一)“责任”释义
1.责任的含义
在西方伦理思想上,“责任”这一概念的词根为拉丁文的“respondo”,义指“我作答”,即允许一件事情对另一件事情的回答。责任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对行为及其后果的担当,是一种对行为及其后果的问责。西方宗教伦理传体统中,责任用于或拒绝上帝的召唤。“人行善就是指他充当上帝召唤而负责任的人……就我们回答上帝对人善的启示而言,我们的行为是自由的……因此人善总是在于责任,。”从哲学意义上讲,责任常常与因果性相联邦体地讲,“责任的最一般、最首要的条件是因果力,即我们的行为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其次,这些行为都受行为者控制;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他能预见后果。”
在古代汉语中,“责”、“任”没有连用,主要是强调“责”,“责任”一词主要是从“责”字引申并发展而来的。古代汉语中的“责”在《辞海》中有以下几种含义:
(1)责任,如负责。《书·金滕》:“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2)责问;责备。《汉书·东方朔传》:“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论衡·问孔》:“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
(3)责罚。《新五代史·梁家人传》:“数加笞责。”
后记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是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结项成果,有幸得到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处和法政学院的支持和资助才得付梓,对此我们深表感谢!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吸收了当前有关责任伦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译文、译著,也吸纳了方秋明、毛羽、陈墀成、姚介厚、甘绍平、廖小平、沈国桢、张康之等众多学者的观点和述评,在此我们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成果是在田秀云教授的主持统领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集体合作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田秀云、陶艳华、白臣负责全书的设计、目录的拟定、观点的把握和全书的修订;程立涛、王彦东、王立源对书稿进行了修改和校对。其他课题组成员和个别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和初稿写作工作,按照章节顺序排名:白臣、’程立涛、任淑敏、刘慧瑾、郭卫华、颜卫亚、王智华、崔建华、秦碧霞、仇珊华。
本书以科技时代责任伦理的凸显为背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责任伦理精神为动因,以责任伦理学为理论视角,以当前社会重大领域责任伦理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视阈,力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责任伦理的学术前沿问题和当代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旨在为读者奉献一部较为系统深入的责任伦理专著,希望能够对责任伦理学的学科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由于我们才疏学浅,把握这样一个关涉学术前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难免捉襟见肘、力所不及,在理论论证、资料分析甚或观点的把握上一定存在纰漏,舛讹与不妥也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热点排行